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东部湋河流域县,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面积751平方千米。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扶风县
- 行政区类别:县级行政区
- 所属地区:陕西省宝鸡市
- 面积:751平方千米
- 人口:44.8万
位于宝鸡市东部湋河流域。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面积751平方千米。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
[自 然]
地势:北高南低,以黄土高原为主。地形可分为三部分:北部为山区;中部为高原 区,是本县主要农耕区;南部平原区为粮棉高产区。县城海拔590米。
气候: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1 9.5℃,年均降水量592毫米,无霜期209天。夏多暴雨,间有伏旱,晚霜冻易使小麦受害。
河流:境内有渭河、玮河、漆水河、 美水河,七星河等8条河流,属渭河水系。
矿藏:主要有青色碳酸钙、大理石、沙卵石等。
[经 济]
耕地4.92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次为高粱、穀子、豆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莱、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菸次之。是我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扶风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陕西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建成“吨粮田”1 013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经济林有柿子、核桃、梨等。种植药材主要有白朮,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朮、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马、骡、驴。“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工业有农机、电机、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厂。
[名胜古蹟]
周原遗址位于县城北9千米处,相传始建于东汉,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是西周古京都之遗址,以“青铜器之乡”而闻名中外。法门寺在县北法门镇,寺内有1 3层8棱宝塔1座,高48米,1981年倒塌,1986年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已有1700年历史的“地下宝库”,内有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和大批珍贵文物。这一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多方重视,不仅修复原塔,并扩建成法门寺博物馆。现在法门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龙头和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还有隋文帝泰陵、东汉班固墓、扶风城隍庙、唐代杨珣碑、杨珣墓 、东汉马援墓以及姜塬遗址、王家台遗址等6处遗址。
[交 通]
陇海铁路、西宝高速路、西宝公路北线横贯东西,从南部过境。法汤高速路为游览法门寺和汤峪提供了很大方便。
扶风县位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腹地、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的中点,毗邻杨凌农业示範园。总面积750平方公里,辖9镇3乡185个行政村46万人。是陕西省农业和旅游大县,也是一个教育名县。以“辅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久以“青铜器之乡”着称,佛教圣地法门寺在世界享有盛名。
扶风属黄河流域,处暖温带。年平均气温12.4℃,水量充沛。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跌落,依次为北部乔山山脉、低山丘陵、中部黄土台塬、南部川道。全县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比较优越,被称为欧亚大陆桥的陇海电气化铁路、西宝公路中线、北线、西(安)--宝(鸡)高速公路、法门寺--汤峪二级旅游公路、法乾二级旅游公路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乡镇公路和乡村道路全部实现油路化和砂石化。实现了村村通电话,行动电话无盲区。
扶风是炎帝姜氏部落的故里,是中外闻名的周原文化宝库,文明昌盛,历史悠久,可谓地灵人杰之乡。名垂青史的汉史学家班彪、班固两代三人着成《汉书》,外交家班超出使西域,为实现民族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东汉名将名儒马援、马超、马融和机械发明家马钧等等,都是叱咤风云的天下名士,蔚为周原地域文化的独特霞光。近代以来,扶风更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仅就近年来活跃在党政军界正厅(师级以上的高级干部34名,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40名,其中大多数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天南地北的扶风知名人士多达2181名。扶风教育事业发达,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48所,经过普六、普九两次教育建设活动,中国小校教学环境和设施明显变化,基本实现了校校无危房。每年为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1600多人。多年来,一直在宝鸡地区领先。扶风教育久负盛名。扶风人才遍及天下。扶风人力资源优厚,全县共有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55人,其中中级职称1892人,中专以上学历4998人。
近年来,在宝鸡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大目标、谋求大发展、再造新优势、续写新篇章,经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社会事业处在上升期。县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又快又好的时期。2005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5.9亿元,同比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53万元,同比同口径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49元,净增210元,同比增长12.1%。
坚持以招商引资推进县域工业化,是我县近年来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引进了冀东水泥、华龙日清面业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扶风,初步形成了建材、食品、机电、化工、造纸、纺织六大工业支柱,工业强县进程明显加快,成为拉动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继华龙日清之后,2005年12月2日,冀东水泥扶风公司与德国海德堡集团强强联合,组建了冀东海德堡扶风有限公司,两户重大招商引资企业由外地企业变成了中外合资企业。
在农业方面,做大做强以秦川牛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努力建设畜牧大县。全县每年有3000头活牛供应香港市场,数万吨苹果、辣椒出口到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
扶风因法门寺而扬名,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占据着陕西省西线旅游的龙头地位。目前,我们正在以法门寺景区建设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力度,致力于建设旅游名县。由台湾着名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设计的合十舍利塔项目已启动实施,法门寺迎来了新一轮开发建设热潮。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县城新区、法门寺景区和工业基地为主的“三区一城”已初现旅游型县级市的雏形。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围绕科学发展、团结稳定两大主题,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项目带动、城镇化驱动四大战略,努力提升产业集群、交通区位、文化旅游、人文环境四大优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培育产业集群、开发城镇带群为重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发展、打基础、强基层、保稳定,全面建设开放、文明、富裕、和谐的新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