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雄关, 即嘉峪关,雄据万里长城西端终点,峭立嘉峪山之麓。巍峨宏伟,险峻天成,气势磅礴,“连陲锁钥”,是古代万里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军事 要塞、河西第一隘口,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必经关隘。 现在的“第一雄关”城楼,重建于1372年(明洪武年间),呈正方型,开东西二门,城头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南北城墙中段各有一座“敌楼”。壁垒森严,雄伟坚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天下第一雄关
- 地理位置:甘肃省嘉峪关市
- 开放时间:旺季:08:00-20:00;淡季:9:00-17:30
- 景点级别: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 门票价格:旺季:120元、淡季:100元
- 着名景点:文昌阁、关帝庙、光化楼、柔远楼、嘉峪关楼、游击将军府等 长城博物馆
- 所属国家:中国
- 所属城市:甘肃省嘉峪关市
- 建议游玩时长:3天
- 适宜游玩季节:5-10月
综述
两翼城墙横穿沙漠 戈壁,与南北两边山峰紧紧相连, 如巨人伸臂屹立,威风凛凛,气势轩宇。由内城、外城、城壕

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第一雄关”以内城为主,西侧以砖包墙,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
位置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嘉峪关关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嘉峪关以地势险要,巍峨壮观着称于世。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实用信息
最佳旅行时间
嘉峪关最佳旅行时间为5-10月。
春季(3-5月)这里的绿比其他的地方来得更晚些,只是天空澄澈透明;
夏季(6-8月)此时气候凉爽,旅游节期间还有门票优惠;
秋季(9-11月)嘉峪关的东湖公园笼罩在色彩斑斓的秋色中,是赏关城日出日落,凭弔古意两相宜。
冬季(12-2月)嘉峪关白雪皑皑,异常寒冷,最好还是不要出行为好。
衣着指南
嘉峪关早晚温差大,无论哪个季节到此,都请多备一件符合当季的外套。夏季紫外线强,备好防晒霜和太阳镜;春秋季节风沙大,请备好防风沙装备。若是冬季到此,防寒保暖是第一要务。
消费水平
嘉峪关的主要消费在于城内交通费用,若是自助游,游览关城、悬臂长城和长城第一墩三个主要景点,费用在120元,餐饮消费约在20-50元/人/餐之间。住宿费用在150元左右。一趟玩下来,除去大交通,人均需500-800元。
银行信息
嘉峪关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嘉峪关农村信用社,主要银行网点沿着新华路和迎宾路分布,取现方便。
邮局信息
嘉峪关关城景区门口有邮局,可盖邮戳。除此之外,市内也有邮局。
火车站邮电局
地址:迎宾西路与前进南路交叉处向东100米路北
地址:迎宾西路与前进南路交叉处向东100米路北
大唐路邮政支局(大唐美食街附近)
地址:迎宾东路与昭阳路交叉处向东100米路南
地址:迎宾东路与昭阳路交叉处向东100米路南
医疗信息
嘉峪关医疗设施完备,足够应付旅行过程中出现的小伤痛。
酒钢医院
地址:甘肃省嘉峪关市雄关西路18号
地址:甘肃省嘉峪关市雄关西路18号
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
地址:新华中路26号(就诊座一路公车到市医院站下车)
地址:新华中路26号(就诊座一路公车到市医院站下车)
嘉峪关市第二人民医院
地址:西环南路与建设西路交叉处向南500米路东
地址:西环南路与建设西路交叉处向南500米路东
装备信息
一、证件:身份证、储蓄卡(建议邮政储蓄卡)、信用卡、现金。
二、必备:29寸旅行箱、背包(防雨罩)、随身小包、雨衣、太阳伞、水壶、H型靠枕、必备衣物。
三、器材:手机、相机、三角架、各种充电器、充电宝、手电。
四、洗漱用品、护肤品、化妆品、防晒霜、面膜、润唇膏、吹风机、梳子、面巾纸、湿巾、纸巾、
五、药品:红景天、维生素、口服葡萄糖针剂、散利通、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易可贴、肠胃药、创可贴、晕车药、甲硝锉。
六、行车类:GPS导航(手机替代—百度地图非常好用),行车记录仪,电子狗(防止国道上被流动测速隐藏测速),点菸器一拖三分线器,胎压检测仪,拖车绳,多功能工具钳,吸尘器打气泵二合一。
七、露营类:帐篷,睡袋,防潮垫,充气垫,床单,LED灯。
交通信息
内部交通
公车
普通公交:嘉峪关公交线路不多,1路和6路能到市内主要景点和市中心。票价1元。冬春季运营时间多为7:00-19:20;夏秋季运营时间多为7:00-20:00;嘉峪关所有景点中,只有嘉峪关关城有直达公车,其余均需要包车或计程车前往。
城际公交:嘉峪关和酒泉有公车直通,嘉峪关发出的叫嘉酒公交,票价4元;酒泉发出的叫酒嘉公交,票价3元。约5-6分钟一趟。
运营路线:时代购物中心(彩虹桥)——商贸宾馆——酒泉市人民医院——康盛北门——园林路口——解放军第25医院——嘉峪关市文化宫——嘉峪关建设路市场
站点说明:时代购物中心站、酒泉市人民医院站、嘉峪关市建设路市场站非即停即走站,其他站点均为即停即走。因此游客可去上面三个站点等车。
城际公交:嘉峪关和酒泉有公车直通,嘉峪关发出的叫嘉酒公交,票价4元;酒泉发出的叫酒嘉公交,票价3元。约5-6分钟一趟。
运营路线:时代购物中心(彩虹桥)——商贸宾馆——酒泉市人民医院——康盛北门——园林路口——解放军第25医院——嘉峪关市文化宫——嘉峪关建设路市场
站点说明:时代购物中心站、酒泉市人民医院站、嘉峪关市建设路市场站非即停即走站,其他站点均为即停即走。因此游客可去上面三个站点等车。
计程车
嘉峪关市区内计程车起步价6元。打车8元跑遍城内,到关城约10-12元。
包车
嘉峪关内除关城能公交前往,其他景区均需包车,嘉峪关关城、悬臂长城和长城第一墩的包车价格为150-180元/车,从关城开始包车约80-120元,看个人砍价能力,一日内加魏晋墓壁画240元/车,从嘉峪关包车前往七一冰川包车价格700元/车元封顶。
外部交通
飞机
嘉峪关有一个机场,以嘉峪关作为中心点,向外辐射,几乎可到达甘肃所有知名的景点。目前有直达北京、广州、兰州、西安的航线。
地址:城区东北12公里处
到达交通:
机场大巴:从市区到机场没有机场大巴。从机场到市区的机场大巴终点站在酒钢宾馆,中途在哪下车可提前跟司机打招呼,机场大巴随航班发车,票价15元
计程车:前往市区约20分钟,一般司机会要价70元,可还价到50元/车,如果是一人前往,计程车会要求拼车,约50元/人到市区,如果正常打表在20元出头。
地址:城区东北12公里处
到达交通:
机场大巴:从市区到机场没有机场大巴。从机场到市区的机场大巴终点站在酒钢宾馆,中途在哪下车可提前跟司机打招呼,机场大巴随航班发车,票价15元
计程车:前往市区约20分钟,一般司机会要价70元,可还价到50元/车,如果是一人前往,计程车会要求拼车,约50元/人到市区,如果正常打表在20元出头。
火车
嘉峪关有三个火车站:嘉峪关站、嘉峪关南站和绿化站,其中嘉峪关站为主要火车站,嘉峪关南站为兰新高铁站,绿化站为抵达镜铁山(七一冰川)的途径车站。
嘉峪关站
有直达北京、上海、西安、汉口、重庆、成都、杭州、连云港、广州、昆明、郑州、宝鸡、商丘、济南、福州、镜铁山、敦煌、兰州、武威、乌鲁木齐、奎屯、库尔勒、阿克苏、伊宁的列车。
地址:城区迎宾西路与站前路交叉处附近
到达交通:1、2、3、4路终点站。
嘉峪关南站
嘉峪关南站为兰新高铁站,是始发兰州、乌鲁木齐、西宁、济南、上海的D字头和Z字头列车。
地址:嘉峪关市文殊镇河口村三组
到达交通:10、12路南站站
嘉峪关站
有直达北京、上海、西安、汉口、重庆、成都、杭州、连云港、广州、昆明、郑州、宝鸡、商丘、济南、福州、镜铁山、敦煌、兰州、武威、乌鲁木齐、奎屯、库尔勒、阿克苏、伊宁的列车。
地址:城区迎宾西路与站前路交叉处附近
到达交通:1、2、3、4路终点站。
嘉峪关南站
嘉峪关南站为兰新高铁站,是始发兰州、乌鲁木齐、西宁、济南、上海的D字头和Z字头列车。
地址:嘉峪关市文殊镇河口村三组
到达交通:10、12路南站站
汽车
嘉峪关目前有1个汽车站——嘉峪关汽车站,有发往兰州、乌鲁木齐、敦煌、酒泉、金昌、民乐、张掖、高台、民勤、金塔、哈密、乌鲁木齐、阿克塞、玉门市、临夏、西峰等方向的班车。
地址:嘉峪关市兰新西路13号
到达交通:2、6、10路汽车站站。
地址:嘉峪关市兰新西路13号
到达交通:2、6、10路汽车站站。
主要景点
戏台
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由木製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央绘製八幅人物图,是人们熟知的"八仙"内容。顶部为中国传统图案"八卦图","八卦图"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学的综合反映。两侧是一组风情壁画,内容是寺庙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及尼姑豢养的尤物。这些绘画内容在其它戏台上是非常少见的。戏台两侧书写有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对联高度概括了古往今来人间世事的演义变化及戏曲演出场所的功能作用。
文昌阁
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楼阁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式建筑,底层两边为单间铺房,四周立红漆明柱18根,形成迴廊。内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的官厅。四面装有花格门窗,上部绘製山水人物彩画80余幅。此阁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
关城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天下雄关”碑
关西门外百余米处,有清代刊立的“天下雄关”石碑。清嘉庆十四年(1809)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并勒石为碑。给后人留下了永恆的纪念。
柔远门
内城西门,门额刻“柔远”二字,意思是明王朝对边陲(关外)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安抚边远地区,以实现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内城
内城墙高9米,加垛墙1.7米,总高10.7米。6米以下为黄土夯筑,6米以上用土坯加筑。历经六百多年,墙体虽有剥落,但大部分仍然完整牢固。修筑城墙用的黄土,都是经过认真筛选和加工製作的,首先将选好的黄土放在青石板上,让烈日烤晒,将草籽晒死。嘉峪北段长城下出土的“长城工牌”,上面详细记载了当时修长城的分工情况。“长城工牌”现陈列在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内。“工牌”为石质,正面刻:“弟(第)一工起”,背面刻有“蔡止梅起”,下面刻有修长城各工程队队长的名字。修筑工程结束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在距城墙一定距离内,用箭射墙,如果箭头射不进去,证明城墙坚固合格;如若箭头射入墙体,则证明工程不合格,要进行返工重建。如此严格的长城工程管理制度,保证了长城工程的质量。
罗城和箭楼
罗城初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由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修建。“罗城”是应敌的正面,“凸”字形城墙全部用砖包砌,非常坚固。“罗城”南北两端建有“箭楼”,是观望关西、关南、关北烽火的设施。两端与外城墙相接,外城墙又与关城南北的长城相联。
角楼和敌楼
内城四角有角楼,也叫“戍楼”,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南北城墙建有敌楼,是放置兵器的地方。站在这里回望,“光化楼”、“柔远楼”及“嘉峪关楼”三座高大建筑,同在一条中轴线上。这种“过洞式城门”及高台楼阁建筑形式,是中国几千年建筑历史及建筑形式的延续发展。
光化门
内城东门,门额上刻“光化门”三字,面向东方,表示旭日东升,瑞气普照大地。门洞由自黑山开採的石条铺成。
光化楼
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由时任肃州兵备副宪李端澄主持修建。“光化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楼高17米。精雕细刻,五彩装成。楼阁第一层为砖木结构,第二、三层是木结构榫卯咬合而成。虽然经历了近五百年的风风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但它仍巍然屹立于关城之上,尽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和精妙。
关帝庙
明末清初从内城迁到现处。庙内原有大殿一座,陪殿两座,另有刀房、过厅、马房和牌楼。总面积720平方米。
关帝庙曾多次扩建,最后一次重修是嘉峪关游击将军熊敏谦主持的。1998年由嘉峪关关城文管所自筹资金70万元对关帝庙进行了重新修复,对牌楼进行了彩绘,使关帝庙恢复了明清时的风采。
东西瓮城
嘉峪关东西两瓮城布局森严,东瓮城门楼眉额刻“朝宗”两字,表示过往朝廷官员虽远行“极边”,但仍不忘朝廷和君王。与此相对的“西瓮城”,门额刻“会极”二字。意即从西域来的诸侯,仕官,商旅,亲善友好地在这里相会,从这里经过,向中原王朝朝贡。西瓮城也劈门南向,不与内城门直通,使关城更加肃穆幽深,成为内城的一道防线。
游击将军府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建筑是1987年在原建筑的基础上恢复修建的,为两院三厅四合院式,占地面积为1755平方米,建筑面积808平方米。
在嘉峪关古代军事史上,游击将军府不但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而且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繫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
游击将军府复原陈列以历史史料为依据,以现有建筑为框架,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高分子仿真雕塑)为主要形式,深入细緻地展现了嘉峪关游击将军的生活史迹。
嘉峪关陈列从人物生活入手,内容严谨、科学、準确,高分子仿真人物栩栩如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陈列形式既朴实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趣味性,使其成为参观、游览嘉峪关的一处亮点。
长城第一墩
长城第一墩:即讨赖河墩。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矣”。
明代,嘉峪关管辖着“腹里、沿边、境外墩台三十九座”。关内墩台林立,纵横交织,相互了望,互通情报。长城第一墩,是关南最主要的一座墩台,担负着传递关南及祁连山诸口军事信息的任务。设有坞、驿马、驿驼、食宿、积薪等物,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守兵。长城第一墩是嘉峪关军事防务的重要据点,这里曾经伴随着雄伟壮观的嘉峪关演绎过许多神奇的故事,诗曰:长城第一墩“清流讨赖临危壁,大岭祁连断战氛。铠甲冰河闻拆斗,旌旗旭日舞鹏鲲”。
长城第一墩景区自然景致壮观,东临酒泉,西连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连。讨赖河水滔滔东去,朝阳里,宛若银练飞舞在戈壁之上;夕阳下,又如飞龙游走于山涧之中。极目南眺,山峰终年洁白,衬映着蓝色天空,更觉清新如画。“四时大雪,千古不消,凝华积素,争奇献秀,氤氲郁葱,凌空万仞,望之如堆琼垒玉”。晨曦初起,彩霞横抹天空,天高野阔,千岭万壑竞披红装,婀娜多姿。雨后,祁连山中长云如练,缠绕山腰,或化作各种离奇物形,或变作铁马甲兵;或雨过天晴,彩虹横挂山川。正所谓:“余收远岫和云湿,风度疏林带舞飘”。
长城第一墩旅游景区面积约3.22平方公里。景区包括长城第一墩、综合服务区、讨赖河滑索、讨赖客栈、天险吊桥、“醉卧沙场”雕塑群、“中华龙林”等内容。其中下沉式综合服务区有贵宾接待室、游客服务中心、饮吧、观景平台、滑索、旅游纪念品商店等设施。 嘉峪关是一处观光、探险、休闲、娱乐、怀古游学的好去处。
悬壁长城
石关峡又名水关峡,它的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高耸入云的黑山。断壁长城和悬壁长城是嘉峪关西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断壁长城居于黑山峡口之南,为东西走向。悬壁长城在峡谷的北面,为南北走向,城墙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有“西部八达岭”之称。这两条长城形成拱卫之势,共同扼守黑山峡口。
石关峡悬壁长城文物景区位于嘉峪关市西北14公里处,距嘉峪关关城8.4公里。景区的主题是古丝绸之路文化和长城文化。景区内参观的主要内容有体现长城文化的悬壁长城,有体现古代丝路文化的“丝绸古道”雕塑群和嘉峪关古代兵器展览等。
石关峡古丝路文化长廊区贯穿整个景区,有“丝绸古道”雕塑群。悬壁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区有悬壁长城、水门和古代兵器展览等内容。休闲度假区就是长城北侧绿化区域和景区入口小广场,这里向游客提供烧烤、茶饮、棋牌娱乐和出售旅游纪念品等休闲服务。管理区主要指长城南侧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管理中心、公共卫生间、广场、停车场等。其中,管理中心为一层四合院式仿古建筑,占地面积有603m2。水门为三层仿古式建筑,长48m,高13米,占地面积为345.6m2。新建长城,就是悬壁长城与水门之间的这段长城,全长158m,为黄土片石夹沙夯筑而成。
在这里可以领略浑然天成的弥勒山景观,报国寺里佛钟声声,梵音袅袅,呈现一派祥和景象。
古丝绸之路雕塑群雕刻了中国古代在嘉峪关地区有过记载的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可波罗、林则徐、左宗棠七位主要历史人物造像及五名随从、二匹马、二峰骆驼和一架马车塑像组成,藉以展示石关峡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内涵。张骞两次出使西使,霍去病率军攻伐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义大利人马可波罗东入中原都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史迹。
七一冰川
“七一”冰川位于嘉峪关市西南116公里处的祁连山腹地,它是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的科技工作者和原苏联冰川学专家于1958年7月1日发现、并以发现日期命名的一座高原冰川。该冰川斜挂于坡度小于45度的山坡上,冰层平均厚度78米,最厚处达120米,冰峰海拔5150米,冰舌前沿海拔4300米。
“七一”冰川旅游区域约4平方公里,每到夏秋季节,冰峰在蓝天丽日下分外晶莹耀眼,与潺潺的溪流以及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高山牧场,共同构成一幅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迷人画卷。由于冰川海拔较高,游客登临时常常会遇到阴、晴、雨、雪等天气,在一日之内经历四季,堪称一生中难忘的体验。“七一”冰川还以“亚洲距离城市最近的可游览冰川”被编入了部分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教科书。 嘉峪关
“七一”冰川气候独特,景色迷人,是开展登山探险、避暑休闲、科考研究等旅游活动的好去处,也是嘉峪关市旅游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2002年至2003年,嘉峪关市共投资312.01万元,铺筑了自S215线至山脚下9.443公里沙石路,修建了1000平方米停车场和180米步行台阶,并对近2公里登山道路进行了修整。修建了占地545.8平方米的“冰川环保探险旅游服务中心”,内设接待室、急救室、工作室、厨房、餐厅和6间客房,配备了发电机和全套的住宿接待设施,使冰川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功能得到了初步改善。
魏晋民俗景区
“果园——新城魏晋墓群”是中国国务院2001年公布的中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近13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分布着魏晋时期的古墓葬一千余座,素有“地下画廊”之称。1972年——1979年期间,先后发掘了18座墓葬,其中9座为画像砖墓,9座为素砖墓。其中五号墓于1973年5月整体搬迁到甘肃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座,新城墓葬建筑形制独特,墓葬由墓道、墓门、门楼、前室、中室、后室、甬道、耳室、壁龛等组成。建筑用砖分为印纹方形砖、长方形砖、雕刻砖、画像砖等。墓门用条形砖叠砌为拱券形,券顶以上採用条形砖叠造门楼,门楼墙面嵌砌有斗拱、人物、兽首等造型的雕刻砖,墓顶多为盝顶式和拱券式。
墓葬共出土760余副砖画,形式多为一砖一画、半砖一画或几块砖组成的连环画。这些砖壁画色彩鲜艳,风格独特,画技巧妙,砖壁画内容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反映农耕、养殖、採桑、宴居、出行、军事操练、狩猎等内容,是研究魏晋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民俗及气候等的实物资料。其中绘画方面的内容,在美术领域填补了中国魏晋时期绘画史上的空白。
节庆活动
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
甘肃省省内共同举办,旅游节期间,不仅有大型的开幕晚会,还有旅游商品展销、汽车拉力赛、旅游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时间:6月中旬-7月中旬。
丝路·长城(国际)音乐文化节
如今已举办了两届,可以说是中国最西边的音乐节。音乐节期间,不仅有低苦艾、舌头乐队、海龟先生等来自国内外的乐队上台演唱,还有澳洲音乐丝路之旅、蓝孔雀主题服装T台秀、中国近现代艺术典藏大展(书画、摄影)和孔雀主题4D院线电影等一系列活动。举办地点:中华孔;雀苑时间:8月1日-8月3日。
住宿
嘉峪关的住宿条件普遍不能令人满意,房间总体来讲比较陈旧,有几个大宾馆,价格实在太高,对于自助游的人来说不合适。我开车在嘉峪关转了一遍,中档的很少,我最后选择的是嘉峪关军分区招待所,可以停车,虽说小点,可是有标準间,卫生间比房间还大,80元/间。好多宾馆饭店都有卡拉OK在附近,影响休息,不适合真正喜欢旅游的人住。嘉峪关军分区招待所很安静...
美食
嘉峪关市夜市小吃不多,我住嘉峪关军分区招待所,东行一公里转盘的东侧有一夜市小吃,以烧烤牛羊肉、麵食为主。有一老字号的麵馆还不错,各种麵食一应俱全。早点这里也有,油煎小肉包,别有风味。值得一提的是,嘉峪关已经是着名的李广杏的主产区了。比敦煌要便宜一半,李广杏是天下绝美的水果,吃一次,一辈子也忘不掉。
购物
板兰根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陇西年种植板兰根5000—10000亩,产品粉性足、茬色白、含水量量高,深受药厂喜爱。文峰年销售该品2000吨以上,三九、恆利、白云等製药厂大量吸纳。
匾额考
明代长城上有两座关城曾经挂过“天下第一雄关”匾额,一处是嘉峪关,另一处则是居庸关。
居庸关和嘉峪关悬挂“天下第一雄关”匾额的最早时间都已不可考。但早在清朝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五月初三日,有一位叫钱良择的旅行家随军前往蒙古,写了《塞外纪略》一书,记述了这次旅行的途中见闻,他写途经居庸关时曰:初三日甲戌,天晴无风,山行竟日。石路崎岖,时蹶马足。两峰壁立,中为通衢,愈登愈高,不知其所止极。十五里至居庸关城。城门额曰“天下第一雄关”,盖京师北面之极沖。
居庸关城门上有“天下第一雄关”门额为钱良择亲眼目睹,当不为虚。
嘉峪关关城西门外矗立着刻有清朝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肃镇总兵李廷臣书写的“天下雄关”四个大字的石碑。据文献记载嘉峪关西门城楼上也曾悬挂过“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林则徐遣戍伊犁,沿途每日记述所行里程、经由山川道里、官员酬酢往还等见闻。以后,他将西安至伊犁途中日记删削整理为《荷戈纪程》一书。书中记述九月初八日出嘉峪关时曰:今晨起行,余策马出嘉峪关,先入关城。城内有游击、巡检驻扎。城楼三座,皆三层,巍然拱峙。出关外,见西面楼上有额曰天下第一雄关。
这是目前所知有人亲眼目睹嘉峪关悬挂此匾额的最早记载。据《左文襄公在西北》一书记载,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初次驻节肃州时,发现嘉峪关失修已久,边墙四处坍塌,已是有关等于无关。于是左公下令一律整修,并亲题“天下第一雄关”横额,安置于关头,字大于头。有人写诗讚美左公所写这幅匾额曰:“左侯昔日受降归,酾酒临关对落晖。额书六字神飞动,想见如椽大笔挥。”(见《午阴精舍诗草》卷七)。由此可知林则徐所见的匾额,此时已经不存,左宗棠又重写了一幅。左公所写匾额亦有人亲眼目睹,公元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温文英因组织救国运动赴京请愿,被发配新疆,他在《崑仑旅行日记》中云:“余与折君登沙坡上见关外三面皆高山环抱,一面则雄关屹峙,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慨,诚险要也。回望关上城楼三层,额书天下第一雄关”。以后,由于战火,嘉峪关西城楼焚毁,左宗棠所书匾额也已失所在。
山海关东门城楼上明朝中叶书写的“天下第一关”匾额举世闻名。其实,明朝中叶也称居庸关为“天下第一关”。现居庸关南门外马神庙东南的山坡草野中有一通明朝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立的“重修隆庆卫儒学碑记”,碑记中称居庸关为“东连古北、辽海,西接上谷、云中,南通京师,北枕永宁,为京师之北门,乃天下第一关也。”此碑文收录在《西关志·卷十》,八达岭关城西门门额上书“北门锁钥”就是居庸关是“京师北门”的呼应。如果当时有那位书家墨客、文臣武将将这两句誉美之词镌刻成碑,涂写成匾,也有可能居庸关就被誉称为“京师北门”或“天下第一关”了。
长城上关隘的称谓不仅在漫漫历史变迁中常常更换。如紫荆关历史上曾称五原关、五阮关、子庄关、金坡关、紫金关。而且还有正式名称和誉称的区别,居庸关、山海关、嘉峪关、娘子关、紫荆关、雁门关都是有史籍记载的正式名称,这些名称有的是以关隘所处地理名称命名,嘉峪关因处嘉峪原上得名;雁门关因位于雁门山而得名;有的以其所处的地理形势得名,如山海关因倚山面海而得名;紫荆关则以其地盛产紫荆而得名,娘子关则是因传说唐朝的平阳公主曾率领娘子军驻守此关而得名。
同时也有许多文人墨客,俗俚乡人为长城上的名关险隘起了誉美之称,如山海关为“天下第一关”;嘉峪关为“天下雄关”;娘子关为“天下第九关”等等。这些誉称并非官方命名,也无需官方认可,官方档案中也多不列入,只在口碑中流传或刻在碑文中或写在匾额楹联之上、方誌艺文之中。时间久了,许多广传于世的誉称即不知其作者,也不知其书者。如着名的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匾额,即不知是谁作出这讚誉之词,对书法作者也众说纷纭。有的说为明朝中期严嵩所书,多数学者专家认为是明朝成化八年进士,山海关书法家肖显所书。
山海关、嘉峪关在清朝仍被视为军事重地,多次维修并驻兵防守,为人们所重视。关城内的碑、匾较好地保存下来,文人墨客也经常光顾,使它们誉称得到持久地流传。尤其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它们的名声更加显赫,这些誉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居庸关自清朝统一中国以后,战略地位日益下降,关城破败无人维修,匾额丢失也无人问津。新中国成立后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维修,并正式命名为“八达岭长城”,逐步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而居庸关几乎被人们忘却,它的誉称已少有人知晓。居庸关修复,经专家论证,才又挂起了“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