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为引导中国软体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使中国软体企业早日与国际接轨,国家将参照《软体过程能力评估模型》(SJ/T11234)、《软体能力成熟度模型》(SJ/T11235)等相关行业标準,对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行统一评估制度,从事评估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相应资格并登记注册。
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的培训与考试工作由信息产业部人事司、科学技术司统一领导,信息产业部人事司负责监督管理,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与考试中心负责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考试工作的组织实施。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将获得《国家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合格证书》。
管理办法
信息产业部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
培训与考试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为落实《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管理办法》(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信息产业部2005年第4号公告)和《 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师注册準则 》(CCAA-132)的要求,确保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与考试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
第一条 开展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的培训与考试工作,目的是保证实习评估师注册申请人顺利完成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师德课程培训、并及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此项工作是国家对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行统一评估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好此项工作是确保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师注册工作规範有序进行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软体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第二条 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师注册分实习评估师 、评估师和主任评估师三个级别,评估师和主任评估师的相关工作,会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适时结合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体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有关要求,另行安排。
第三条 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的培训与考试工作坚持面向社会、个人自愿、严格规範、考教分离、确保质量的原则。
第四条 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的培训与考试工作由信息产业部人事司、科学技术司统一领导,信息产业部人事司负责监督管理。
第五条 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与考试中心负责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考试工作的组织实施:调整、指导培训机构向社会提供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的具体课程培训;组织专家根据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拟定培训考试大纲,确定考试範围、考试类型和考试命题方式;组织编写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教材;组织建立在对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考试试题库;建立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人才资料库;承担具体考务工作。
第六条 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机构有信息产业部人事司、科技司根据国家对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行统一评估制度的有关要求和软体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作为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机构的单位应为具有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职能的独立法人单位,在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方面具有较强的管理技术优势和良好的教育培训质量声誉,并具备以下条件:
1、至少有2名以上的培训课程讲师。讲师具有深厚的软体工程基础知识、软体能力成熟度模型知识、软体过程能力评估模型知识,了解软体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熟悉相关的认证认可的基本政策规範及行为规範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2年以上软体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评估的实践经验;语言文学表达能力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2、有满足课程培训需要的培训机构办公场地、教室、教学设备、管理人员等。有常设、稳定的办公场所、电话和传真;有专职工作人员5人以上;具备容纳40人规模(或以上)的教室,教室要求通风、照明良好,配备黑板(或白板)、投影设备和教师授课用计算机,座位之间至少间隔0.5米。
第八条 培训机构负责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机构主要负责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的师资培训、学员招生、课程培训和组织考试报名等工作。
第九条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计算机技术套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认定的培训机构参加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课程培训。
第十条 完成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课程培训的人员,可自愿确定是否参加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考试。报名时需携带本人身份证明到认定的培训机构报名,并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第十一条 各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机构应在课程培训班开班前5天将培训开班计画 、培训人数、报名考试人数等信息书面上报部教育考试中心,以便于安排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考试 。
第十二条 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考试成绩经部人事司、科技司核准后,由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与考试中心向考试合格人员,颁发统一製作的《国家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合格证书》,该证书是注册实习评估师的重要依据。合格人员资料将纳入《实习评估师人才资料库》,通过网际网路公布并可查询。
第十三条申请注册实习评估师的人员除具备国家承认的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含大学本科)学历、至少有3年信息系统、软体项目管理和软体工程工作经验的条件外,必须参加信息产业部指定的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课程的培训,培训时间不低于48 小时,并取得《 国家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四条 具体承担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考试任务的单位,应具备确保培训考试工作顺利进行的人员、场地、设备条件。
第十五条 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考试的组织管理,要切实做好试卷的命制、印刷、传送和保管过程的保密工作,遵守保密制度,严防泄密;要认真执行考场迴避制度,严肃考试工作纪律和考场纪律。
第十六条 培训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师培训与考试相关要求对外进行宣传,对外宣传样稿需报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与考试中心审核同意后方可发布。
第十七条 每年将对认定的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机构、培训规模和培训质量进行检查,对受到投诉、举报的培训机构及时查证、处理、整改直至取消培训资格。
第十八条 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师培训与考试大纲见附属档案。
第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由信息产业部人事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考试大纲
一、 说明
本大纲根据《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管理办法》(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产业部 2005年第4号公告)、《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师注册準则》(CCAA-132)、《软体过程能力评估模型》(SJ/T11234)、《软体能力成熟度模型》(SJ/T11235)和《软体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评估指南》(试行)等档案制订,用于指导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的培训教程编写、课程培训和培训考试。
参加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表明其具备软体工程基础知识、软体能力成熟度模型知识、软体过程能力评估模型知识,了解软体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熟悉相关的认证认可的基本政策规範及行为规範要求。经过注册后,可在评估师或主任评估师的指导下,作为评估组成员参与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的评估活动。
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实习评估师培训总计48学时,其中软体工程基础知识12学时,软体过程能力评估模型知识和软体能力成熟度模型知识24学时,软体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8学时,相关认证认可基本规範要求4学时。
培训考试採用笔试或上机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型为选择题(4选1),总计50题,其中软体工程基础知识占30%,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模型占50%,软体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占12%,相关认证认可基本规範占8%。培训考试满分100分,60分合格。
二、 培训考试大纲内容
1. 软体工程基础知识
(1) 软体工程有关概念
软体工程的定义、目标
软体生存周期
软体生存期模型(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
(2) 软体项目计画与可行性分析
(3) 软体需求工程
软体需求分析的任务(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数据要求、界面要求)
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词典、加工逻辑的描述)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OOA、对象建模技术OMT)
统一建模语言UML(事物、关係、图)
需求获取、确认
(4) 软体设计与开发
软体设计的原则(抽象、模组化、信息隐蔽、模组独立)
结构化设计方法(信息流的类型、变换分析)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OOD)
总体结构设计(子系统划分、系统模组结构设计、数据存储设计)
系统详细设计(代码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安全控制设计、系统设计说明书)
构件技术(定义、标準、构件系统的门面、可变性和专门性)
Web Service和面向服务的软体架构(SOA)
实施步骤(硬体环境準备、系统软体环境準备、数据準备、人员準备、程式设计、系统测试、培训、系统转换和试运行)
程式设计方法与程式开发(结构化方法、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程式设计基本模组(控制模组、输入模组、输出模组、处理模组)
程式语言的种类
(5) 软体测试
软体质量与软体测试(定义、目的、原则、对象)
软体测试类型(白盒测试、黑盒测试)
软体测试步骤(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6) 软体维护
软体维护的概念、内容(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软体维护的实施(分析和理解程式、修改程式、重新验证程式)
(7) 软体工程管理
软体工程管理的任务
软体项目估算(资源估算、LOC和FP估算、工作量估算)
软体开发成本估算
风险分析(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驾驭和监控)
进度安排(制定开发计画、甘特图、PERT技术和CPM方法)
软体项目的组织和计画(任务分解、软体计画的类型)
(8) 软体配置管理
软体配置管理的概念和软体配置项
软体配置标识
配置管理系统的建立
软体变更管理(配置库、基线、变更控制和变更管理过程)
版本管理(版本标识、发行管理)
配置审核
配置状态报告
(9) 软体质量
ISO/IEC9126软体质量模型(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McCall软体质量模型
软体质量保证(主要任务、检验、质量度量方法和评价準则)
软体评审(设计质量的评审、程式质量的评审)
(10) 软体过程
过程定义及基本原理(包括统计过程控制内容)
常用过程改进模型及统一过程(UP)
(11) 软体工程工具和方法
开发工具(需求分析工具、设计工具、文档分析工具、开发信息库工具、编码和排错、测试工具)
管理工具(项目管理工具、配置管理工具等)
2. 软体过程能力评估模型
(1) 过程能力评估模型结构
过程域(过程方面)以及描述
必要部件(通用目标和特定目标)
期望部件(通用实践、特定实践)
参考部件(子实践、典型工作产品等)
能力等级(不完整级、已执行级、受管理级、已定义级、定量管理级、持续最佳化级)
(2) 过程管理类过程域
组织过程聚焦
组织过程定义
组织过程培训
组织过程性能
组织革新和部署
基本过程方面及互动作用关係
高级过程方面及互动作用关係
(3) 项目管理类过程域
项目策划
项目监督和控制
供方协定管理
集成项目管理
风险管理
定量项目管理
基本过程方面及互动作用关係
高级过程方面及互动作用关係
(4) 工程化类过程域
需求管理
需求开发
技术解决
产品集成
验证
确认
(5) 支持类过程域
配置管理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
测量和分析
原因分析和决定
决策分析和决定
基本过程方面及互动作用关係
高级过程方面及互动作用关係
(6) 内部过程改进的模型裁剪準则
3. 软体能力成熟度模型
(1) 软体能力成熟度模型结构
成熟度等级(初始级、受管理级、已定义级、定量管理级、持续最佳化级)
成熟度模型的组成(必要部件、期望部件、参考部件)
通用实践以及按公共特性(执行承诺、执行能力、指导实施、验证实施)的分类
成熟度等级的提升
(2) 成熟度等级1初始级
(3) 成熟度等级2受管理级
需求管理
项目策划
项目监督和控制
供方协定管理
测量和分析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
配置管理
(4) 成熟度等级3已定义级
需求开发
技术解决
产品集成
验证
确认
组织过程聚焦
组织过程定义
组织培训
集成项目管理
风险管理
决策分析和决定
(5) 成熟度等级4定量管理级
组织过程性能
定量项目管理
(6) 成熟度等级5持续最佳化级
组织革新和部署
原因分析和决定
(7) 模型裁剪準则
4. 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方法
(1) 评估类型
A类
B类
C类
(2) 评估方法结构
阶段划分、基本过程、评估活动
基本过程的描述(过程元素说明)
评估活动的描述(活动元素说明)
数据採集方式(调查工具、情况介绍、档案、访问)
实施标誌(直接实施标誌、间接实施标誌)
数据採集、整理、定级和报告
(3) 策划和準备
需求分析
评估计画拟定
评估组的选择和準备
初步客观证据的获得和分析
收集客观证据的準备
(4) 评估
客观证据的检查
客观证据的验证和确认
客观证据文档化
评估结果生成
(5) 报告结果
评估结果提交
评估材料的打包与归档
5. 认证认可相关基本规範要求
(1) 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管理办法
评估机构的条件
评估机构的申请和批准程式
评估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评估师的条件
评估师的责任和义务
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2) CCAA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师注册準则
评估师的注册级别
注册申请人资格要求(教育经历、专业工作经历、评估经历、专业技术职务)
个人素质要求
知识要求
评估技能要求
培训与考试要求
见证及见证要求
申请资料要求
担保与推荐要求
注册保持(资格保持要求,监督与年度确认)要求
再注册要求
申请、评价与注册流程
(3) 软体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师行为规範
遵纪守法
敬业诚信
客观公正
(4) 《认证认可条例》基本知识
(5) 《认证及认证培训、谘询人员管理办法》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