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概要设计说明书

(2019-10-19 00:55:29) 百科综合
概要设计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又可称系统设计说明书,这里所说的系统是指程式系统。编制的目的是说明对程式 系统的设计考虑,包括程式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程式系统的组织结构、模组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安全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程式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概要设计说明书
  • 又可称:系统设计说明书
  • 详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
  • 目的:为程式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 内容: 引言等
  • 流程:总体设计等

目录

编制概要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内容如下: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总体设计
2.1 需求规定
2.2 运行环境
2.3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2.4 结构
2.5 功能需求与程式的关係
2.6 人工处理过程
2.7 尚未解决的问题
3 接口设计
3.1用户接口
3.2 外部接口
3.3 内部接口
4 运行设计
4. 1 运行模组组合
4. 2 运行控制
4. 3 运行时间
5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 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5. 2 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5. 3数据结构与程式的关係
6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6. 1 出错信息
6. 2 补救措施
6. 3系统维护设计

编写概要

(参考件)

引言及背景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说明:
a.待开发软体系统的名称;
b.列出此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以及将运行该软体的计算站(中心)。
1.3定义
列出本档案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档案,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画任务书或契约,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档案;
c.本档案中各处引用的档案、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体开发标準。 列出这些档案的标题、档案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档案资料的来源。

结构及流程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说明对本系统的主要的输入输出项目、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详细的说明可参见附录C。
2.1.1系统功能
2.1.2系统性能
2.1.2.1精度
2.1.2.2时间特性要求
2.1.2.3可靠性
2.1.2.4灵活性
2.1.3输入输出要求
2.1.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2.1.5故障处理要求
2.1.6其他专门要求
2.2运行环境
简要地说明对本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体环境和支持环境)的规定,详细说明参见附录C。
2.2.1设备 列出运行该软体所需要的硬设备。说明其中的新型设备及其专门功能。
2.2.2支持软体
列出支持软体,包括要用到的作业系统、编译(或彙编)程式、测试支持软体等。
2.2.3接口
说明该系统同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数据通信协定等
2.2.4控制
说明控制该系统的运行的方法和控制信号,并说明这些控制信号的来源。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说明本系统的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儘量使用图表的形式。
2.4结构
用一览表及框图的形式说明本系统的系统元素(各层模组、子程式、公用程式等)的划分,扼要说明每个系统元素的标识符和功能,分层次地给出各元素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係.
2.5功能需求与程式的关係
本条用一张矩阵图说明各项功能需求的实现同各块程式的分配关係:E.2.7E.2.7..
[系统模组1]
[系统模组2]
[……]
[系统模组m]
[功能需求1]
[功能需求2]
[┇]
[功能需求n]
2.6人工处理过程
说明在本软体系统的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包含的人工处理过程(如果有的话)。
2.7尚未解决的问题
说明在概要设计过程中尚未解决而设计者认为在系统完成之前必须解决的各个问题。

接口设计要求

3 接口设计
3.1用户接口
说明将向用户提供的命令和它们的语法结构,以及软体的回答信息。
说明提供给用户操作的硬体控制台的定义。
3.2外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同外界的所有接口的安排包括软体与硬体之间的接口、本系统与各支持软体之间的接口关係。
3.3内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之内的各个系统元素之间的接口的安排。

设计控制部分

4运行设计
4.1运行模组组合
说明对系统施加不同的外界运行控制时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运行模组组合,说明每种运行所历经的内部模组和支持软体。
4.2运行控制
说明每一种外界的运行控制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步骤。
4.3运行时间
说明每种运行模组组合将占用各种资源的时间。

数据结构要求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的名称、标识符以及它们之中每个数据项、记录、文卷和系的标识、定义、长度及它们之间的层次的或表格的相互关係。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中的每个数据项的存储要求,访问方法、存取单位、存取的物理关係(索引、设备、存储区域)、设计考虑和保密条件。
5.3数据结构与程式的关係
说明各个数据结构与访问这些数据结构的形式:
[程式1]
[程式2]
[……]
[程式m]
[数据结构1]
[数据结构2]
[数据结构n]

出错处理机制

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6.1出错信息
用一览表的方式说明每种可能的出错或故障情况出现时,系统输出信息的形式、含意及处理方法。
6.2补救措施
说明故障出现后可能採取的变通措施,包括:
a.后备技术说明準备採用的后备技术,当原始系统数据万一丢失时启用的副本的建立和启动的技术,例如周期性地把磁碟信息记录到磁带上去就是对于磁碟媒体的一种后备技术;
b.降效技术说明準备採用的后备技术,使用另一个效率稍低的系统或方法来求得所需结果的某些部分,例如一个自动系统的降效技术可以是手工操作和数据的人工记录;
c.恢复及再启动技术说明将使用的恢复再启动技术,使软体从故障点恢复执行或使软体从头开始重新运行的方法。
6.3系统维护设计
说明为了系统维护的方便而在程式内部设计中作出的安排,包括在程式中专门安排用于系统的检查与维护的检测点和专用模组。 各个程式之间的对应关係,可採用如下的矩阵图的形式;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