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

(2020-01-16 12:17:07) 百科综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师部驻新疆哈密市,是连通新疆与内地的咽喉,也是连线全国和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农牧团场主要分布在哈密市境内,东倚甘肃酒泉市,西邻吐鲁番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南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与蒙古国接壤。南北宽270公里,东西长297公里,总面积9985.442平方公里。

截至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下辖8个农牧场(红星一场、红星二场、红星四场、火箭农场、红山农场、黄田农场、柳树泉农场、淖毛湖农场),总人口95924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壮族、瑶族等。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完成生产总值(GDP)80亿元,较2013年增长30.6%。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
  • 别名:十三师、第十三师
  • 所属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下辖地区:红星一场、红星二场、红星四场、火箭农场、黄田农场、柳树泉农场
  • 政府驻地:哈密市
  • 地理位置:天山南麓东段
  • 面积:9985.442平方公里
  • 人口:95924人(2014年)
  • 方言:北方官话及民族语言
  • 气候条件:大陆性气候
  • 着名景点:庙尔沟生态旅游景区

建制沿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第16师。
1934年10月,组建的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直属侦察连(其大部分战士参加过南昌起义),鄂豫皖苏区的红25军75师225团(这支部队最初是由1932年组建的鄂东北地方游击队——特务第4大队发展而来的)和陕北红28军(由绥(德)吴(堡)战斗团、米(脂)西游击师和清涧红4团于1935年12月合编而成)。
1937年,“七七事变”后,原红1军团骑兵团(其前身为直属侦察连)改编为八路军115师骑兵团。原红15军团75师225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3营。原红28军缩编为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2营。
1943年10月,党中央决定从冀鲁豫军区抽调五个团及回民支队组成冀鲁豫支队,从晋察冀军区抽调六个团组成晋察冀支队进驻陕甘宁边区。
1944年4月,两支部队先后到达陕北后,冀鲁豫支队改编为教导第1旅,晋察冀支队改编为教导第2旅。
1945年9月,教导第1旅、第2旅奉令抽调部分部队开赴东北、华北。10月10日,两个旅留下的部队合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这便是16师的前身)。
1947年10月为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教导旅。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改变番号和编制,第6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第2兵团第6军,教导旅改为第16师。是年11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奉命由第2兵团转隶第1兵团建制,第16师顺归第1兵团建制,进驻新疆哈密。其所辖48团驻哈密县,47团驻鄯善县和吐鲁番县,46团驻巴里坤县和伊吾县。
1953年6月5日,16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五师。
1954年10月7日,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五师顺归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建制。
1957年1月,兵团下发《关于改编农五师组织机构及调整人员编制的命令》,决定撤销农五师成立红星农场(副师级)。1959年1月,兵团恢复农五师建制。
1963年2月,农五师师部奉命由哈密西迁博乐后,在哈密成立管理处,全称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哈密管理处(简称哈管处)。
1969年4月,哈管处移交兵团后勤部管辖。
1973年1月,哈管处由兵团直接领导。
1975年3月25日,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建制撤销,兵团哈管处建制随之撤销。5月26日,哈管处交哈密地区管辖,成立哈密地区农垦局。
1982年4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1981年12月3日《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问题的通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哈密农场管理局(简称兵团哈管局)(副师级)恢复建制。
2000年11月,根据中央编委《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等更名的批覆》,哈密农场管理局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三师(简称兵团农十三师)(正师级)。
2001年1月,农十三师正式成立。
2012年10月,经中央批准,兵团13个农业师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某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某师”。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三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简称十三师)。
大型群雕《和谐颂》大型群雕《和谐颂》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下辖8个农牧场(红星一场、红星二场、红星四场、火箭农场、红山农场、黄田农场、柳树泉农场、淖毛湖农场)。党政机关驻哈密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师部驻新疆哈密市,是连通新疆与内地的咽喉,也是连线全国和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农牧团场主要分布在哈密市境内,东倚甘肃酒泉市,西邻吐鲁番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南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与蒙古国接壤。南北宽270公里,东西长297公里,总面积9985.442平方公里。

地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中高南北低,地势差异大。中部是巴里坤山、哈尔里克山和支脉莫钦乌拉山等高大山地,呈北东-南西向延展,可划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三部分,海拔1600米~2800米为中山,低于1600米为低山,高于2800米为高山,个别山峰海拔超过4000米,区内最高山峰是哈尔里克山主峰托木尔提峰,高4886米。

气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乾燥,春季冷暖多变,秋季降温迅速,无霜期160-210天,降水量10-66毫米,年日照时数3080-3520小时。垦区阳光充足、热量丰富、四季与昼夜温差大。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的植物分为农作物、花卉、中草药、林木和草源五大类,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高粱、糜谷、荞麦、棉花、豆类、油料作物以及哈密瓜、西瓜、葡萄、大枣、杏、梨、苹果等;野生中药材中面积较大的有党参、雪莲、柴胡、大黄、麻黄、甘草等;林木中有落叶松、方松、胡杨、山白杨、梭梭、红柳、沙枣等天然林树种。

动物资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域内动物分为兽、禽、蛇虫、鱼等4大类数百种,兽禽类主要有:羊、牛、马、骡、驴、骆驼、鸡、鸭、兔等。受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野驴、黄羊、雪豹、马鹿等,受国家保护禽类主要有雪鸡、天鹅、鹰、长耳鹗等。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总人口95924人,较2013年增加6287人,其中,男性49484人,女性46440人,性别比为106.6(女=100)。少数民族人口18179人,较2013年增加374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师人口出生率0.96%,死亡率0.45%,人口自然增长率0.51%。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壮族、瑶族等。

经济

综述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完成生产总值(GDP)80亿元,较2013年增长30.6%。第一产业12.7亿元,较2013年增长3.6%;第二产业47.8亿元,较2013年增长41.1%;第三产业19.5亿元,较2013年增长25.8%。三次产业结构为15.9:59.8:24.3,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2.3%、80.9%和16.8%,分别拉动经济成长0.7、24.8和5.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86242元,较2013年增长25.1%。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0.05亿元(500万元以上项目),较2013年同期增长71.5%。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1.36亿元,较2013年增长36.7%;第二产业完成80.61亿元,较2013年增长1.17倍;第三产业完成48.08亿元,较2013年增长27.5%。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构1.0:62.0:37.0。团场投资116.49亿元,较2013年增长1.04倍;师直属投资13.57亿元,较2013年下降27.4%。
从项目资金来源看,全师投资建设到位资金143.47亿元,较2013年增长79.8%,其中本年到位资金139.70亿元,从本年资金来源看,国家预算内资金8.59亿元,占总投资的6.2%;自筹资金98.52亿元,占总投资的70.5%;其他资金7.52亿元,占总投资的5.4%;国内贷款25.07亿元,占总投资的17.9%。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工业完成投资80.61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1.17倍,占总投资的62.0%。其中,採矿业完成投资5.19亿元,较2013年增长45.7%;製造业完成投资27.87亿元,较2013年增长1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47.56亿元,较2013年增长4.07倍。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现代服务业投资累计完成投资9.81亿元,较2013年增长2.96倍。其中批发业完成投资2.22亿元,较2013年增长9.58倍;零售业完成投资7.59亿元,较2013年增长2.35倍。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房地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0.64亿元,较2013年增长3.4%。其中师1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累计完成投资12.97亿元,较2013年增长5%;全年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5435户,基本建成3710户,完成棚户区改造4192户,总计完成投资7.07亿元,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6.50万平方米,较2013年增长30%。

第一产业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21万亩,较2013年增长33.7%。其中棉花播种面积22.44万亩,较2013年增长48.6%;粮食播种面积6.27万亩,较2013年增长0.8%;瓜果类面积2.48万亩;蔬菜面积2.14万亩,较2013年增长22.9%;油料播种面积0.25万亩,较2013年增长41.2%;其他作物播种面积2.63万亩,较2013年增长1.01倍。棉花、粮食、瓜果占总播种面积分别为62%、17.3%、6.8%。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粮食产量3.3万吨,较2013年增长7.1%;棉花产量3.46万吨,较2013年增长28.6%;瓜果产量6万吨,基本与2013年持平;蔬菜产量10.53万吨,较2013年增长23.6%。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拥有设施大棚3767座,种植面积6626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9041亩,产量4.46万吨,较2013年同期增长32.3%;设施瓜果面积1565亩,产量2317吨,较2013年增长1.08倍。设施农业实现产值1.8亿元,设施大棚每座纯收入达到2.8万元以上。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规模养殖场已建设354个,其中当年新建177个,累计圈舍面积25.2万平方米。全年肉类总产量16263吨,较2013年增长11.3%。其中,猪肉产量4856吨,较2013年增长7.8%;牛肉产量2584吨,较2013年增长3.2%;羊肉产量6449吨,较2013年增长9.3%;禽肉产量1652吨,较2013年增长33.4%。禽蛋产量3128吨,较2013年增长1.24倍。牛奶产量4060吨,较2013年增长1.2%。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农业机械总动力16.06万千瓦,大中小型拖拉机255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32台,小型拖拉机1523台,大中型机引农具2560部,小型机引农具916部,联合收割机34台,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20334吨(折纯量),农药使用量512吨,农用塑胶薄膜使用量1246吨,农用柴油3417吨。全师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率达96%。

第二产业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1.8亿元,较2013年增长82.4%,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较2013年增长4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4亿元,较2013年增长62.8%;团场实现工业增加值33.7亿元,较2013年增长55.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产销率98.5%,较2013年同期增长3.2个百分点。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6亿元,较2013年增长165.7%。全师工业生产法人企业19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个,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52个。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37亿元,较2013年增长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2.43亿元,安装工程产值0.61亿元,其他产值0.3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3.2万平方米,较2013年增长24.8%,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245.6万平方米,较2013年增长21.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8亿元,较2013年增长5.7%。

第三产业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较2013年增长33.7%。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商品销售总额完成53.8亿元,较2013年增长60.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商品销售总额20.56亿元,较2013年增长2.4%,占商品销售总额的38.2%,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商品销售收入33.24亿元,较2013年增长145.7%,占商品销售总额的61.8%。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69亿元,较2013年增长21.4%,其中客房收入0.29亿元,较2013年增长26.1%,餐饮业营业收入3.04亿元,较2013年增长21.6%。商品销售收入0.35亿元,较2013年增长34.6%。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收入0.1亿元,较2013年增长2.2%。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现代服务业累计完成投资48.84亿元。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旅游业接待游客25万人次,较2013年增长4.2倍,实现旅游收入600万元,较2013年增长3.1倍。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保险业务收入11418万元,较2013年增加1758万元。其中:财产保费收入5665万元,较2013年增加1079万元;农业险收入3070万元,较2013年增加261万元;人险收入2684万元,较2013年增加399万元。全年实现净利润1696万元,较2013年增长80.1%。各类保险赔付金额6249万元,综合赔付率52.06%,与2013年同期53.39%相比下浮1.33个百分点。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实现进出口总额3.48亿美元(含自产品供货出口),较2013年增长近35倍;全师引进招商项目契约总额249亿元,引进招商项目104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2亿元,较2013年增长1.16倍。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所,在校学生15219人,教职工1374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5024人,较2013年增长3.75%,新招生1789人,增加21人,毕业生1560人,较2013年下降5.6%。国小适龄儿童入学率99.93%,国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62%。国小专任教师537人,国中专任教师373人,高中专任教师136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29人,其中副高级1人,中级21人,初级1人。全年参加高考考生483人,录取480人,其中重点本科99人、普通本科249人、专科132人,升学率99.4%、上线率100%、重点率21%。

科技事业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投入科技(科普)项目经费1210万元,较2013年增长1.93倍,其中:获得国家科技(科普)经费628万元,较2013年增加1.37倍;兵团科技经费393万元;师本级科技投入189万元,较2013年增长40%。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画61项,其中国家科技项目8项,兵团14项。师获兵团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年末全师备案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个。

体育事业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参加新疆第二届青少年跆拳道品势精英赛,获得青年男子团体品势精英赛团体第二名、女子团体品势精英赛团体第二名、混双第二名;参加自治区大、中学生跆拳道比赛,获得女团品势团体第一名、品势团体总分第二名、竞技团体总分第三名;参加兵团第十一届青少年运动会获得桌球男团第三名、女团第五名、田径男子跳远第二名,十三师荣获精神文明代表队;代表兵团参加第八届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参加四个项目比赛获得两金、两银成绩。

文化事业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参加了亚欧博览会、西洽会、厦洽会等师情推介活动;承办了第十六届自治区好新闻奖评审会议,师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十三师“党建五个有”、民族团结典型付江录的事迹在《兵团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全年在《兵团日报》《当代兵团》刊稿350余篇,《兵团手机报》刊稿160条,新华网、人民网、兵团网等网站发稿320余篇,兵团电视台刊播新闻375条。在中央电视台刊播新闻45条,同时《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完成刊稿4篇。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投资1080万元用于改善广播电视网路及基础设备的更新,投资6800余万元新建34个职工综合活动室,投资9000余万元的师民众文体活动中心项目即将完工,投资1.13亿元的师“四馆合一”(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博物馆)工程也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师8个团场均建设了集学习、会议、演出、娱乐为一体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与央视《文化中国》栏目合作拍摄的三集纪录片《彩虹,从他们脚下升起》已拍摄製作完成;与央视《地理中国》栏目合作拍摄的六集纪录片已在央视播出四集;以军垦生活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火车》已完成拍摄;与河南中原文化出版集团合作的红星系列丛书已出版二套;与河南省文化厅联合创作的豫剧《胡杨魂》也即将完成;以《家园》为主题的文化精品音像製品已出版。

医疗卫生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0个,其中二级甲等医院1所,二级专科医院1所,一级综合医院11所,城市门诊部1个、连队卫生室50个,个体诊所34个,师疾控中心1个;病床1125张,师卫生监督所1个,师驻团场卫生监督所1个,师医鑒办1个。卫生人员1235人,医生396人。

社会保障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982元,较2013年增长8.9%;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39元,较2013年增长12.2%。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为20379人,较2013年同期减少1254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96314.3万元,较2013年增长3.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3305.1万元,较2013年增长8.1%,在岗职工年均工资47517元,较2013年增长10.4%。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3867元,较2013年增长5.4%。八大类支出呈“六升二降”的格局,其中食品、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分别增长7.8、10.2、13.8和14.7个百分点。农牧工居民生活消费支出13544元,较2013年增长了10.2%。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安置就业3226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694人,新成长劳动力2532人,安置少数民族就业677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07人,扶持自主创业135人。完成团场富余劳动力转移1332人,其中种植业向养殖林果业转移345人,向二三产业转移851人,二三产业转移占全部转移人数的64%。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2958人,退休人员16297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212人,居民医疗保险实际缴费4497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8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272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1584人。

交通运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境内,兰新铁路贯穿全境,国道312线全程建成高速公路,哈密机场已开通哈密至乌鲁木齐、西安、上海、北京等多条航线。
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续建新建公路7条,建设里程256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16公里,投资7 848万元;国省道改造140公里,投资66 664万元。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实现交通运输业增加值2.3亿元,较2013年增长82.5%。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完成客运量967.5万人,较2013年同期增长14.5%,完成旅客周转量25580万人公里,较2013年增长15.0%。全年货运量2683万吨,较2013年增长93.2%,完成货物周转量171789万吨公里,较2013年增长161.3%。实现营运收入84638万元,较2013年增长111.4%,运输纯收入42150万元,较2013年增长100.1%。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各类机动车保有量21142辆,较2013年增加2217辆。其中:汽车9018辆,较2013年增加2047辆;机车9292辆;减少161辆;拖拉机2572辆,较2013年减少179辆。

历史文化

婚俗

维吾尔族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乾饢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饢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饢、喜糖、葡萄乾、枣、糕点、油炸饊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特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主要特产有:无核白葡萄、哈密瓜、哈密大枣等。
无核白葡萄无核白葡萄

名胜古蹟

庙尔沟景区

庙尔沟生态旅游景区地处黄田农场以北18公里处,距哈密市区35公里,景区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底蕴,相继被哈密地区、十三师文物局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评为3A级景区。景区规划面积350平方公里,主要由喀尔里克冰川、八大石、庙尔沟景区三部分组成。该景区旅游资源主要有隋唐时期佛窟遗址、哈密王避暑行宫遗址、赤石山、神秘大峡谷、怪石滩、古烽火台、远古游牧民族岩画和古墓葬群。景区内古树参天,林木面积4500亩,其中部分核桃树、杏树、桑树、榆树、白杨树等树种至少有300余年历史。
庙尔沟生态旅游景区庙尔沟生态旅游景区

哈密回王陵

哈密回王陵是清代新疆哈密历代回王及其家族的陵园,位于哈密市西南郊。占地约1.3公顷,四周有围墙。建筑群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大拱拜(即回王坟),埋葬着七世回王伯锡尔及其大小福晋,八世回王默哈莫德及其王妃、王族40人。该墓为新疆着名的伊斯兰建筑,下方上圆,通高17.8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雄伟壮观,素雅庄重。第二部分是南边的五座亭式木结构小拱拜,东西排列,为历代回王陵墓,现完整保存的只有两座。第三部分为艾提卡大清真寺,该寺东西长60米,南北宽36米,占地2280平方米。大寺顶棚内由108根雕花木柱承重,四壁饰花卉图案及阿拉伯文《古兰经》,是哈密地区最大的清真寺。
哈密回王陵哈密回王陵

着名人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着名人物有:袁光庭、塔本、必兰纳失里、额贝都拉、岳钟琪、玉素甫、阿不都拉、迈里巴纽、罗尔巴里、陈昇恆等。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