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亦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体技术、网路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採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 外文名: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 别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 英文缩写:HIS
基本概述
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在线上操作的计算机套用系统,英文缩写HIS。HIS是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业务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学术界公认的MorrisF.Collen所给的定义,应该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 ( Patient Care Information) 和行政管理信息(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的收集(Collect)、存储(Store)、处理(Process) 、提取(Retrieve)和数据交换(Communicate) 的能力并满足所有用户 ( Authorized Users)的功能需求的平台。医院信息系统由医疗信息系统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组成。现代医院信息系统採用微机区域网路和工作站,综合运用控制论、资讯理论、人工智慧和系统工程。
在有限的资金投入情况下,要实现良好的医院信息化效果,在立项过程中除了技术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到医疗原则层面、医疗业务性质层面、技术实现手段层面、系统功能层面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意义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医院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效益、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提高医疗质量、促进资源共享、扩展信息服务、支撑教学研究、提高医院竞争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最主要体现在:1 最佳化工作流程; 2 提高运营质量; 3 缩短诊疗周期; 4强化科学管理; 5 节约诊治成本; 6 改变决策方式。总之,通过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医院内部管理一体化、员工工作高效化、部门协作关係简单化、科室收益透明化、患者费用清单化、诊疗信息电子化,使医疗服务过程更加高效、有序、规範,给医院和患者带来全新的诊疗环境和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
发展概况
60年代初美国、日本、欧洲各国开始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到70年代已建成许多规模较大的医院信息系统。例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建立了市区所有医院的中央信息系统MIDAS,可处理75000住院和门诊病人的医疗信息;IBM医疗系统解决方案,以成功套用于世界各地;国内发展相对落后,到2000年时形成有自主智慧财产权且能与世界先进国家媲美的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将各类医疗器械直接在线上并将附近各医院乃至地区和国家的医院信息系统联成网路。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使不同系统中的病历登记、检测、诊断指标等都要标準化。医院信息系统的高级阶段将普遍採用医疗专家系统,建立医疗质量监督和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和保健水平。
系统构成
医院信息系统组成指与医疗活动直接有关的信息系统。包括医疗专家系统,辅助诊断系统,辅助教学系统,危重病人监护系统,药物谘询监测系统,以及一些特殊诊疗系统,如CT(计算机X射线层析摄影),B超,心电图自动分析,血细胞及生化自动分析等。这些系统相对独立,形成专用系统或由专用电子计算机控制,主要完成数据採集和初步分析工作,其结果可通过在线上网路汇集成诊疗档案和医疗资料库,供医生查询和调用。上图为计算机诊断系统的框图。 以及与医院管理活动直接有关的信息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辅助决策为主要目标,目的是为了提高医院管理和医疗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系统分类
包括四类系统:
①行政管理系统。包括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医疗设备管理系统,门诊、手术及住院预约系统,病人住院管理系统等。
②医疗管理系统。包括门诊、急诊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医疗统计系统,血库管理系统等。
③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医疗质量评价系统,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等。
④各种辅助系统。如医疗情报检索系统,医疗资料库系统等。
研究前沿
医院信息系统的前沿领域是套用控制论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藉助于各种计算机套用系统建立医疗质量评价系统和医疗质量控制系统。
医疗质量评价系统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医疗质量评价。用病例类型、医疗转归、医疗差错事故率、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数、平均医疗费用等参数作为评价依据,计算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价。②护理工作质量评价。以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心理护理、病房管理、填写护理表格、实施规章制度等为评价条件并规定权重,建立数学模型,由计算机处理,作出评价。③医院工作效率评价。以平均床位工作日、实际床位使用率、平均床位周转次数和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数作为参数,规定权重,建立综合评价指数,来评定工作效率。④医务人员工作质量评价。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数学模型,以模糊矩阵算出每人工作评价相对分值。
医疗质量控制系统
主要是套用控制论和人工智慧对医疗质量进行科学管理,具有检索、计算、监测、预报和判断等功能。目前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①医疗质量控制。主要手段是计算机辅助监测和医疗专家系统,辅助医生进行分析、推理,提出指导性建议。计算机辅助医疗监测的项目有:人体老化度监测系统,心脑血管疾病预报系统,生命指数转归预报系统,无创伤性颅内压监测系统,人体酸硷平衡监测系统,心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变学JB值测量系统,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判断系统。②医药质量控制。计算机辅助药物监测项目有:药物互相作用检测系统,药物代谢动力学监测系统,药物微检监测系统等。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目前计算机辅助检验主要用于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和生化检验质量控制。
研究现状
经过30年的发展,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形式令人鼓舞,无论是国家、医院还是软体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县级及其以上医院基本上都建设了自己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发达地区的乡、镇医院也正开始建设自己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了医院本身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认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医院带来的效率、效益与管理水平的提高,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01年卫生部统计显示,省部属医院中的绝大部分已经建成全院级HMIS,全国县级及其以上医院中的38%已有程度不同的信息化套用。
2005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对482所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的HMIS系统中,门急诊划价收费信息系统、门急诊处方管理信息系统、入院出院转院管理信息系统、费用管理信息系统、床位管理信息系统、病区药房管理信息系统、药库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建设状况良好,这些系统上线比例均在90%以上。
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进行了医院信息化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门急诊划价收费信息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信息系统、住院患者费用管理信息系统、药库管理使用最为广泛,均超过80%,说明以收费为中心的HMIS已在大部分医院套用。住院患者入出转管理信息系统、住院患者床位管理信息系统、住院药房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医院超过70%,说明住院患者管理信息系统也已在大部分医院套用
发展趋势
-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套用不断普及和扩大 近年来,许多较具有规模的医院信息化投入已经达到数千万元,新制定的医院评审标準已经把医院信息化的水平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医院必须将每年收入的5%用于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支出。一体化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正在向地、县级医院和西部地区扩展,发达地区的大医院正努力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的目标。成本分析、流程再造、在线上分析、数据仓库等技术正在被引进到实际套用之中。
- 开始实施临床信息系统建设 较为先进的医院信息化重点正在由以经济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信息模式,向以患者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信息模式转移。门诊和住院医生工作站已经在许多医院成功实现,不少医院正在努力实现电子病历和医学影像的数位化,数位化医院的雏形已经显现。
- 标準化工作不断加强 长期以来,信息的标準化问题一直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政府主管部门已经着力改变医学信息标準化长期滞后于信息化发展的状况。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已经正式委託有关部门开展医学信息标準化的课题研究,《医疗卫生信息标準体系框架》、《医院基本数据集标準》和《公共卫生基本数据集标準》等一系列相关标準正陆续出台。
- 医疗卫生信息产业正在形成 10年前,我国还没有专业从事医院信息系统开发与销售的IT企业,少数IT企业曾涉足这一领域的工作,但没有成熟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软体产品供应市场。目前,全国已有上百家医院信息系统专业公司,为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和技术服务,成为IT产业的一支生力军。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产业与市场已经从初创时期走向整合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大公司也加入了该行列。
医院信息化建设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也进一步加,医院信息系统已成医院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环境。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它必须在套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不断充实。
医院信息化含义及发展历程
1).狭义医院信息化是指利用网路及字技术有机整合医院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实现医院所有信息最大限度的採集、传输、存储、利用、共享,并且实现医院内部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和业务流程最大限度的最佳化,高度完善的医院信息体系。广义医院信息化是指由医院与医院间、医院与社区间连线构成的区域性的信息化医院服务体系。即在狭义信息化医院的基础上,加上了与之配套的层次网路连线,从而实现在一定区域内的零距离医疗卫生服务。
2).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计算机在我国医院套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大型医院将计算机套用于门诊收费、住院病人费用管理、药库管理以及医院行政人事管理等,但是在当时还只是单机系统。虽然使用了FORBASE等档案资料库系统有助于数据存储和查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但远远没有充分的发挥出计算机的潜能,更谈不上资源的共享。20世纪80年代中期,网路技术开始在中国推广,一些医院内出现了部门级区域网路,但是由于当时软硬体技术及管理水平的限制很难实现全院性的信息化。90年代,随着网际网路的成熟,才出现真正完整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但仍然偏重于管理和收费。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支持,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迅速发展,但是从整体状况,尤其是套用系统软体和管理水平方面和国外先进国家尚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