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字形开发流程,即V模型,是在快速套用开发 (RAD,Ra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模型基础上演变而来,由于将整个开发过程构造成一个V字形而得名。V模型强调软体开发的协作和速度,将软体实现和验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证较高的软体质量情况下缩短开发周期。
开发特点
下面介绍v字形开发软体开发和测试的关係,理解V模型具有面向客户、效率高、质量预防意识等特点,能帮助我们建立一套更有效的、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软体开发过程。
2.1横向特点
左边是设计和分析,是软体设计实现的过程,同时伴随着质量保证活动——审核的过程,也就是静态的测试过程;右边是对左边结果的验证,是动态测试的过程,即对设计和分析的结果进行测试,以确认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如:
1、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对应验收测试,说明在做需求分析、产品功能设计的同时,测试人员就可以阅读、审查需求分析的结果,从而了解产品的设计特性、用户的真正需求,确定测试目标,可以準备用例(Use Case)并策划测试活动。
2、当系统设计人员在做系统设计时,测试人员可以了解系统是如何实现的,基于什幺样的平台,这样可以设计系统的测试方案和测试计画,并事先準备系统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体和第三方软体的採购。因为这些準备工作,实际上是要花去很多时间。
3、当设计人员在做在做详细设计时,测试人员可以参与设计,对设计进行评审,找出设计的缺陷,同时设计功能、新特性等各方面的测试用例,完善测试计画,并基于这些测试用例以开发测试脚本。
4、在编程的同时,进行单元测试,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可以儘快找出程式中的错误,充分的单元测试可以大幅度提高程式质量、减少成本。
从中可以看出,V模型使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质量保证活动和项目同时展开, 项目一启动,软体测试的工作也就启动了,避免了瀑布模型所带来的误区——软体测试是在代码完成之后进行。
2.2纵向特点
水平虚线上部表明,其需求分析、定义和验收测试等主要工作是面向用户,要和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或者是和用户一起完成。水平虚线下部的大部分工作,相对来说,都是技术工作,在开发组织内部进行,主要是由工程师、技术人员完成。
从垂直方向看,越在下面,白盒测试方法使用越多,到了集成、系统测试,更多是将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形成灰盒测试方法。而在验收测试过程中,由于用户一般要参与,使用黑盒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