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战略与方法》一书,分三篇论述了信息化管理战略的理论与框架、信息化管理的方法与系统、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与核心技术。该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企业管理、自动化、计算机、工业工程、製造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信息技术研究与企业信息化套用的科研人员、企业领导、信息化主管、信息化谘询规划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基本介绍
- 书名:信息化管理战略与方法
- 作者:范玉顺
- ISBN:9787302187530
- 定价:69.00 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
- 开本:16
内容简介
随着信息化套用的深入,信息化的战略价值越来越显着,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实施、套用、维护进行有效管理可显着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使企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信息化管理战略与方法》第一篇介绍了信息技术在促进企业运作模式、组织与业务流程、产品和服务创新中的战略作用,介绍了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和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第二篇介绍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IT服务管理方法、现代集成製造系统、设计与製造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第三篇介绍了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包括企业管理与建模理论、企业集成方法、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无线射频识别和标準化技术。
《信息化管理战略与方法》可作为高等院校企业管理、自动化、计算机、工业工程、製造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信息技术研究与企业信息化套用的科研人员、企业领导、信息化主管、信息化谘询规划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作者简介
范玉顺,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自动化系系统集成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津贴,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先进制造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企业信息系统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技术标準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副主任,担任国际计算机集成製造系统、国际企业信息系统、国际数位化企业技术、国际先进信息工程、信息与控制、计算机集成製造系统、航空製造技术等10种国际和国内杂誌编委。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计画项目、“863”计画项目、国际合作与企业套用项目30余项,出版学术专着ll部,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化战略管理与规划、企业建模与诊断、工作流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建模与服务管理、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等。
目录
第一篇 信息化管理战略的理论与框架
第1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功能
1.1 信息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1.1.1 信息套用的发展历程
1.1.2 信息的定义
1.2 信息的基本特徵和认知模型
1.3 信息技术的功能
1.4 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
1.5 信息技术的企业套用发展历程
1.6 Dell公司信息技术套用案例
1.6.1 基于网际网路的协同产品商务
1.6.2 基于网际网路的直线订购模式
第2章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运作模式创新
2.1 资讯时代的企业创新需求
2.2 工业化环境下企业管理与生产组织模式
2.3 敏捷製造战略
2.4 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创新运作模式
2.5 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信息技术套用实践
第3章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组织与流程创新
3.1 无边界组织的概念
3.2 GE公司的套用实践
3.2.1 GE公司的无边界组织套用实践
3.2.2 GE公司的信息化套用实践
3.3 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概念
3.3.1 业务流程再造的产生背景
3.3.2 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3.4 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与方法
3.5 业务流程再造的套用实践
第4章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产品创新
4.1 产品创新的意义和内涵
4.2 并行工程产生的背景和特点
4.2.1 并行工程产生的背景
4.2.2 并行工程的定义与特点
4.3 并行工程的核心要素
4.3.1 数位化产品定义
4.3.2 集成化产品开发团队
4.3.3 开发过程改进与重组
4.3.4 协作工具与环境
4.4 并行工程的实施方法
4.5 并行工程套用实施案例
4.5.1 波音公司的并行工程套用案例
4.5.2 并行工程在我国企业的套用效果
4.6 虚拟製造技术
4.6.1 虚拟製造的定义和特点
4.6.2 典型的虚拟製造技术
第5章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服务创新
5.1 服务经济的意义与服务的概念
5.1.1 服务经济社会的到来
5.1.2 服务的定义及特性
5.2 服务创新的内涵
5.3 服务创新理论及创新要素
5.4 信息技术对服务创新的支持
5.5 信息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套用
第6章 信息化战略管理框架与整体解决方案
6.1 企业信息化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
6.1.1 管理层面的困难
6.1.2 技术层面的困难
6.1.3 操作层面的困难
6.1.4 企业信息化实施失败的管理原因分析
6.2 信息化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6.3 信息化战略管理框架
6.4 战略一致性模型与管理框架
6.4.1 战略一致性模型
6.4.2 战略一致性匹配
6.4.3 信息系统战略一致性管理框架
6.5 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
6.6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6.6.1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定义和内涵
6.6.2 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具体内容
6.6.3 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途径
6.7 通用汽车公司的信息化套用案例
6.7.1 通用汽车公司面临的困境
6.7.2 有效的解决方案——DLN
6.7.3 DLN的实施过程
6.7.4 DLN推广套用
第二篇 信息化管理的方法与系统
第7章 现代集成製造系统的发展与套用
7.1 CIMS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
7.1.1 计算机集成製造的概念与定义
7.1.2 现代集成製造系统的定义与内涵
7.2 CIMS的组成
7.3 CIMS中的集成
7.4 複杂系统求解框架
7.5 CIMS套用案例
7.5.1 企业基本情况和需求
7.5.2 CIMS工程目标和系统组成
7.5.3 实施效益
第8章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8.1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意义与内涵
8.1.1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作用
8.1.2 信息化规划的内涵
8.2 企业系统规划法
8.3 基于模型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8.3.1 準备
8.3.2 业务战略规划
8.3.3 信息化差距分析
8.3.4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8.3.5 信息技术战略规划
8.3.6 信息资源规划
8.3.7 IT组织设计
第9章 IT服务管理
9.1 IT服务管理的需求
9.2 IT服务管理的定义和内涵
9.3 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
9.4 ITIL服务提供流程
9.4.1 服务级别管理
9.4.2 可用性管理
9.4.3 能力管理
9.4.4 IT服务财务管理
9.4.5 IT服务持续性管理
9.5 ITIL服务支持流程
9.5.1 服务台
9.5.2 事故管理
9.5.3 问题管理
9.5.4 配置管理
9.5.5 变更管理
9.5.6 发布管理
9.6 ITIL实施成效
9.7 IT服务管理套用案例
第10章 企业信息化套用系统
10.1 企业入口系统
10.1.1 企业入口的概念
10.1.2 企业入口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10.2 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
10.2.1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10.2.2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
10.2.3 计算机辅助製造系统
10.2.4 计算机辅助工程
10.2.5 产品数据管理
10.2.6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10.3 製造自动化系统
10.3.1 数控系统
10.3.2 CNC系统
10.3.3 DNC系统
10.3.4 柔性製造系统
10.3.5 製造执行系统
第11章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11.1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1.1.1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与功能
11.1.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11.2 MRPⅡ/ERP系统中的基本概念
11.3 物料需求计画
11.4 MRPⅡ系统
11.5 企业资源计画
11.5.1 企业资源计画的扩展特性
11.5.2 企业资源计画系统的主要功能
11.6 供应链与客户关係管理
11.6.1 供应链管理
11.6.2 客户关係管理
11.7 商业智慧型系统
11.7.1 商业智慧型概念
11.7.2 商业智慧型系统方案
第12章 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12.1 业务流程管理的意义
12.2 业务流程管理的基本概念
12.3 业务流程管理框架
12.4 业务流程可视化管理与监控
12.4.1 业务流程模型的可视化
12.4.2 业务流程实例的可视化管理
12.4.3 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考核
12.5 业务流程实施与自动化
12.5.1 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与功能
12.5.2 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实施方法
12.5.3 实施案例
12.6 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发展前景
第13章 电子商务与虚拟世界
13.1 电子商务的定义与特点
13.2 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
13.2.1 基于电子数据交换的电子商务
13.2.2 基于网际网路的电子商务
13.2.3 基于普及计算的电子商务
13.2.4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13.3 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与功能
13.3.1 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
13.3.2 电子商务的功能
13.4 电子商务的模式
13.4.1 企业-企业模式(B2B)
13.4.2 企业-个人(B2C)
13.4.3 个人-个人(C2C)
13.5 电子货币与网路金融
13.5.1 电子货币与支付
13.5.2 网上金融
13.6 电子商务中的安全技术
13.7 虚拟世界——“第二人生”
13.7.1 “第二人生”概述
13.7.2 新用户注册
13.7.3 初次登录“第二人生”的体验
13.7.4 “第二人生”中的企业宣传
13.7.5 “第二人生”中的土地问题
13.7.6 “第二人生”中的就业
13.8 关于电子商务与“第二人生”的思考
第三篇 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与核心技术
第14章企业的组成与运作
14.1企业的基本组成
14.1.1企业的基本概念
14.1.2企业的基本特性
14.1.3企业类型
14.2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14.2.1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企业法人制度
14.2.2有限责任制度
14.2.3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
14.3管理的内涵与特性
14.3.1管理的概念
14.3.2管理科学的特性
14.3.3企业管理的目标
14.3.4企业管理的职能
14.4企业管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14.4.1早期的管理思想
14.4.2古典管理理论
14.4.3管理思想中的人性假设
14.4.4现代管理理论
14.4.5未来管理变革的发展趋势
14.5企业组织
14.5.1组织的定义
14.5.2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4.5.3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14.5.4组织设计的步骤
14.6企业案例
14.6.1组织机构与信息流图
14.6.2部门功能和主要业务流程
14.6.3信息系统
第15章集成化企业建模方法
15.1企业模型的套用需求
15.1.1企业模型是正确描述和理解企业的媒介
15.1.2企业信息化对模型的需求
15.2企业建模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
15.2.1企业建模的基本概念
15.2.2企业建模的主要内容
15.3集成化企业建模的体系结构
15.3.1生命周期维
15.3.2通用层次维
15.3.3视图维
15.4过程建模方法
15.4.1事件驱动的过程链模型
15.4.2集成化过程建模方法
15.5组织、资源与产品建模方法
15.5.1组织建模方法
15.5.2资源建模方法
15.5.3产品建模方法
15.6功能建模方法
15.6.1活动定义
15.6.2箭头定义
15.6.3图表定义
15.7信息建模方法
15.8集成化企业建模方法的套用
第16章企业集成技术
16.1企业集成平台
16.1.1企业集成平台概念
16.1.2集成平台的标準化
16.1.3企业集成平台实现技术发展趋势
16.1.4集成平台产品介绍
16.2数据集成及其实现模式
16.3套用集成及其实现模式
16.4企业集成平台的实现模式
16.5企业集成运行的成熟度模型
第17章面向服务的企业与SOA
17.1面向服务的企业
17.1.1面向服务企业的概念与定义
17.1.2面向服务企业的内涵
17.2业务组件建模方法
17.3SOA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17.4SOA的参考模型与实施策略
17.4.1SOA的参考模型
17.4.2SOA的实施策略
17.5SOA的关键技术和相关标準
17.6面向服务的组件模型
17.7基于SOA的业务协同管理系统
第18章RFID技术及其套用
18.1RFID的起源
18.2RFID的组成
18.2.1标籤
18.2.2读写器
18.2.3天线、频段与套用系统
18.3RFID的工作原理
18.4RFID中间件
18.5RFID的套用优势
18.6RFID的套用
18.6.1在零售业中的套用
18.6.2在供应链中的套用
18.6.3在医院药房中的套用
18.6.4RFID在製造企业中的套用
18.7RFID的标準问题
18.7.1EPCglobal
18.7.2ISOIEC
18.7.3其他标準化工作
18.8RFID套用存在的问题
18.9RFID未来发展趋势
第19章企业信息化相关标準
19.1企业信息化相关标準与规範
19.2计算机与网路技术标準
19.2.1传输控制/网际协定
19.2.2IPv6
19.2.3SGML/HTML/XML
19.2.4Web服务
19.2.5无线套用协定
19.2.6资料库相关标準
19.3基础支撑技术标準
19.3.1ISOTC184/SC5制定的有关标準
19.3.2CENTC310/WG1制定的有关标準
19.3.3ISA制定的有关标準
19.3.4OMG制定的有关标準
19.3.5WfMC制定的工作流技术相关标準
19.3.6我国在该领域的标準化工作
19.4使能技术标準
19.4.1CAD技术标準
19.4.2产品数据交换标準
19.4.3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标準
19.5综合技术标準
19.5.1电子商务框架规範
19.5.2开放性电子商务标準
19.5.3CALS标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