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是我国管理学门类中唯一按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覆盖面广,包含了资源最佳化管理、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不确定性决策研究和项目管理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管理科学与工程
- 外文名: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类别:学科
- 是否单一学科:否
- 大学:多所
- 本科所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
範畴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管理科学、工业工程、物流供应链管理、 物流工程等专业方向。
该学科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该学科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地套用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专业方向选择专业,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这一学科是我国管理学门类中唯一按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覆盖面广,包含了资源最佳化管理、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不确定性决策研究和项目管理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主要专业
管理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必要的数学、经济学、计算机套用基础,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组织和技术以及数学和计算机模型对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数学、计算机、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生产与运营管理、市场行销、会计学、财务学、国际金融与贸易等管理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定量分析、决策、管理沟通和组织实施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套用的能力,熟练掌握英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
2. 具有定量分析和计算机套用的基本能力;
3. 具有基本的管理沟通、协同合作和组织实施的工作能力;
4. 熟悉有关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管理科学的套用前景;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学、运筹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业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机电工程技术基础,同时又掌握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素质和能力,能在相关事业单位、工商企业、複杂产品製造行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管理、控制、谘询、评价和创新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製造基础、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套用基础和工程管理等工业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研究系统规划、设计、运行、管理与控制以及大型複杂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费用分析和控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接受套用工业工程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训练,具有实际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套用、信息管理等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3. 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套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4. 掌握现代工程管理複杂产品研製费用分析等相关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套用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5. 熟悉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授予学位:管理学或工学学士
管理与系统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套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 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 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学、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组织行为学、管理决策模型和方法、运营计画和控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参观、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工程管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複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 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
4. 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
6. 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历史发展
管理科学与工程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已开发国家得到了广泛套用。
在人类从事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生产的时代里,人们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去管理生产。到20世纪初,工业开始进入“科学管理时代”,美国工程师泰勒(F.W.Taylor)发表的《科学管理的原理》一书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作和工业工程的经典着作。从1910年前后开始,美国的吉尔布雷斯夫妇(Frank.&.L.Gilbreth)从事动作(方法)研究和工作流程研究,还设定了17种动作的基本因素(动素,Threbligs)。泰勒和吉尔布雷斯是最着名工业工程创始人。
1908年美国宾州大学首次开设了工业工程课程,后来又成立了工业工程系,1917年美国成立了工业工程师协会。此后有人主张把当时从事动作研究、时间研究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各种研究工作,从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由懂得工程技术的人员去进行,逐步形成了一批将工程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工业工程工程师。
二战期间和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工作研究(包括时间研究与方法研究)、质量控制、人事评价与选择、工厂布置、生产计画等都已正式成为工业工程的内容。随着製造业的发展,费希(J.Fish)开创了工程经济分析的研究领域;由于战争的需要,运筹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战后由于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使得工业工程与运筹学结合起来,并为工业工程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基础,工业工程的技术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1948年,美国成立了工业工程师学会。五六十年代,美国许多大学先后成立了工业工程系,到1975年,已有150所大学开设了工业工程课程。
与已开发国家相比我国的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业部门开始对工业工程有所认识,并逐步推广,199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套用前景十分广阔。80年代。日本能率协会专家三上展喜受日本政府委託,在我国北京、大连等地推广套用工业工程技术,他认为,中国许多企业不需要在硬体方面增加许多投资,只要在管理方式、人员素质和工业工程等方面着力改进,生产效率就可提高2~3倍,甚至5~10倍。国内套用工业工程技术比较典型的企业有:北京工具机电器厂、一汽集团、鞍山钢铁公司等,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当前我国发展工业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是人才培养,我国最早于1993年招收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目前已有70余所院校设有工业工程系或专业。1994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生,目前我国已有70多所院校开办了工业工程专业。
工业工程在国外与国内发展及套用的实践表明,这门工程与管理有机结合的综合技术对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生产系统综合效率及效益,提高系统综合素质,对增强企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知识经济环境中的综合创新能力,对赢得各类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及社会经济系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以企业为基础和主体的工业及产业经济系统面临着资源利用率低、质量和效益不高、产品等综合结构不合理、环境适应性较差、国际竞争力及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以及战略管理和内部管理弱化、技术与管理脱节、特色化缺乏、产品、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企业与市场和政府及其他企业间关係欠规範、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和困境。现代工业工程是企业和整个产业经济摆脱困境、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武器。
研究方向
介绍
由于该领域覆盖面广,其研究方向分别为:
资源最佳化
资源最佳化管理全面融汇了经济科学和技术及管理科学。本方向的物流工程研究,对基础理论及各类问题的研究已深入到该领域的国际前沿,具有开创性和前沿性。对配送规划、物流共同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方向的供应链管理研究,对供应链设计与管理、ERP套用、生产计画与调度、流水机器调度和非流水机器调度、企业运营计算机模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各项研究已深入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广泛套用于企业管理实践。
决策科学
决策科学是套用逻辑推理、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等科学方法研究决策科学理论和决策者行为的一门学科。它为个体和群体决策者对众多可择方案的评价、选择、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方法论。迄今为止,决策科学理论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的前沿领域,同时决策科学的套用,也指导并贯穿于其他相关学科,如,市场学、项目管理、金融财务等学科的研究。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一门以业务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路技术为手段,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技术科学等多门学科的边缘新兴学科。研究组织内部多种项目的计画、调度、控制和统一管理;将绩效评价套用于项目中,研究针对项目的绩效评价方法和体系;研究项目管理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在此基础上研究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包括程式设计的研究;研究项目风险的预测、评价方法和理论。
公共工程
公共工程组织管理是以管理学为基础,同时与公共经济学、总量经济学、工程科学、公共选择理论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以公共经济研究所、电子政务研究所等为支撑,高度重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公共工程项目决策、项目评价、组织最佳化以及电子政务等方面较早开展了公共工程组织管理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了公共工程的组织最佳化、项目决策、评价以及电子政务等方面的研究特色。
以上4个研究方向也是二级学科,同时,该学科还有以下研究方向:
系统分析与决策、巨观经济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投资经济分析、金融工程理论与套用、区域发展管理、区域经济与发展战略、交通运输管理、交通运输项目评价、产业组织理论与套用、不确定性分析、中国经济实证分析、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工业工程。
从业领域
主要从业领域为:国家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国内外大中型工商企业、外资企业、跨国公司、三资企业等从事决策谘询、商务运作及管理工作;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相关学科
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管理科学、物流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金融工程、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及其他工程管理学科。
院校
按照教育部2017年最新学科评估排名排列:
A+ | 10003清华大学 |
10247同济大学 | |
91002国防科技大学 | |
A | 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0056天津大学 | |
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 | |
10248上海交通大学 | |
10335浙江大学 | |
10359合肥工业大学 | |
A- | 10007北京理工大学 |
10141大连理工大学 | |
10286东南大学 | |
1028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10533中南大学 | |
10561华南理工大学 | |
10610四川大学 | |
10698西安交通大学 | |
B+ | 10004北京交通大学 |
10079华北电力大学 | |
10145东北大学 | |
10173东北财经大学 | |
10217哈尔滨工程大学 | |
10246复旦大学 | |
10251华东理工大学 | |
10252上海理工大学 | |
10284南京大学 | |
10290中国矿业大学 | |
10294河海大学 | |
10386福州大学 | |
10486武汉大学 | |
10487华中科技大学 | |
10611重庆大学 | |
10613西南交通大学 | |
10614电子科技大学 | |
10699西北工业大学 | |
10700西安理工大学 | |
B | 10008北京科技大学 |
10013北京邮电大学 | |
10038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
10055南开大学 | |
10060天津理工大学 | |
10214哈尔滨理工大学 | |
10254上海海事大学 | |
10255东华大学 | |
10272上海财经大学 | |
10280上海大学 | |
10288南京理工大学 | |
10299江苏大学 | |
10384厦门大学 | |
10421江西财经大学 | |
10422山东大学 | |
10497武汉理工大学 | |
10532湖南大学 | |
10558中山大学 | |
11414中国石油大学 | |
91024空军工程大学 | |
B- | 10001北京大学 |
10070天津财经大学 | |
10078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
10080河北工业大学 | |
10151大连海事大学 | |
10183吉林大学 | |
10216燕山大学 | |
10289江苏科技大学 | |
10403南昌大学 | |
10424山东科技大学 | |
10456山东财经大学 | |
10491中国地质大学 | |
10559暨南大学 | |
10618重庆交通大学 | |
1070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1070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11845广东工业大学 | |
C+ |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
10010北京化工大学 | |
10030北京外国语大学 | |
10034中央财经大学 | |
10037北京物资学院 | |
10075河北大学 | |
10142瀋阳工业大学 | |
10147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
103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
10336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10356中国计量大学 | |
10414江西师範大学 | |
10445山东师範大学 | |
10511华中师範大学 | |
10590深圳大学 | |
10616成都理工大学 | |
10651西南财经大学 | |
10674昆明理工大学 | |
11065青岛大学 | |
C | 10057天津科技大学 |
10058天津工业大学 | |
10108山西大学 | |
10291南京工业大学 | |
10293南京邮电大学 | |
10337浙江工业大学 | |
10338浙江理工大学 | |
10353浙江工商大学 | |
10360安徽工业大学 | |
10459郑州大学 | |
10488武汉科技大学 | |
10495武汉纺织大学 | |
1052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
10615西南石油大学 | |
10617重庆邮电大学 | |
1062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
10689云南财经大学 | |
11075三峡大学 | |
1123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
C- | 10011北京工商大学 |
10022北京林业大学 | |
10107石家庄铁道大学 | |
10125山西财经大学 | |
10154辽宁工业大学 | |
10191吉林建筑大学 | |
10225东北林业大学 | |
10240哈尔滨商业大学 | |
10327南京财经大学 | |
10378安徽财经大学 | |
10385华侨大学 | |
10427济南大学 | |
10430山东建筑大学 | |
10466河南农业大学 | |
10536长沙理工大学 | |
10592广东财经大学 | |
10622四川理工学院 | |
10704西安科技大学 | |
10792天津城建大学 | |
11799重庆工商大学 |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