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自动化网路,就是用计算机网联结和控制众多的图书馆而形成的现代化图书馆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图书馆自动化网路
- 别称:图书馆计算机网路
- 定义:用计算机网联结和控制的图书馆网
- 性质:书目公共事业
正文
用计算机网联结和控制众多的图书馆而形成的现代化图书馆网,又称图书馆计算机网路。由于书目资料库是其建设的起点和基础,在北美又称书目公共事业。
发展简史 图书馆自动化网路是在传统的图书馆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文献量激增,仅靠各馆单独的馆藏难以满足读者需要,加上文献资料价格和劳动力费用的不断上涨,各图书馆迫切要求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设备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使利用计算机网建立各图书馆在线上存取的公共书目资料库成为可能。196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发成功并正式发行机读目录,为图书馆自动化网路奠定了数据基础。1970年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图书馆协会在维吉尼亚州的沃伦顿召开了“馆际通信和情报网路”会议,提出建立全国图书馆网路。1971年俄亥俄州学院图书馆中心(OCLC,见在线上图书馆中心)开始提供书目资料库的在线上查询服务,使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供在线上服务的图书馆自动化网路。1973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系统(UTLAS)开始提供在线上书目服务,到80年代已发展成为仅次于OCLC的图书馆自动化网路。1977年美国西部图书馆网路(WLN)开始提供在线上服务。1978年美国又建立了研究图书馆情报网路(RLIN)。上述 4个图书馆自动化网路称为北美四大书目公共事业公司。此外,美国、加拿大还有数十个这样的网路。70年代和80年代,世界其他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也相继建立了图书馆自动化网路。
结构 图书馆自动化网路是由4 种网组成的複合网路,包括:①计算机网。承担控制、处理和存储文献的功能,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中心图书馆拥有计算机而向其他图书馆拉设终端的单处理中心网,一是各图书馆均有计算机且连线起来的多处理中心网。②通信网。联结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承担数据传输职能。计算机网的通信既可以使用电话网,也可以使用公共数据通信网,採用卫星通信和光导纤维通信等先进技术。例如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于70年代后期在全国建立了 6个卫星通信地面接收站,开始试验和套用卫星通信。③资料库网。将图书馆的多种文献资源建成各种类型的资料库,使之能在计算机网中共享,因此又称信息资源网。④图书馆网。入网各图书馆之间须订立并遵守各种规定与协定,包括权利和义务、管理办法、投资和分配方案等。以上几种网路中,从网路构成看,计算机及拥有计算机的图书馆是图书馆自动化网路的节点,通信网是图书馆自动化网路的链路,资料库和图书馆馆藏文献是图书馆自动化网路的信息资源。从网路性质看,计算机网、通信网和资料库网是具有实际物质、技术和信息内容的实体,是一种物理网,而图书馆网是具有社会因素的约定和公共关係,是一种逻辑网。图书馆自动化网路的特点是从逻辑网出发,通过几种物理网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功能 图书馆自动化网路具有多种功能:①联合编目,成员馆利用网路中心的大型书目资料库进行在线上编目并获得目录产品,同时在中心生成所有成员馆的联合目录(见合作编目)。②馆际互借,藉助联合目录,网路的各成员馆通过终端可以进行在线上馆际互借。③採购协调,藉助联合目录了解成员馆的入藏情况及各馆馆藏特色,协调採购政策并决定具体某一文献採购与否。④连续出版物管理,建立成员馆连续出版物联合目录,从而开展各项自动化业务。⑤联合目录查询,利用终端可查某一文献在网内是否入藏,藏在那个图书馆。⑥规範控制,通过网路中心书目资料库的规範文档,控制成员馆编目中的名称规範(人名、地名、书刊名、机构名等)和主题规範,以实现规範化和标準化。⑦电子邮件,各成员馆利用计算机网的电子邮件服务进行通信。⑧计算机网内的软硬体资源共享。一般说来,图书馆的各种业务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网路,但较多侧重于联合编目、馆际互借与规範控制等方面。各个具体网路所拥有的功能不尽相同。
作用和意义 ①促进和加强了图书馆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由于採用了计算机与通信等先进技术,使各成员馆之间可进行多方合作,互通有无,克服地理上的限制,使网内各馆形成一个整体。②资源共享:克服了单个馆资源的限制,任何成员馆的读者都可利用整个网内各图书馆的资源。③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网内各图书馆的计算机设备可以进入国家和国际公共数据通信网,使图书馆服务与通信网内其他服务 (如购物、购票、视频文本服务等)联结在一起,普及到通信网所覆盖的各地方,深入到机关和家庭,服务範围则由国内某一地区扩大到全国和国际上。
发展趋势 ①图书馆自动化网路的功能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②图书馆自动化网路和在线上情报检索网路的差异将缩小,特别是前者的检索技术将逐渐与后者接近;两者之间将互相渗透,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机读目录资料库已成为某些在线上情报检索系统的资料库之一。③在现有主要的图书馆自动化网路继续保持大型集中式书目资料库以供联合编目、馆际互借等的同时,将进一步把多种功能向地方性网路分散,大型集中式网路将向小型分散式网路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现有主要图书馆自动化网路存储量日益庞大,中央处理机负担过重,系统维护困难,通信费用高;另一方面,技术的进展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功能的极大加强,光碟与光导纤维通信的套用,有助于分散处理。
发展简史 图书馆自动化网路是在传统的图书馆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文献量激增,仅靠各馆单独的馆藏难以满足读者需要,加上文献资料价格和劳动力费用的不断上涨,各图书馆迫切要求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设备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使利用计算机网建立各图书馆在线上存取的公共书目资料库成为可能。196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发成功并正式发行机读目录,为图书馆自动化网路奠定了数据基础。1970年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图书馆协会在维吉尼亚州的沃伦顿召开了“馆际通信和情报网路”会议,提出建立全国图书馆网路。1971年俄亥俄州学院图书馆中心(OCLC,见在线上图书馆中心)开始提供书目资料库的在线上查询服务,使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供在线上服务的图书馆自动化网路。1973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系统(UTLAS)开始提供在线上书目服务,到80年代已发展成为仅次于OCLC的图书馆自动化网路。1977年美国西部图书馆网路(WLN)开始提供在线上服务。1978年美国又建立了研究图书馆情报网路(RLIN)。上述 4个图书馆自动化网路称为北美四大书目公共事业公司。此外,美国、加拿大还有数十个这样的网路。70年代和80年代,世界其他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也相继建立了图书馆自动化网路。
结构 图书馆自动化网路是由4 种网组成的複合网路,包括:①计算机网。承担控制、处理和存储文献的功能,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中心图书馆拥有计算机而向其他图书馆拉设终端的单处理中心网,一是各图书馆均有计算机且连线起来的多处理中心网。②通信网。联结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承担数据传输职能。计算机网的通信既可以使用电话网,也可以使用公共数据通信网,採用卫星通信和光导纤维通信等先进技术。例如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于70年代后期在全国建立了 6个卫星通信地面接收站,开始试验和套用卫星通信。③资料库网。将图书馆的多种文献资源建成各种类型的资料库,使之能在计算机网中共享,因此又称信息资源网。④图书馆网。入网各图书馆之间须订立并遵守各种规定与协定,包括权利和义务、管理办法、投资和分配方案等。以上几种网路中,从网路构成看,计算机及拥有计算机的图书馆是图书馆自动化网路的节点,通信网是图书馆自动化网路的链路,资料库和图书馆馆藏文献是图书馆自动化网路的信息资源。从网路性质看,计算机网、通信网和资料库网是具有实际物质、技术和信息内容的实体,是一种物理网,而图书馆网是具有社会因素的约定和公共关係,是一种逻辑网。图书馆自动化网路的特点是从逻辑网出发,通过几种物理网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功能 图书馆自动化网路具有多种功能:①联合编目,成员馆利用网路中心的大型书目资料库进行在线上编目并获得目录产品,同时在中心生成所有成员馆的联合目录(见合作编目)。②馆际互借,藉助联合目录,网路的各成员馆通过终端可以进行在线上馆际互借。③採购协调,藉助联合目录了解成员馆的入藏情况及各馆馆藏特色,协调採购政策并决定具体某一文献採购与否。④连续出版物管理,建立成员馆连续出版物联合目录,从而开展各项自动化业务。⑤联合目录查询,利用终端可查某一文献在网内是否入藏,藏在那个图书馆。⑥规範控制,通过网路中心书目资料库的规範文档,控制成员馆编目中的名称规範(人名、地名、书刊名、机构名等)和主题规範,以实现规範化和标準化。⑦电子邮件,各成员馆利用计算机网的电子邮件服务进行通信。⑧计算机网内的软硬体资源共享。一般说来,图书馆的各种业务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网路,但较多侧重于联合编目、馆际互借与规範控制等方面。各个具体网路所拥有的功能不尽相同。
作用和意义 ①促进和加强了图书馆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由于採用了计算机与通信等先进技术,使各成员馆之间可进行多方合作,互通有无,克服地理上的限制,使网内各馆形成一个整体。②资源共享:克服了单个馆资源的限制,任何成员馆的读者都可利用整个网内各图书馆的资源。③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网内各图书馆的计算机设备可以进入国家和国际公共数据通信网,使图书馆服务与通信网内其他服务 (如购物、购票、视频文本服务等)联结在一起,普及到通信网所覆盖的各地方,深入到机关和家庭,服务範围则由国内某一地区扩大到全国和国际上。
发展趋势 ①图书馆自动化网路的功能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②图书馆自动化网路和在线上情报检索网路的差异将缩小,特别是前者的检索技术将逐渐与后者接近;两者之间将互相渗透,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机读目录资料库已成为某些在线上情报检索系统的资料库之一。③在现有主要的图书馆自动化网路继续保持大型集中式书目资料库以供联合编目、馆际互借等的同时,将进一步把多种功能向地方性网路分散,大型集中式网路将向小型分散式网路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现有主要图书馆自动化网路存储量日益庞大,中央处理机负担过重,系统维护困难,通信费用高;另一方面,技术的进展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功能的极大加强,光碟与光导纤维通信的套用,有助于分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