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是河南城建学院系部,现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等本科专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南城建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
- 所属地区:河南
- 主要院系:城市燃气工程技术
- 在校生:1268人
简介
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是河南城建学院办学实力强、具有专业特色和优势的系部,现有本科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科专业:城市燃气工程技术。其中,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河南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为国家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我系设有建环、热动、机械三个教研室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燃气、暖通、热动、建筑设备实训中心、CAD等教学实验室;并建立了燃气高效燃烧、生物质燃气、空调节能技术等学科实验室。配置了技术先进、数量充足的实验仪器设备。建有省内外实习基地15个,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我系现有专兼职教师41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2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名,硕士学位教师17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教师3名。职称、学历、学缘、年龄和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合理,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论着、教材50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EI、SCI、ISTP等收录20余篇。
我系目前在校生1268人,生源地涉及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至今共培养毕业生3000多名,分布在河南、广东、湖北、江苏、浙江等省份的设计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位居我院前列,考研率也逐年上升。
在院领导的支持和全系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系取得了优良的成绩。近年来,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传热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荣获了院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一等奖、院先进党组织、学生管理先进单位、院先进团总支、院就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国家级特色专业
专业名称: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省级重点学科 |
学位授予: | 工学学士 | 修业年限: | 4年 |
项目负责人 | 马良涛 | 职称 | 教授 |
所在院系 | 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 |
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依託学科建设平台,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最佳化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教研、科研水平,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此同时,发挥原有的国家试点专业燃气工程技术较为突出的优势,重点办出本专业的特色,建设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和育人环境,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燃气及暖通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一是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套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二是燃气及暖通行业急需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基地。通过两个基地的建设,使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居于省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其他同类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改革起到示範和带动作用。
1、改革与最佳化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以培养受社会欢迎的本科毕业生为目的,符合时代要求,突出专业特色,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套课程体系完备、教学内容合理、教学方法科学、实践教学优势突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
结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发展、新要求、新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争取2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4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上有所突破;不断加强教材建设,主、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争取使用国际优秀教材,实现 2~3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教师培训、交流、深造和引进的常规机制,选派专任教师到本专业生产第一线交流学习,聘请共建单位的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结构最佳化、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争取三至五年内使本专业教授、副教授达到65%以上,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达到100%,其中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达到30%以上。打造一支业务精、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4、提高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能力
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力争五年内承担省部级以上本专业科学研究项目6项以上,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项以上;承担省部级以上本专业教改研究项目3项以上,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
5、加大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建设力度
建设一套制度健全,手段先进,执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保证及监控体系;毕业生社会需求调研和质量跟蹤调查制度化、经常化;充分利用好学校投入经费,并通过横向科研联合、举办专业人员培训等形式拓宽教学经费筹措渠道,力争每年的实验室建设投入达到80~100万元;五年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等专项的建设经费达到90万元左右。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实践环节规範化、图书管理标準化、办公条件自动化。
6、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
加强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抓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从工程实际中寻求题目,儘量做到真题真做,并使学生的相关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套用价值;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科技竞赛,参与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成果转化、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拓宽就业面,提高学生就业率(就业率达到97%以上),从而提高学校声誉和本专业的影响力。
7、发挥专业基地功能,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加强与地方政府、省内外燃气、暖通等相关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使我院逐步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本专业领域产品开发、科学研究与谘询基地;成为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燃气专业、暖通空调专业)、国家注册设备监理工程师考试培训基地。
系部领导
院党总支书记 马步伟
院长 马良涛
院党总支副书记 赵灵芝
副院长 王旭涛
副院长 周恆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