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

(2019-05-20 09:26:17) 百科综合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由吉林省人民代表组成,是吉林省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吉林省行政区域内的人民行使地方国家权力的机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
  • 类型:吉林省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 组成:吉林省人民代表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主要行使下列职权:
(一)保证国家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在吉林省的遵守和执行,保证国家计画和国家预算的执行。
(二)根据吉林省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国家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牴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三)审查和批准吉林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画、预算以及它们的执行情况的报告。
(四)讨论、决定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
(五)选举并有权罢免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六)选举并有权罢免省人民政府省长、副省长。罢免吉林省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
(七)选举并有权罢免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出或罢免的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八)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有权罢免本省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九)听取和审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十)听取和审查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十一)改变或撤销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
(十二)撤销省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十三)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民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十四)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十五)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
(十六)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职权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对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
(二)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牴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三)领导或者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四)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五)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
(六)根据省人民政府的建议,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画、预算的部分变更;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决算。
(七)监督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联繫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理人民民众对上述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
(八)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
(九)撤销省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十)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副省长的个别任免;在省长和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从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副职领导人员中决定代理的人选;决定代理检察长,须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十一)根据省长的提名,决定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委员会主任的任免,报国务院备案;
(十二)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任免省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任免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批准任免下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根据主任会议的提名,决定在省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任免,根据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名,决定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的任免;
(十三)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撤销个别副省长的职务;决定撤销由省人大常委会任命的省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和吉林省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的职务;
(十四)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补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出缺的代表和罢免个别代表;
(十五)决定授予地方的荣誉称号。

议事规则

(1988年3月18日吉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3年5月8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一次修正
根据1998年3月25日吉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7年5月24日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3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改)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制度化、规範化,提高议事效率,根据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的实践经验,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议案、决定问题,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二章 会议的召开
第三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
常务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并主持。主任可以委託副主任主持会议。
第四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必须有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
第五条 主任会议拟定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草案,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
第六条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应当在会议举行七日以前,将开会日期、建议会议讨论的主要事项,通知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
拟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应于会议举行七日以前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七条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列席会议。
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中不是常务委员会委员的组成人员、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负责人列席会议。
各市、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或者副主任一人列席会议;邀请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会议。
根据会议审议的事项,可以通知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第八条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召开全体会议、分组会议,根据需要可以召开联组会议。
第九条 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或者联组会议对议案或者专项工作报告进行审议时,应当通知有关部门派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十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本着便于了解情况和方便审议议题的原则编组,编组名单由常务委员会秘书长确定。
每组设三名召集人,其中一名为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另两名为委员,适当时间进行轮换,召集人名单由主任会议确定。
第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除因病或者其它特殊原因请假的以外,必须出席会议。
第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可以根据需要召开新闻发布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为新闻发言人。
第三章 议案的提出和审议
第十三条 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範围内的议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範围内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範围内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不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第十四条 主任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委託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代常务委员会拟定议案草案,并向常务委员会会议作说明。
第十五条 对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议案,提议案的机关,联名提议案的委员应当提供有关资料。
对任免案,提请任免的机关应当介绍被任免人员的基本情况,说明任免理由,提供考核材料;必要时,有关负责人应当到会回答询问。
第十六条 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关于议案的说明。
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议案说明后,由分组会议进行审议。
第十七条 列入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一般经两次会议审议交付表决,但提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不受此限。
需要两次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经主任会议决定,交有关专门委员会或有关办事机构进行修改,并向下一次或者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修改意见的报告。
长春市、吉林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批准地方性法规,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批准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由提请机关负责人向常务委员会作书面或者口头说明。
常务委员会审议提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主要审议是否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相牴触。如不牴触,即可交付表决。
常务委员会审议提请批准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主要审议是否与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原则相牴触。如不牴触,即可交付表决。
第十八条 提议案的机关的负责人,可以在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联组会议上对议案作补充说明。
第十九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议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经主任会议同意,对该议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二十条 主任会议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全体会议决定。
调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组成,由主任会议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其他代表中提名,提请全体会议通过。
调查委员会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常务委员会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
第四章 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第二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省人民政府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向常务委员会的专项工作报告。
专项工作报告由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向常务委员会报告,省人民政府也可以委託有关部门负责人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二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后,如果多数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不满意,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须重新作书面或者口头报告。
第二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五章 质 询
第二十四条 在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省人民政府及它所属的工作部门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第二十五条 质询案必须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第二十六条 质询案由主任会议决定交由受质询机关在常务委员会议上或者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覆,或者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覆。在专门委员会会议上答覆的,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权列席会议,发表意见;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将答覆质询案的情况报告印发会议。
质询案以口头答覆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到会答覆;质询案以书面答覆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负责人签署,由主任会议印发会议或者印发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六章 发言和表决
第二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员在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不超过十分钟;在联组会议上,第一次发言不超过二十分钟,第二次对同一问题的发言不超过十五分钟。事先提出要求,经会议主持人同意,可以延长发言时间。
第二十八条 表决议案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第二十九条 交付表决的议案,有修正案的,先表决修正案。
第三十条 常务委员会表决议案、决定任免案,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採用按表决器方式、无记名投票方式、举手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第三十一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组成人员

主任
巴音朝鲁
副主任
房 俐
陈伟根
王守臣
车秀兰
王云岫
李龙熙
秘书长
吴玉珩
委员
于守臣
于洪才
于锡梁
马涛
王天戈
王江滨
王兴顺
王甫轶
王宝柱
王振华
尹爱青
冯守华
刘力群
刘利华
刘青春
刘润华
关德伟
安立佳
孙首峰
李元元
李杰
李树文
李彦群
李洪刚
李晓杰
李景涛
杨小天
杨亚杰
杨绍华
连建设
宋志义
张德新
陈光
陈敏雄
武树森
金华
郑立国
赵振起
胡丹丹
侯治富
姜凤国
费加
骆德春
秦焕明
袁洪军
徐晗
徐斌
郭乃硕
盛大成
宿政
隋殿军
韩明友
程龙
蒙宣村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