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五年规划(央视财经频道出品纪录片)

(2019-11-04 06:04:33) 百科综合
五年规划(央视财经频道出品纪录片)

五年规划(央视财经频道出品纪录片)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製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五年规划》,将通过记录、展现、表达现实当下普通中国人对自己和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的故事,表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以及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规划意识”,解读当前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背后的演进脉络和思想精髓,来展现国家的前进历程。

全片总共六集,每集50分钟,分别是:第一集《规划中国》,第二集《工业强国》,第三集《民生为大》,第四集《天堑通途》,第五集《开放视野》,第六集《五年之后》。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五年规划
  • 起源:1953年的“五年计画”
  • 纪律片:《五年规划》

简介

缘起于1953年的“五年计画”,是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开始的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实验。它是中国经济的设计蓝图,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社会变革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製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五年规划》,将通过记录、展现、表达现实当下普通中国人对自己和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的故事,表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以及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规划意识”,解读当前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背后的演进脉络和思想精髓,来展现国家的前进历程。
全片总共六集,每集50分钟,分别是:第一集《规划中国》,第二集《工业强国》,第三集《民生为大》,第四集《天堑通途》,第五集《开放视野》,第六集《五年之后》
未来,就是一个五年接着又一个五年,每一个人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
每一个五年,都是中国人对未来的规划和憧憬。每一个五年之后,都是中国人走向新生活的开端,儘管也有虚妄和苦涩。每一个中国人的五年之后,是新生活梦想的实现。亿万人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建设美好国家的梦想实现过程。这是《五年规划》这部纪录片所要完成的使命。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观点,是这部纪录片最终要呈现给世界的美好作品,为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智慧探索和伟大成就点讚。
2016年,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即将出台;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于百姓而言,每一位个体憧憬的未来五年,集结的正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五年;每一位个体的亲身经历,纪录的正是一个国家的故事。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之交,纪录片《五年规划》直观呈现的,既有大开大合的巨观叙事,也有人文感性的人物故事。它有温暖人心的细节,有震撼灵魂的感悟,有岁月雕刻的历史纵深,有人生命运的嬗变 ——以人物故事来承载“十三五”的宏大主题,立足当下,关照未来,是本片“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观点”的诚意创举。
本片已于2016年3月8日-13日每晚21:10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播出。

节目主体内容

十八大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之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以“五年规划”的理性建树和不断完善的治国理念的推演,建立全片及分集之间的逻辑关係。
“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之第一集《规划中国》;“一五肇始,强国之基”之第二集《工业强国》;“国家强盛,美好家园”之第三集《民生为大》;“基础设施,通路基石”之第四集《天堑通途》;“开放中国,再通世界”之第五集《开放视野》; “民族复兴,中国梦圆”之第六集《五年之后》。

分集剧情

第一集《规划中国》
  五年计画和规划始于1953年,这是占世界上人口1/5的中国实施的一项伟大实验。60多年来,从“一五”到“十三五”,每一个五年计画和规划,都是一幅治国蓝图,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变革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五年(计)规划”为什幺能成为中国的国家蓝图,它如何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如何成为全国人民的奋斗纲领,如何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南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发展蓝图,必须“有战略”、“有布局”、“有步骤”地铺陈开来。本集将沿着“五年(计)规划”的时间大脉络,通过重大节点的具体项目和人物故事,解读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一步步塑造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建国初期“建根系”、“造血脉”、“强体系”,改革开放之后,规划“成森林”,“拓视野”,并迎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本集将从“一五”时期的156个项目出发,途径“三五”时期三线建设等历程,一路追寻,了望“中国製造2025”、“一带一路”等全新的战略规划远景。在本集中,您还将看到新中国第一个化学工业基地如何创建,新中国如何从“一五时期”的七个化工项目开始自己的工业化进程,如何从156个工业项目,打下中国现代工业的基础。在海拔2000多米的雅砻江,在绵延的崇山峻岭之中,工人们肩扛60米长的重达2吨的锚索,像钉钉子一样,钉入山体,确保山体的稳固。而这样的锚索需要17000多根。这里即将建设成中国的第三大大型水电基地。目前,中国水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了3亿千瓦,世界第一。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这些工人们不怕苦不怕累,他们吃住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洞已经好几个月了,他们还将在这里住一年左右。在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上,在高100多米的高塔上,正是这些电路工人们用他们在大山深处跳出的孤独而美丽的“高空中的舞蹈”成就了一天比一天增长的输电线路,如今已达百万公里以上。年近八旬的韩吉禄老人是投身“三线建设”的第一批建设者,当年到贵州大山时,他只有19岁。正是成千上万个像韩吉禄老人这样的建设者投身“三线建设”,进山洞、分散、隐蔽,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经历三个五年计画的“三线建设”的努力,才把贵州从无到有建设成中国今天成体系的航空基地。中国白茶发源地安吉,如何让青山绿水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村民年收入十万、几十万,在这里,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村民笑说自己比县长县委书记收入都要高,都要幸福。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区域一体化等等,都是规划的作用。而这正是规划的力量。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这就是规划的意义。“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林毅夫说,经济发展本身是产业不断升级、技术不断创新,那幺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基础设施,交通、电力、港口也必须不断地完善,那幺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是市场自己解决不了的,既要有有效的市场,也要有有为的政府,必须两只手同时用。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用几句古话强调五年规划的作用。他说,不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大国要有蓝图,大国要有目标管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国宝则评价,我们通过规划的科学地实施、科学地制订,确实使我们的综合国力每次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集《工业强国》
  “一五”中国开始建设156个工业项目,直到“五五”,一个完备的工业体系布局基本完成。改革开放、放眼世界,最先进的工业製造技术纷纷进入中国,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努力下,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製造大国,完成了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中国製造2025”中有哪些规划要点,在科学技术和工业製造领域,有什幺样的人物故事,今天,《五年规划》第二集《工业强国》就为您勾勒一幅幅的肖像,从中追蹤中国从製造大国向製造强国迈进的脚步。饮料罐对人们来说,司空见惯,但是,製造饮料罐的钢材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短板,看看这家钢厂是如何生产这些高端产品的。每个现代家庭都有100套以上的轴承,中国已经成为轴承製造大国,但是高端轴承仍然被世界轴承巨头垄断。但是高速宾士的高铁列车上的轴承却被国外垄断,中国人已经在攻克这一难关,350公里的轴承已经研製出来,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一台拖拉机可以拥有96个档位,拖拉机也可以自己工作,拖拉机还可以实现无极变速,智慧型製造的时代正在到来。在家里喝着茶聊着天,摁动开关,拖拉机就可以自己到田里去干活,这看似科幻的一幕即将实现。一分钟就能给一辆公车充满电,每次充电后可以行驶6公里,这是中国製造的世界最领先的清洁能源器件,超级电容。而这一技术的突破竟然来自于口香糖。一场特殊的婚礼正在举行,婚礼的伴郎伴娘礼宾都是由机器人担当的。这是机器人在这自己的设计者们服务的一场集体婚礼,这些机器人是如何设计出来的?人机互动的时代是不是已经到来?
第三集《民生为大》
  人人都想过上好日子,小康,一个民族为之奋斗的目标,正在中国人的双手上变成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正在路上人人都想过上幸福的生活。贫穷不是幸福,落后不是幸福,中国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直在努力。吃饱穿暖、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一样都是好日子的必需部分。《五年规划》第三集《民生为大》,从粮食生产、精準扶贫、城市棚户区改造、生态文明建设、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文化民生等不同方面,阐述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治国理政新实践和新思想。“一五”时期开发的北大荒,是中国的粮仓,至今依然为中国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食粮。粮食收穫后怎幺处理,怎幺储存?南泥湾,过度开垦造成水土流失,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上,如何实现粮食的增产,成长为今天的新粮仓,森林覆盖率达到87%。美味的雷笋鲜嫩可口,以前只有春天才可以上市,如今,冬天也能吃上鲜美的竹笋了。而且还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丰厚了的收入。这是怎幺实现的呢?他们又是如何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的呢?万里黄河第一县玛多县,曾经因为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草场急剧退化。如今,这里又成了千湖之县。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努力呢?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曾经风沙肆虐、寸草不生,如今近2/3的沙漠呈现绿色,当地百姓的年收入也从500元增长到13000元。广西贫困山区的中学生们可以和北京人大附中的孩子们一起上课,可以享受到全国最好的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如何实现的呢?这中间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这些孩子们又学到了什幺呢?百年大戏,传统秦腔,如何实现既受到乡野山村百姓们的喜爱,也吸引90后大学生们热情的目光。曾经在“一五”时期为156个重点工程贡献了青春的老人如今仍然一家人挤在46平方米的房子里。也有社区工作人员因为做拆迁时遇到了自己未来的爱人,组建了幸福家庭。棚户区改造是如何做的?为百姓带来怎样的实惠?贵州贫困大山里的村民们如何实现脱贫致富?一朵香菇、一片木耳如何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
第四集《天堑通途》
  中国桥,中国路,中国高铁,中国捷运,中国港口,一个个打上了中国标记的基础设施,在一个个“五年(计)规划”的目标中,由梦想变成现实。为百姓福祉的提升,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成为中国的国家名片,以铿锵的脚步迈向世界。国家从“六五”时期开始重视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此后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得到关注,中国有句俗语: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实现百姓富裕、国家富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跟上去。阿曼达,美国低空跳伞爱好者,跳伞生涯20多年,有过1000多次跳伞经历。这次,她来到中国,来到贵州坝陵河大桥,这是世界第九高的桥樑,起跳位置距离地面370米,这是阿曼达她遇到的最高的桥樑。跳伞者将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坠落,打开伞包的时间仅有5秒左右,他们需要在20秒内完成空中动作。但是桥面风速超过7级,她能否顺利完成这次跳伞呢?她专程从美国飞来中国,能否实现这次低空跳伞呢?一群80后建设者,正在建造的是中国最高的悬索桥。悬索桥,因其优美的造型和宏伟的规模,被称为“桥樑皇后”。目前,世界上跨度1000米以上的悬索桥有28座,其中11座在中国;正在建设的13座里有9座也是中国人设计建造的,清水桥就是其中之一。引桥的T型梁每一片都重达147吨,整个大桥一共有250片,把引桥的T型梁放置在桥墩上,如此的重量,每天只能放置两片,而清水河大桥需要的大型构件至少在一千多件,製造他们需要用到的高端装备,至少在几十种。清水河大桥将再次刷新中国悬索的桥樑记录,成为中国第一高、世界第五高的桥樑。在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样特殊的气候地貌条件下,这些80后建设者面对的难度是我们无法想像的,那幺,这些80后建设者们必须解决哪些问题?他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还有哪些你没有见过的修桥技术呢?一桥如何飞架南北,把天堑变成通途呢?我们的镜头会带大家去桥樑架设现场一一探秘。沪昆高速,是中国第一次穿越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修建高速铁路,它可以将中国的大西南和东部富裕地区紧紧地连线起来,云贵高原上的大工程,几乎每一个都在挑战工程技术的难度高点。高铁轨道的高低误差不能超过1.5毫米,而这条高速铁路施工难度极大,总共需要架设324座桥樑,打通223个隧道。中国的建设者们如何在修建难度的高点克服一个个困难,建设成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铁路网路呢?在“天通地漏”的喀斯特地貌区,如何修建一个个十几公里长的隧道呢?建设的奥秘是什幺呢?在各种轨道交通方式中,捷运造价最高,平均每公里要5亿元,而兰州捷运平均每公里造价达到了7.46亿元。这里要修建一条捷运穿越黄河,双向2.78公里,修建的难度相当大,掘进的高温,会让黄河下的粘土,粘连在刀具上,就像麦芽糖粘在牙齿上,这会影响掘进机的进度,工程刚修建了700米,这种情况就出现了四次,而打通工程难度较高的北京六号线捷运,1700米仅出现过一次。粘土、70多公分的大石头是他们在修建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怎幺处理这些难题呢?每公里造价5亿元的穿越黄河的捷运还会遭遇什幺修建难题呢?面对这些问题,工程师们是如何处理的呢?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从第一个五年计画开始,全国各地就开展了以农田灌溉为主要内容的小型水利建设,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各种小型水利设施建设74000多处。水利工程是中国农民奔向好日子的基石,“一五”时期的水利重点项目——打渔张灌区,直到今天,它依然发挥着作用。这里正在建设博兴水库,是南水北调东线建设的一期工程,只要开启闸口,长江水与黄河水汇流,这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计画——南水北调构想的一部分。这条“黄金之渠”,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幸福生活,同时,全县宽频提速,很多村民藉助网际网路发了家。“黄金之渠”是从“一五”到今天是如何给当地带来幸福生活的呢?深埋于地下的城市地下管廊,决定着一座城市的美与丑。珠海,这里正在建设中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管廊,最窄处有3米见方,总长33.4公里。地下管廊基本建设完工后,整个新区的电力、通信、给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将统一铺设在这一条管廊里。这是中国城市治理的一个新创举。这样的城市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做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有什幺样的功能?为什幺需要建设海绵城市呢?董家口港,中国首次採用机械整平船作业修建的港口,拥有世界上停靠矿石船泊位最大的码头。一艘世界上最大的矿石船,将要停靠这里,这艘大船装载着40万吨铁矿石。这40万吨铁矿石仅仅需要三天,就可以卸完,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第五集《开放视野》
  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中国大步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世界逐渐认识并接纳中国。面对东、西部资源的不平衡,中国一直在规划着名“经济地理空间”。“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规划蓝图徐徐展开,开放的中国,已经可以望向更远的远方。
曾经创造过货柜桥吊吉尼斯纪录的王海峰,宁波舟山港的桥吊司机,他的工作室在40多米的高空,晚上,他和同事要吊装1800多个货柜,吊具和货柜的锁扣只有拳头大小,要凭肉眼完成吊装,这对驾驶员的要求极高,对于这样的吊装,王海峰一般只需要一分钟。那幺,难度这幺高的吊装是如何实现的呢?从40多米相当于13层楼高的高度如何準确地把吊具和锁扣完美地接在一起呢?全球最大的货轮“地中海佐伊号”,能装载1万9千个货柜,相当于20层楼房的高度,驶往全世界最大的货柜转运港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港,中国的洋山港。如此巨大的货轮怎样泊岸呢?是谁指挥这样的巨轮靠岸呢?从空中俯瞰这样的巨轮靠岸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苗子簃经常奔波于京津冀三地,坐高铁是他的首选。从石家庄到北京,280多公里,1小时零7分即可到达。一年前,北京、天津、河北和铁路总公司一起,成立了京津冀轨道交通投资公司,苗子簃是河北省派出的代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思路对沿线百姓生活有什幺样的影响呢?国家还有哪些战略布局呢?蓉欧班列从成都出发,在新疆的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直达波兰罗兹,全长9826公里,最短运行11天抵达。类似通往欧洲的快速班列,中国已经开通了八条。这些班列上装载着什幺物品?其中的哪些货物会出现在你家的餐桌,哪些物品与你息息相关呢?蓉欧班列连线的另一方,两千公里之外的厦门,这里的货物都是什幺?又都运送到哪里呢?出关之前,需要完成哪些手续呢?非洲的11月,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肯亚,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野生动物乐园。在这里,是怎幺修建铁路的呢?如何保证身高6米的长颈鹿自由穿行呢?怎幺才能不破坏他们自然的生存环境他们的家园呢?中国人在那里,又给当地带来怎样的变化呢?喀什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咽喉,与五个国家接壤,古往今来,都是客商云集的国际商埠。这里有当地的商人,也有援疆干部,进行产业园的建设和招商,也有来喀什做生意的人,也有想到外面看世界的本地人,他们内心都是怎幺想的呢?瓜达尔港,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中巴经济走廊的最南端。在外人眼中,这里其实还只是一个小渔村,人口不到10万人,一半以上以捕鱼为生。双喜,是第一个被派驻瓜达尔港的中国人,他曾一个人在此呆了一年半的时间。一个人的孤独日子里,他是如何度过的?他又看到了什幺?感受到了什幺?
继续看6集
选集
选集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