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由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同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华北电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办学理念: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
- 建校时间:1958年
- 意义:重要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关于学院
自1958年建校以来,坚持“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的办学理念,坚持“夯实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最佳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突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实践教学中构建了以基本实验模组、校内实践模组、仿真实践模组、校外实践模组为构架的“四模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发展阶段
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华北电力大学重要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是1958年建校之初建立的热工实验室,主要进行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实验,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我国第一台双水内冷750千瓦试验机组就安装在本中心。后逐渐增加了力学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锅炉燃料实验室、汽轮机实验室、风机实验室、水泵实验室、电站仿真实验室等,为热能与动力工程的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第二阶段
2003年5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整合实验资源,组建了实验教学中心,实行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统筹和协调发展。组建后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作为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不断开拓进取,建立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
2004年利用学校学科建设经费、2005年利用教育部修购专款建设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电厂实践教学中心”,已成为华北电力大学对外交流的平台和重要展示视窗之一,前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美国普渡大学校长、蒙古国立科技大学校长、新疆大学校长、华能集团总经理曹培玺、神华集团领导等到本中心参观,对中心的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2005年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建设了能源的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06年建成了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提供了平台和条件。
中心重视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套用于人才培养,根据能源电力工业的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及时将获得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的仿真技术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火电厂厂级运行性能线上诊断及最佳化控制系统引入实践教学,拥有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仿真机组、核电仿真机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仿真机组、生物质发电仿真机组等,建成了国内第一套教学、科研两用的电厂生产实时信息系统。
2007年7月,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顺利通过北京市教委组织的专家组评审,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称号。
动力工程基础实验模组:包括力学实验室、工程热力学实验室、传热学实验室、工程流体力学实验室,主要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实验。
热能动力工程实验模组:包括锅炉实验室、汽轮机实验室、泵与风机实验室、暖通空调实验室,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实验。
电厂实践教学模组:由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组成,其中校内实践基地包括电站仿真实验室、发电设备模型室、电力生产多媒体播放室、动力设备拆装室,校外实践基地有陡河电厂、北京高井电厂、北京石景山热电厂、北京重型机械厂等电力生产製造企业,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进行入学教育、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仿真综合实验、动力设备拆装实验和毕业实习等。
创新实验模组:依託重点实验室和热工基础创新实验基地,对本科生开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
第三阶段
2007年获批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範中心以来,利用北京市共建项目经费和学校建设经费,本中心重点进行了以下建设:
1.建设规模化的多级水泵拆装实训基地,配置相应的静平衡测试台和拆装工具,形成规模化的水泵拆装实训基地:一方面扩大了现有的实验开放範围;另一方面将泵与风机实验与课程设计相结,变更为单独开设的综合实验项目,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开展热能与动力工程创新性实验和实验教学改革立项活动,中心与教务处联合发布了《关于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开展创新性实验和实验教学改革立项的通知》,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回响,效果显着。
3.开发综合性、设计性、模组化热工基础实验平台,给学生创造一个创新实验研究基地,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和研究,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最佳化实践教学体系。
4.增加超超临界火电仿真机组和燃气轮机联合循环仿真机组,提高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接待能力和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实验中心的示範和辐射作用,目前已累计接待10多个国家的30余所大学的专家学者参观和交流学习,同时为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取得了良好的示範和辐射作用。
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华北电力大学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依託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点,支撑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风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实验教学。电厂实践教学模组与现场实际结合密切,具有鲜明的电力特色,向全校专业的学生开放,开展电厂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相关课程课内实验、开放性实验等,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模拟现场环境和机组运行全仿真的实践场所,特别是火电仿真机组为学生提供了与生产现场十分接近的虚拟环境,可以模拟发电机组的启动、停机、正常运行、常见的事故处理等过程,达到实际生产操作的规範要求,实现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连结”。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位居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
近两年来,以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支撑的华北电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取得了一系列显着成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2007年,《动力工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2007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荣获得2007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3)2007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2007年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4)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被评为2007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2008年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5)2008年,与中心互为支撑的发电厂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被评为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6)2008年,《工程热力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