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标準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準,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準,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徵的物流信息标準,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準化体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物流系统标準化
- 特点:涉及面广泛等
- 分类:物流系统的统一性标準等
- 作用:利于保证整个物流系统功能发挥等
基本概念
物流系统标準化的特点
1.和一般标準化系统不同,物流系统的标準化涉及面更为广泛,其对象也不像一般标準化系统那样单一,而是应该包括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标準化。供应链各个环节虽然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但由于处于不同的产业,缺乏共性,从而造成标準种类繁多,标準内容複杂,也给标準统一性及配合性带来很大困难。
比如,物流职称考试标準,我国就有交通部、物资部(现为物流联合会)、商业部(现为商业联合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标準。因为各部只管理供应链的一个环节,交通部管运输,商业部管零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劳动力资源,所以出现多种物流资格认证。
2.物流标準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準化系统。这是由于物流及物流管理思想产生较晚,组成物流大系统的各个分系统,过去在归人物流系统之前,早已分别实现了本系统的标準化,并且经过多年的套用与不断发展和巩固,已很难改变。在推行物流标準化过程中,必须以此为依据。个别情况固然可将有关旧标準化体系推翻,按物流系统所提出的要求重建新的标準化体系,但通常还是在各个分系统标準化基础上建立物流标準化系统。这就是说只能适应及协调建立物流标準化系统,而不可能全部创新。
任何标準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没有一定质和没有一定量的东西是无用的。也就是说物流管理时刻离不开统计、计算、分析,这是进行科学决策的条件之一。为便于掌握物流的运动规律,密切物流系统内各环节的配合,制定合理的物流政策,编制与检查物流计画,改善物品供应工作和加强物流经济核算,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物流系统的企业必须切实做好下列基本统计工作:
①準确地计算各企业报告期内(年、季、月)所需物品货量、交货量、收入量、支出量、库存量、消耗量以及运输装备的能力和运输量、劳动生产率等统计指标,以便为物流系统内各有关方面提供统计信息。
②要分析物流计画执行情况,找出影响物流计画执行因素,从而促进物流系统内各环节计画的协调、均衡,以保证计画的完成。
③分析研究物质生产、分配、交换、流通一直到消费前的全程情况,为节约各种物资消耗、减少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及经济效益,提供分析资料。
④物流统计中的主要内容,对于了解、掌握、指挥、控制物流活动均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物流统计管理就是要对统计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发现问题,改进物流工作,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分类介绍
物流系统标準化的分类
1.物流系统的统一性标準
(1)专业计量单位标準除国家公布的统一计量标準外,物流系统还有许多专业的计量问题,必须在国家及国际标準基础上,确準还需考虑国际计量方式的不一致性,还要考虑国际习惯用法,不能完全以国家统一计量标準为惟一依据。
(2)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準基础模数尺寸标準是标準化的共同单位尺寸,或系统各标準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在基础模数尺寸确定之后,各个具体的尺寸标準,都要以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选取其整数倍数为规定的尺寸标準。
(3)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主要是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所使用的基础模数,它是以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确定的,也可选择共同的模数尺寸。该尺寸是设计建筑物长、宽、高尺寸,门窗尺寸,建筑物支柱间距,跨度及进深等尺寸的依据。
(4)集装模数尺寸是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上,推导出的各种集装没备的基础尺寸,以此尺寸作为设计集装设备工具尺寸的依据。在物流系统中,由于集装是起贯穿作用的,集装尺寸必须与各环节物流设施、设备、’机具相配合,因此,整个物流系统设计时往往以集装尺寸为核心,然后在满足其它要求前提下决定各设计尺寸。因此,集装模数尺寸影响和决定着与其有关的各环节的标準化。
(5)物流专业名词标準为了使大系统有效配合和统一,尤其在建立系统的情报信息网路之后,要求信息传递异常準确,这首先便要求专用语言及所代表的涵义实现标準化。如果同一个指令,不同环节有不同的理解,这不仅会造成工作的混乱,而且容易出现大的损失。物流专业名词标準包括物流用语的统一化及定义的统一解释,还包括专业名词的统一编码等。
(6)物流核算、统计的标準物流核算、统计的规範化是建立系统情报网,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对系统进行巨观控制与微观监测的必备前提。这一标準化包含下述内容:确定共同的能反映系统及各环节状况的最少核算项目:确定能用以对系统进行分析,并可为情报系统蒐集储存的最少的统计项目:制订核算、统计的具体方法,确定共同的核算统计计量单位:确定核算、统计的管理、发布及储存规範等。
2.工作标準及作业规範
是对各项工作制订的统一要求及规範化规定。工作标準及作业规範可明确划定各种岗位的职责範围、权力与义务、工作方法、检查监督方法、奖罚方法等,可使各系统统一工作方式,大幅度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用户的工作联繫,防止在工作及作业中出现遗漏、差错,并有利于监督评比。主要工作标準及作业规範有:
①岗位责任及许可权範围。
②岗位交接程式及工作执行程式。例如,配送车辆每次出车规定应由司机进行的车检程式,车辆定期车检时间及程式等。
③物流设施、建筑的检查验收规範。
④货车、配送车辆运行时刻表、运行速度限制等。
⑤司机顶岗时间、配送车辆日配送次数或日配送数量。
⑥吊钩、索具的使用、放置规定。
⑦情报资料蒐集、处理、使用、更新规定。
⑧异常情况的处詈方法等。在倍数系列进行标準尺寸选择,这就大大减少了尺寸的複杂性。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的确定,不但要考虑国内物流系统,而且要考虑到与国际物流系统的衔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複杂性。
3.系统技术标準
(1)运输车船标準对象是物流系统中从事物品空间位置转移的各种运输设备,如火车、货船、拖挂车、卡车、配送车等。从各种设备有效衔接、货物和集装的装运与固定设施的衔接等角度制订的车厢、船舱尺寸标準、载重能力标準、运输环境条件标準等。此外,从物流系统与社会的关係角度出发,制订的噪音等级标準、废气排放标準等。
(2)作业车辆标準对象是物流设施内部使用的各种作业车辆,如叉车、台车、手车等。包括尺寸、运行方式、作业範围、作业重量、作业速度等方面的技术标準。
(3)传输机具标準它包括水平、垂直输送的各种机械式、气动式起重机、传送机、提升机的尺寸,传输能力等技术标準。
(4)仓库技术标準它包括仓库尺寸、建筑面积、有效面积、通道比例、单位储存能力、总吞吐能力、温湿度等技术标準。
(5)站台技术标準它包括站台高度、作业能力等技术标準。
(6)包装、托盘、货柜标準它包括包装、括盘、集装系列尺寸标準,包装物强度标準,包装、托盘、货柜重量标準以及各种集装、包装材料、材质标準等。
(7)货架、储罐标準它包括货架净空间、载重能力、储罐容积尺寸标準等。
(8)信息标準如物流EDI标準、GPS标準、识别与标誌标準等
作用介绍
物流系统标準化的作用
1.物流标準化是实现物流系统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
目前,物流系统从生产厂原料供应、生产,然后由出厂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直到回收,是一个综合的大系统,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化、一体化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使整个物流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来看,物流标準化起着纽带作用,只要制定了各种物流标準并严格执行,就能实现整个物流大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如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标準GB7635--87《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使全国物品名称及其标準代码的统一有了依据,结束了新中国成立40年来全国产品、商品、物质分类与代码一直没有统一标準的局面。过去同一物品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名称、口径範围、计算方法互不统一,现在制定了用于全国产品、商品、物资名称和标识代码的国家标準,有利于建立和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促进物流系统经济信息使用和现代化管理。
2.物流标準化有利于保证整个物流系统功能的发挥,是商品在流通中的质量保证。
物流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把工厂生产的合格商品保质保量地送到用户手中。物流标準化对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配送等各个子系统都制定了各种标準,这些标準是物流的质量保证体系,只要严格执行这些标準,就能保证合格的商品安全地送到用户手中。
3.物流标準化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整个物流系统标準化后,可以实现一贯到户的物流。可以加快运输、装卸搬运的速度,降低暂存费用。减少中间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可获得直接的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如果某一个环节标準化工作没有做好,就会造成经济损失。如我国铁路与交通两个部门由于货柜未实现统一标準,双方在运输中衔接时要增加一道装箱工作,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若广泛採用货柜运输,货运量相应增大,货柜标準仍不统一,那幺带来的经济损失会更大。
4.物流标準化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技术壁垒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障碍,它会影响到商品的出口,或影响到国外商品的进口。物流的关键问题,就是在运输工具、包装、装卸搬运和仓储等方面採用国际标準,实现国际统一化。如货柜的尺寸规格与国际上标準不一致,就会产生与国外各环节的物流设施、设备、机具不配合,使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都发生困难,就会影响商品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