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或者叫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套用功能的智慧型手机以及平板电脑。随着网路和技术朝着越来越宽频化的方向的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将走向真正的移动资讯时代。另一方面,随着积体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处理能力,移动终端正在从简单的通话工具变为一个综合信息处理平台。这也给移动终端增加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移动终端作为简单通信设备伴随移动通信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2007年开始,智慧型化引发了移动终端基因突变,从根本上改变了终端作为行动网路末梢的传统定位。移动智慧型终端几乎在一瞬之间转变为网际网路业务的关键入口和主要创新平台,新型媒体、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平台,网际网路资源、行动网路资源与环境互动资源的最重要枢纽,其作业系统和处理器晶片甚至成为当今整个ICT产业的战略制高点。移动智慧型终端引发的颠覆性变革揭开了移动网际网路产业发展的序幕,开启了一个新的技术产业周期。随着移动智慧型终端的持续发展,其影响力将比肩收音机、电视和网际网路(PC),成为人类历史上第4个渗透广泛、普及迅速、影响巨大、深入至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终端产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移动终端
- 外文名:mobile terminal;MT
- 分类:有线、无线、智慧型
- 广义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
简介
英文名称:mobile terminal;MT
定义:在移动通信设备中,终止来自或送至网路的无线传输,并将终端设备的能力适配到无线传输的部分
现代的移动终端已经拥有极为强大的处理能力(CPU主频已经接近2G)、记忆体、固化存储介质以及像电脑一样的作业系统。是一个完整的超小型计算机系统。可以完成複杂的处理任务。移动终端也拥有非常丰富的通信方式,即可以通过GSM,CDMA,WCDMA,EDGE,3G等无线运营网通讯,也可以通过无线区域网路,蓝牙和红外进行通信。
今天的移动终端不仅可以通话,拍照、听音乐、玩游戏,而且可以实现包括定位、信息处理、指纹扫描、身份证扫描、条码扫描、RFID扫描、IC卡扫描以及酒精含量检测等丰富的功能,成为移动执法、移动办公和移动商务的重要工具。有的移动终端还将对讲机也集成到移动终端上。(多功能移动终端的例子可以参看扩展阅读[1])移动终端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执法效率,提高生产的管理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增添了新的手段。国外已将这种智慧型终端用在快递,保险、移动执法等领域。最近几年,移动终端也越来越广泛地套用在我国的移动执法和移动商务领域。
移动终端即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其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移动通信能力和便携化体积。广义上讲包括手机、笔记本、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套用功能的智慧型手机。
随着网路和技术朝着越来越宽频化的方向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将走向真正的移动资讯时代。另一方面,随着积体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处理能力,移动终端正在从简单的通话工具变为一个综合信息处理平台,进入智慧型化发展阶段,其智慧型性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其一是具备开放的作业系统平台,支持应用程式的灵活开发、安装及运行;其二是具备PC级的处理能力,可支持桌面网际网路主流套用的移动化迁移;其三是具备高速数据网路接入能力;其四是具备丰富的人机互动界面,即在3D等未来显示技术和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多模态互动技术的发展下,以人为核心的更智慧型的互动方式。
今天的移动终端不仅可以通话、拍照、听音乐、玩游戏,而且可以实现包括定位、信息处理、指纹扫描、身份证扫描、条码扫描、RFID扫描、IC卡扫描以及酒精含量检测等丰富的功能,移动终端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执法效率,提高生产的管理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增添了新的手段。
移动终端特点
移动终端,特别是智慧型移动终端,具有如下特点。
(1)在硬体体系上,移动终端具备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也就是说,移动终端往往是具备通信功能的微型计算机设备。另外,移动终端可以具有多种输入方式,诸如键盘、滑鼠、触控萤幕、送话器和摄像头等,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输入。同时,移动终端往往具有多种输出方式,如受话器、显示屏等,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在软体体系上,移动终端必须具备作业系统,如Windows Mobile、Symbian、Palm、Android、iOS等。同时,这些作业系统越来越开放,基于这些开放的作业系统平台开发的个性化套用软体层出不穷,如通信簿、日程表、记事本、计算器以及各类游戏等,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个性化用户的需求。
(3)在通信能力上,移动终端具有灵活的接入方式和高频宽通信性能,并且能根据所选择的业务和所处的环境,自动调整所选的通信方式,从而方便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可以支持GSM、WCDMA、CDMA2000、TDSCDMA、Wi-Fi以及WiMAX等,从而适应多种制式网路,不仅支持语音业务,更支持多种无线数据业务。
(4)在功能使用上,移动终端更加注重人性化、个性化和多功能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从“以设备为中心”的模式进入“以人为中心”的模式,集成了嵌入式计算、控制技术、人工智慧技术以及生物认证技术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由于软体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设定,更加个性化。同时,移动终端本身集成了众多软体和硬体,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相关展会
【展会全称】移动终端新技术与供应链展
【费 用】免费
【主 办】 深圳市创意时代有限公司
【活动时间】2013年08月01日 09:00至2013年08月03日 17:30
【报名截止】2013年08月03日 09:00
【地 点】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圳会展中心 3号馆
【支持媒体】电子圈 电子展览网
简 介:
数以万计移动终端企业的设计、製造、採购与决策人员每年汇聚于此,寻找更多助其创新及控制成本的供应商:从IC到主机板,从显示到ID,从电源到体验,从设计到製造,从方案到周边……
数以万计移动终端企业的设计、製造、採购与决策人员每年汇聚于此,寻找更多助其创新及控制成本的供应商:从IC到主机板,从显示到ID,从电源到体验,从设计到製造,从方案到周边……
同期举办:
第六届移动显示技术大会
第六届手机创新设计大会
创意自由谈:无线充电大讨论
创意自由谈:智慧型穿戴式设备
创意自由谈:平板电脑自由谈
创意自由谈:"快"手机公司的供应链管理
创意自由谈:大屏智慧型手机的质量管理
手机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库帕是美国着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世界上第一通行动电话是打给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对手,马丁·库帕在摩托罗拉工作了29年后,在硅谷创办了自己的通讯技术研究公司。2013年,他成为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兼执行长。马丁·库帕当时的想法,就是想让媒体知道无线通讯——特别是小小的移动通讯手机——是非常有价值的。另外,他还希望能激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兴趣,在摩托罗拉同AT&T(AT&T也是美国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竞争中,能支持前者。 其实,再往前追溯,我们会发现,手机这个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现了。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製的。1946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罗拉这两个公司才开始对这种技术感兴趣起来。当时,AT&T出租一种体积很大的移动无线电话,客户可以把这种电话安在大卡车上。AT&T的构想是,将来能研製一种行动电话,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车上的无线电设备来加以沟通。库帕认为,这种电话太大太重,根本无法移动让人带着走。于是,摩托罗拉就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规定移动通讯设备的功率,只应该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过三瓦。事实上,今天大多数手机的无线电功率,最大只有500毫瓦。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一直到1985年,才诞生出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盒子中,重量达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电话”。
笔记本
1996年,美国《电脑杂誌》提到康柏于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电脑,重28磅(约合14公斤),这应该算是最早的笔记本电脑雏形。但IBM却拒绝接受这个说法,坚持认为它在1985年开发的一台名为PC Convertible的膝上电脑才是笔记本电脑真正意义上的“开山鼻祖”。美国人争吵不休,大洋那边的日本人也不乐意了。因为他们认定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是东芝公司的T1000,这款于1985年推出的产品採用Intel 8086 CPU,512KB RAM,并带有9英寸的单色显示屏,没有硬碟,可以运行MS-DOS作业系统。 实际上,之所以会发生“谁製造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争执,关键在于日本人和美国人对笔记本电脑前身的理解不同。上世纪80年代初,IBM开发出个人PC后,人们梦想着开发出一种能够随身携带的PC产品。1983年,《国家电子》杂誌首度提出了“手提电脑”的概念,后来这个概念又演变为“膝上型电脑”,当时包括苹果、IBM和康柏等公司都推出了这种产品。在美国人看来,正是“膝上型电脑”的发展催促了笔记本电脑的诞生。 而在同时期的日本,东芝、松下和索尼等厂商则热衷于开发一种被称为“移动PC”的产品,“移动PC”基于IBM PS/2系统,使用外接电源。严格来讲,当时日本人所开发的“移动PC”更接近于今天的笔记本电脑。尤其是日本厂商在开发“移动PC”的过程中强调便携性,这与美国人设计那种笨重得需要扛起来才能移动的“膝上型电脑”形成鲜明对比。更为关键的是,正是在东芝T1000推出之后,笔记本电脑相关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才纷纷出现,市场开始全面快速的发展。 2001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学报》在纪念PC诞生20周年的一篇报导中写了“1985年,东芝推出T1000,第一次给人们带来了‘笔记本电脑’的概念。”
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的概念由微软公司在2002年提出,但当时由于当时的硬体技术水平还未成熟,而且所使用的WindowsXP作业系统是为传统电脑设计,并不适合平板电脑的操作方式(Windows7作业系统不适合于平板电脑)。2010年,平板电脑突然火爆起来。iPad由执行长史蒂夫·贾伯斯于2010年1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欧巴布也那艺术中心发布iPad,让各IT厂商将目光重新聚焦在了“平板电脑”上。iPad重新定义了平板电脑的概念和设计思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使平板电脑真正成为了一种带动巨大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个平板电脑(Pad)的概念和微软那时(Tablet)已不一样。iPad让人们意识到,并不是只有装Windows的才是电脑,苹果的IOS系统也能做到。2011年Google推出Android 3.0 蜂巢(Honey Comb)作业系统。Android 是 Google 公司1个基于 Linux 核心的软体平台和作业系统,目前 Android 成为了 iOS 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之一。
2011年9月,随着微软Windows 8系统的发布,平板阵营再次扩充,Windows8作业系统在电脑和平板上开发和运行的应用程式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Metro风格的套用,这就是当下流行的场景化应用程式,方便用户进行触控,操作界面直观简洁。第二个部分叫做“桌面”套用,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桌面图示来执行程式,跟传统的Windows套用类似。Metro套用将成为Windows8的主流。
分类
有线
有线可移动终端:就是u盘,移动硬碟等等需要用数据线来和电脑连线的设备。
无线
无线移动终端:指利用无线传输协定来提供无线连线的模组!最常见的是手机、小灵通等。“终端”这个词不太好理解,甚至有点抽像的感觉,什幺终端产品,终端消费之类的。
可以这样理解:消费者够买了某个产品,那他就是这个产品的消费终端。你用电脑登入某伺服器,终端就是个人电脑。你通过手机使用了某服务运营商的网路,终端就是手机。
智慧型
移动智慧型终端配备进口雷射扫描引擎、高速CPU处理器、正版WINCE5.0作业系统,具备超级防水、防摔及抗压能力。
主要套用领域:
智慧型移动终端

1、物流快递
可用在收派员运单数据採集, 中转场/仓库数据採集,通过扫描快件条码的方式,将运单信息通过3G模组直接传输到后台伺服器,同时可实现相关业务信息的查询等功能。
可用在收派员运单数据採集, 中转场/仓库数据採集,通过扫描快件条码的方式,将运单信息通过3G模组直接传输到后台伺服器,同时可实现相关业务信息的查询等功能。
2、物流配送
典型的有菸草配送,仓库盘点、邮政配送,值得开发的有各大日用品生产製造商的终端配送、药品配送、大工厂的厂内物流、物流公司仓库到仓库的运输。
典型的有菸草配送,仓库盘点、邮政配送,值得开发的有各大日用品生产製造商的终端配送、药品配送、大工厂的厂内物流、物流公司仓库到仓库的运输。
3、连锁店/门店/专柜数据採集
用于店铺的进、销、存、盘、调、退、订和会员管理等数据的採集和传输,还可实现门店的库存档点。
用于店铺的进、销、存、盘、调、退、订和会员管理等数据的採集和传输,还可实现门店的库存档点。
4、鞋服订货会 用于鞋服行业无线订货会,基于WIFI无线通讯技术,通过销邦PDA手持终端扫描条码的方式进行现场订货,将订单数据无线传至后台订货会系统,同时可实现查询、统计及分析功能。
5、卡片管理
用于管理各种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如身份卡、会员卡等等。卡片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理各种接触式/非接触式IC卡,所以其使用的扫描枪主要的扩展功能为接触式/非接触式IC卡读写。
用于管理各种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如身份卡、会员卡等等。卡片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理各种接触式/非接触式IC卡,所以其使用的扫描枪主要的扩展功能为接触式/非接触式IC卡读写。
6、票据管理
用于影院门票、火车票、景区门票等检票单元的数据採集。
用于影院门票、火车票、景区门票等检票单元的数据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