烽候(fēng hòu),亦作“ 烽堠 ”,出自《东观汉记·郭伋传》。有两个意思:1、烽火台;2、指战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烽候
- 出处:《东观汉记·郭伋传》
- 拼音:fēng hòu
- 注音:ㄈㄥ ㄏㄡˋ
拼音:fēng hòu
注音:ㄈㄥ ㄏㄡˋ
[引证解释]
亦作“ 烽堠 ”。 1.烽火台。《东观汉记·郭伋传》:“ 伋 知 卢芳 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以结寇心。” 唐 元稹 《酬乐天》诗:“邮亭一萧索,烽候各崎岖。”《明史·刘荣传》:“请于 金线岛 西北 望海埚 筑城堡,设烽堠,严兵以待。”
2. 指战火。 清 高其倬 《和许子逊中秋风雨后看月原韵》:“ 三吴 烽堠静,弦管自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