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信息化规划

(2019-07-02 10:05:31) 百科综合
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规划

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评估企业管理和IT现状,最佳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通常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会通过三种方式来进行信息化规划工作。聘请专业信息化规划谘询公司;与在信息化规划方面有经验的专家开展微谘询活动;以及依靠企业内部力量完成信息化规划项目。传统的信息化规划公司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备的信息化规划体系;微谘询可以帮助企业提炼信息化规划的焦点问题,让企业借鉴他人的成败经验,避免陷阱。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信息化规划
  • 外文名: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 概念:提出信息化的远景、目标和战略
  • 方式:三种
  • 作用: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规划介绍

企业信息化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係,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对信息化目标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协调发展地进行企业信息技术的套用,及时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规划谘询

信息化规划谘询是针对信息化规划过程中遇到的焦点问题而进行的谘询。
通过邀请与行业相关度高、业务类型相似度高的有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化规划经验的企业高管及谘询专家参与。以能够帮助企业在信息化规划前期,避免信息化规划陷阱;在信息化规划中期,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信息化规划实施后期,合理评估及改进,藉助专家的经验和洞见,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信息化规划的焦点问题
焦点问题涉及到信息化规划前期的认识统一
1. 信息化规划如何以业务发展战略为导向?
信息化规划要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出发,综合考虑企业的人、技术和管理的作用,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全过程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机集成和最佳化运行,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2. 如何认识信息化规划不是IT项目,而是管理项目?
信息化规划要遵循管理提升与IT建设并重的原则,尤其要关注业务流程的最佳化。信息化建设将使企业内外部的整合加速,从而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最佳化,并最终推动企业流程的最佳化;
3. 如何明确IT投资计画?什幺是合理的範围?
信息化规划项目的一个重要输出是IT投资计画。IT投资的设计需配合管理、组织、业务提升分步实施、协同发展。科学的IT投资计画和严谨的实施保障,将协助企业均衡、持续地发展。
4. 如何避免信息化规划不能落地实现?
不落地是信息化规划项目最大的失败。保证信息化规划可落地实现,首先要有一个高品质的信息化规划方案。其次,需要防止规划内容与系统建设“两张皮”,这就要求在信息化规划过程中加强与软体厂商、实施商的交流,确保规划内容与系统建设匹配。第三,还要在企业内部持续做鬆土工作,针对各级人员进行信息化理念、方法技能的宣导和培训。
信息化规划谘询还重点解决:
1. 面对複杂的信息技术,企业如何判断不同信息系统的商业价值?
2. 如何选择相关的套用软体和实施服务?
3. 如何有效管理相关的数据并套用数据?
4. 信息系统如何实施?优先的次序是什幺?
5. 如何改造旧有的系统进行系统之间的集成?
6. 如何建立良好的IT治理体系?
7. 应对长期进行的IT建设和运维业务?

微谘询价值

对于微客户来说,特别是企业在重大机遇、转折、变革或危机关头,决策拿捏之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微谘询协助您找到有相似经历的人,分享历史信息,供决策者做出重大决定。
信息化规划
1.归避风险:投资决策关键阶段,专业观点,会让您少走弯路,迴避风险
2.发现机会:在行内摸爬滚打的资深从业者,帮您获得更现实的趋势洞察
3.跨越认知:电子商务等新领域的先行者已积累经验,帮您不犯相同错误
4.善处危机:危机发生时,与有经验的人共同分析处理,以避免危机扩散

步骤

环境分析

对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是信息化规划必不可少的工作,它是规划的依据。在这部分工作中,需要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巨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其中,三点尤为重要,第一,要分析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信息技术在行业发展中起的作用,第二要分析并掌握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第三,要了解竞争对手对信息技术的套用情况。包括具体技术,实现功能,套用範围,实施手段,以及成果和教训等等。

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信息化是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服务的。为了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在这部分,要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明确为了实现企业级的总目标,企业各个关键部门要做的各种工作。同时还要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明确上述各个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係,从而确定信息技术套用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与企业战略实现融合。

分析评估现状

对企业的现状分析与评估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企业的业务能力现状和企业的IT能力及现状。企业的业务能力分析是对企业业务与管理活动的特徵、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运作模式、业务活动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作用进行分析,揭示现状与企业远景之间的差距,确定关键问题,探讨改进方法。信息化现状分析是诊断企业信息化的当前状况,包括基础网路、资料库、套用系统状况,分析信息系统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能力,给出信息化能力评估。

流程分析最佳化

在前三步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那些流程中不合理、效率低、与企业战略目标不符的流程及环节,发现能够在现有环境中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并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驱动力以及关键流程,从而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进一步最佳化流程。
信息系统的特点如果能够和这些直接创造价值的关键业务流程融合,这对信息技术投资回报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也是信息化建设的成败的一个衡量指标,在这一步中,实现信息化与企业业务上的融合。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在企业战略分析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按照最佳化流程的业务运作模式,制定企业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指出信息化的需求。需求分析包括系统基础网路平台、套用系统、信息安全、资料库等需求。

战略的制定

根据前面五步分析的结果,制定和调整企业信息化的指导纲领,争取企业以最适合的规模,最适合的成本,去做最适合的信息化工作。这里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
其次是起草企业信息化基本原则。它是指为加强信息化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準则和指导性的方针。信息化基本原则犹如国家宪法,它代表着信息技术部门在管理和实施工作中要遵循的企业条例。是有效完成信息化使命的保证。
然后是制定信息化目标。它是企业在未来几年为了实现远景和使命而要完成的各项任务。对于所形成的每一个业务构想,明确IT对其支持的理想状态,即IT战略目标。

总体构架标準

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基于业务发展需求和对信息化的需求,首先,从系统功能、信息架构和系统体系三方面对信息系统套用进行规划,确定信息化体系结构的总体架构。同时,还需要拟定信息技术标準。这一部分涉及到对具体技术产品,技术方法,和技术流程的採用。它是对信息化总体架构的技术支持。通过选择具有工业标準,套用最为广泛,发展最有前景的信息技术为标準,可以使企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一致性。从而提供安全,先进,有竞争力的服务,并且降低开发成本和时间。

项目分解

分析整个信息化过程中的资源投入和工作重点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弥补差距所需要的行动,将整个信息化过程分解成为相互关联,互相支撑的若干子项目,定义每一个项目的範围、业务前提、收益、优先次序、以及预计的时间、成本和资源;并对项目进行分派和管理,选择每一项目的实施部门或小组,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手段。

保障分析

针对每个项目,进行保障性分析,即按重要性排列优先顺序,进行準备度评分,并根据结果做出初步取捨,形成路标规划。然后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根据公司财力,决定取捨。

建设模式

信息化建设模式主要有三种:
1、直接使用产品化的管理软体,优点是成本低、风险小、实施简便,缺点是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2、完全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製开发,优点是能过完全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缺点是风险高、周期长,难以控制开发过程和结果;
3、标準化软体+定製开发相结合,这种方式结合了前面两种方式的优点,是当前企业管理软体套用的主流模式。
亚思捷软体TNT平台信息化规划系统向客户提供T——业务系统模板,即OA、CRM、文档管理、信息门户、线上考试等标準化的套用系统;N——开源组件包,即上述套用系统的原始码;T——开发工具,即基于微软Jupiter平台的快速开发工具,开发者可以通过界面属性设定的方法来完成对业务系统的快速开发,自动化生成C#和JAVA的二种语言的系统。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