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化模型是为弥补瀑布模型的不足而产生的。目的是为减少开发风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原型化模型
- 作用:弥补瀑布模型的不足而产生的
- 第一步:建造一个快速原型
原型化模型的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互动,经过和用户针对原型的讨论和交流,弄清需求以便真正把握用户需要的软体产品是什幺样子的。充分了解后,再在原型基础上开发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在实际中原型化经常在需求分析定义的过程进行。原型化模型减少了瀑布模型中因为软体需求不明确而给开发工作带来的风险。因为在原型基础上的沟通更为直观,也为需求分析和定义,提供了新的方法。原型化模型的套用意义很广,瀑布和V模型将原型化模型的思想用于需求分析环节,来解决因为需求不明确而导致产品出现严重后果的缺陷。
对于複杂的大型软体,开发一个原型往往达不到要求,为减少开发风险,在瀑布模型和原型化模型的基础上演进,出现了螺旋模型以及大量使用的R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