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高祖父解,武帝时以任侠闻。父梵,为蜀郡太守。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竹马之迎
- 词目:竹马之迎
- 拼音:zhú mǎ zhī yíng
- 解释:称颂太守之词
基本信息
词目:竹马之迎
拼音:zhú mǎ zhī yíng
解释:为称颂太守之词
详细释义
典源
《后汉书》卷三十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郭伋〉~09~
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震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更始素闻伋名,征拜左冯翊,使镇抚百姓。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建武四年,出为中山太守。…… 十一年,省朔方刺史属并州。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伋为并州牧。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伋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不宜专用南阳人。帝纳之。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聘求耆德雄俊,设几杖之礼,朝夕与参政事。 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震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更始素闻伋名,征拜左冯翊,使镇抚百姓。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建武四年,出为中山太守。…… 十一年,省朔方刺史属并州。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伋为并州牧。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伋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不宜专用南阳人。帝纳之。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聘求耆德雄俊,设几杖之礼,朝夕与参政事。 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典源译文
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高祖父郭解,武帝时以任侠闻名。父郭梵,为蜀郡太守。郭伋少时就有志行,哀帝平帝时徵召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新立,三辅连续被兵侵犯,百姓震骇,强宗大姓,各拥众保营,不肯率先归附。更始素闻郭伋之名,征拜为左冯翊,使镇守抚慰百姓。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次献纳忠谏。……建武四年(28),出为中山太守。……十一年,省朔方刺史属并州。帝以卢芳据北土,就调郭伋为并州牧。郭伋过京师谢恩,帝即时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郭伋因而说选补众职,当从天下贤士俊杰中选拔,不宜专用南阳人。帝接纳。郭伋前在并州,素来重有恩德,等到后来入界,所到邑县,老幼相携,逢迎于道路。郭伋每到一处都详问民众疾苦,聘求耆德雄俊,设几杖之礼,让耆老朝夕参与政事。初到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郭伋问:“小朋友们为何自远而来?”儿童答“:听说使君到,高兴极了,所以来奉迎你哩。”郭伋辞谢。等到事情毕,诸儿复送到郭外,问:“使君哪天当回来?”郭伋问别驾从事,计算日期告诉儿童们。巡视回来,先期一日到达,郭伋因为违信于诸儿,就停车野亭,到约定日期才入城。
释义
郭伋任并州牧,问民疾苦,推举贤良,所过县邑,老幼相携迎送。“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以"竹马之迎"为称颂太守之词。
同源典故
儿童竹马 儿骑 儿骑空迎 有儿迎郭伋 童子争迎 童稚欢迎 竹儿争见君 竹马望尘 竹马童子 竹马约 竹马旧童 竹马迎 竹马迎逢 竹马迎郭伋 细侯 细侯风韵 迎使君车 骑竹更生 骑竹欢迎
运用示例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千村转岁华,愚父老香盆,儿童竹马。”
故事
郭汲,字细侯,汉光武帝时期扶风茂陵人(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
他一贯注重恩德,为人十分讲究信用,做事多次获得成功,颇受当时人的称讚。他做官,在当时声誉很好。
他做并州牧时,到任不久巡行部属,到西河郡美稷县(故城在今内蒙古準格尔旗之北),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去欢迎他。场景特别壮观,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
郭汲不知情,就问:
“孩子们自己远来,这是为何呀?”
孩子们回答说:
“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我们特来欢迎!”
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
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直到城郭外,并问他什幺时候返回。
郭汲立即让从事(官名,类似于今天的随行秘书)计算返程的日期,并告诉了那些孩子们。
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可见,诚信乃为人之根本,无论大事小情都应以诚为先。郭汲并没有因为面对的是一群孩子就不认真对待:首先当孩子们问何时返回时他不是随便估计,而是让从事计算后郑重告知;最后当他因为事情顺利而能提前返城时,却又因为和孩子有约在先而露宿野亭,第二天才进城。
郭汲诚信的行为使他受人尊重,名扬天下,连小小孩童都如此景仰,可见诚信不仅能修身养性同时还能赢得讚誉,当然了沽名钓誉的行为是为人所不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