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07-30 06:32:19) 百科综合
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是长春工业大学1978年复校后最早的五个系之一。 1988年更名为计算机及电子工程系, 1999年再次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随着信息技术融入各个学科领域,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网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资讯时代最显着的特徵。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外文名: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 研究生:达 350 多人
  • 本科生:近 1300 人
  • 现有教职工: 81 人
  • 教授:12 人
  • 副教授:23人

基本信息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电子工程系是吉林工学院1978年复校后最早的五个系之一,1989年成立计算机及电子工程系,1999 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30多年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瞄準和紧跟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发展方向,努力吸收学科的前沿知识,打造了一批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为骨干,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和研究队伍,现已发展成为以计算机套用与工程为研发特色,以计算机软体技术、网路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慧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图像与视频通信为研究方向,研发能力强,师资力量雄厚,招生规模较大的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4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网路工程专业、软体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1536人,研究生100余人,是长春工业大学办学规模较大的学院之一。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学院获计算机套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经教育部批准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第二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计算机软体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吉林省“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获国家级特色(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吉林省“品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专业获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专业获吉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试点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网路工程和软体工程四个系,有1个省级数据公共技术服务中心,8个研究室,有1个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15个设备先进的专业实验室,1个专业资料室。
全院现有教职工10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2人,中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有享受国务院特贴1人,省英才奖章获得者1人,长春市劳动模範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拔尖创新人才2人,省新世纪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範教师1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是吉林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是中国电子学会本科生教育委员会理事单位。学院长期以来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尤其侧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完成了一大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3项,建设部科技进步奖1项,公安部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档案局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1项。近年来立项及完成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56项,科研总经费92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31篇;获得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8项,获得软体着作权20余项。
多年来,学院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强化侧重工程和套用的教学理念,持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累计完成教学改革项目100余项,其中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它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获得国家级精品课1门,获得省级精品课7门,省级优秀课11门;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项;出版教材10余部,其中“数据结构”立体化教材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精品教材,获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4部。
加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培养力度,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显着成果,学生在全国、地区及省级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程式设计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画竞赛银奖2项;获中国软体杯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并3次获最佳组织奖;参加省首届网际网路+大赛获省银奖1项;获省第一届下一代网际网路技术创新大赛初赛创意组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总决赛获国家银奖1项;成功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项(其中推荐国家级12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及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院积极组织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完善实施细则。与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协定并成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该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亚信集团签署校外实习基地并获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年来,先后与12家用人单位签署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协定及学分置换协定,有200多人参加企业实训、顶岗实习;学院领导多次赴北京、上海、大连等实地考察学生实习实训情况,为进一步开展3+1模式培养奠定基础。
学院育人工作成绩喜人,8912-13班获“全国十佳班集体标兵”,9416班获“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9416班孙立刚获“全国十佳大学生”并获建昊奖学金1万元;9714 班王敬宇获“吉林省十佳大学生”;0121班王经邦获“长春市十佳大学生”;0224班付晓琳获中国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万元、全国第九届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全国三好学生”和“吉林省十佳大学生”;0227班获“长春市十佳班集体”;060405班徐培鑫获“长春市十佳大学生”、国家奖学金,2009年7月作为中国青年学生代表赴韩国首尔参加“中日韩青少年友好见面会”、2010年又被评为中国“自强之星”、“全国三好学生”;040402班田丽媛获“国家奖学金”、“长春市文明大学生”,“高教社杯”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国家一等奖;080401班胡洁珺获“国家奖学金”、长春市“优秀共青团员”、“长春市十佳大学生”;获“中国软体杯”大学生软体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并多次荣获最佳组织奖;获全国首届“网际网路+”省赛二等奖1项;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2项;获第一届下一代网际网路技术创新大赛初赛创意组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总决赛获国家银奖1项。这些成绩不仅为长春工业大学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争光添彩,也为吉林省争得了荣誉。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通过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良好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主要到国防、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高等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以及信息管理和计算机软、硬体的研发工作。

专业设定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共设有两个大类专业,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下设五个专业方向,包括计算机套用、计算机软体、计算机网路、数位讯号处理和智慧型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校研究生达 350 多人,本科生近 1300 人,是长春工业大学最大的学院之一。 1981 年经国务院批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原自动化系和管理系联合成为授予硕士学位的系之一。 1998 年经国务院批准,学院获得计算机套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 年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4 年获得计算机软体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不限额招生), 2004 年获得教育部批准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第二学位授予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年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深厚的数学基础和较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体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富有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现代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实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数字电路与逻辑、离散数学、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面向对象高级语言程式设计、彙编语言、数据结构、资料库原理与实例、软体工程、作业系统与实例、编译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开发套用、系统维护及信息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四年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套用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与传输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设计、套用、开发和製造以及技术管理或运行管理等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的电子信息工程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自动控制原理、数位讯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套用,感测器与信号检测技术、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等。
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企业、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管理等技术工作。
网路工程专业(四年本科)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网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能力和套用开发能力,能从事系统集成、网路套用开发、网路安全以及物联网技术开发工作的高级套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高级程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业系统、计算机网路、TCP/IP协定分析、网路程式设计、系统集成技术、网路工程、网路安全技术等、射频技术及套用、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开发技术、无线感测网等。
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可到系统集成公司、网路套用开发公司、企事业单位、网路安全开发公司、部队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网路工程的设计、建设与维护、网路套用开发、网路的管理和维护、网路安全套用开发与网路安全的管理、维护及监控工作。

教学设施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计算机套用教研室、计算机软体教研室、电子技术教研室和信息工程教研室,一个校级研究所,一个院级研究所,七个研究室,一个能够同时容纳 400 人的计算机中心, 15 个设备先进的专业实验室,一个专业资料室。

师资

全院现有教职工 81 人,教授 12 人,副教授 23 人,在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为 100% ,享受国务院津贴 2 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5 人,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3 人,省优秀中青年教师 1 人,吉林省首批拔尖创新人才 1 人,吉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 1 人,是吉林省计算机学会的副理事长单位,构成了完整的学士和硕士培养体系 , 在计算机套用、人工智慧与知识工程、计算机软体、信号处理、图形与图象处理、计算机网路与通讯等方向上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规模的学科群体,完成了一大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十几年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 600 余篇,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 70 余项,受到国家和部省级表彰的科研项目 20 余项,科研经费上千万元。

历史

学院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育人工作成绩更加喜人。在 1993 至 1997 年的四年中,共涌现出 8912-13 班和 9416 班两个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单位; 96 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9416 班学生孙立刚获全国”十佳大学生”称号,并获建昊奖学金 1 万元; 2000 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9714 班王敬宇同学被评为吉林省”十佳大学生”。 2005 年付晓琳同学获得中国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这些成绩不仅为长春工业大学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争光添彩,也为吉林省争得了荣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通过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良好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主要到国防、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高等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以及从事信息管理和计算机软、硬体的研发工作。近几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产业高度发展,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毕业生更是受到社会普遍的欢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一次性就业率。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