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融合网路的QoS管理与控制技术》是2009年11月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文安、冯瑞军、刘露。
基本介绍
- 书名:异构/融合网路的QoS管理与控制技术
- 作者:周文安 冯瑞军 刘露 合者:宋俊德
- ISBN:9787121097522
- 定价:49.00 元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年11月
-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
《异构/融合网路的QoS管理与控制技术》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可供从事通信工作,特别是从事移动通信设备製造,网路运营管理,以及系统建设、维护、最佳化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或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在异构/融合网路中,为了达到整个业务生命周期在端到端网路範围内的质量最最佳化,真正实现面向业务和套用的管理和控制,框架体系设计需要给出支持系统端到端业务质量管理、控制的各个方面。《异构/融合网路的QoS管理与控制技术》从用户、业务、网路三个层面出发,以提高业务质量和用户体验为核心,对系统构架设计及其涉及的最为关键的几项技术(包括业务质量控制模型、QoS的业务分类及参数映射、接纳控制和移动性管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图书目录
第1章 通信网路的异构特徵及融合趋势
1.1 当前通信网路的异构特徵
1.2 异构网路的互联和融合
1.2.1 两种典型异构无线网路互联
1.2.2 固定移动融合(FMC)
1.3 异构/融合网路概念的内涵
1.4 两种异构/融合网路架构
1.4.1 基于NGN的融合架构
1.4.2 基于IMS的融合架构
1.5 异构/融合网路服务质量的关键技术问题
1.5.1 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
1.5.2 通用的网路管理体系架构
1.5.3 异构/融合网路接纳控制
1.5.4 异构无线资源管理
1.5.5 移动性管理技术
1.6 新兴的异构/融合网路
1.6.1 环境感知网路
1.6.2 无线网状网
1.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异构/融合网路中QoS的管理与控制需求
2.1 服务质量(QoS)概念解析
2.2 QoS管理与QoS控制的研究热点与相关标準化现状
2.2.1 管理与控制机制对QoS的保障
2.2.2 QoS管理与控制的研究热点分析
2.2.3 相关标準化现状
2.3 下一代网路和全业务运营的QoS管理与控制需求
2.3.1 业务需求分析
2.3.2 基于SLA管理的服务质量保障
2.4 异构/融合网路中的QoS管理与控制需求
2.4.1 基于业务生命周期的端到端Qos控制与管理
2.4.2 动态Qos管理与控制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管理平面的QoS技术体系
3.1 网路管理体系的比较
3.1.1 ISO网路管理体系
3.1.2 IETF网路管理体系
3.1.3 ITU-T业务管理体系
3.2 面向业务的NGOSS管理体系
3.2.1 NGOSS体系结构
3.2.2 eTOM概述
3.2.3 eTOM业务流程视图
3.3 管理体系实例
3.3.1 某管理体系概述
3.3.2 管理体系关键视图
3.3.3 管理体系的资源与综合业务管理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控制平面的QoS技术体系
4.1 控制平面的QoS管理功能和技术
4.2 异构网路端到端QoS控制体系结构
4.2.1 基于资源接纳控制的QoS控制体系结构
4.2.2 以IP为核心承载的Qos控制体系结构
4.3 QoS控制信令
4.3.1 RSvP
4.3.2 MPLS
4.3.3 NSIS
4.4 移动性相关的Qos控制
4.4.1 概述
4.4.2 MIP方案
4.4.3 MSCTP方案
4.4.4 SIP方案
4.4.5 HIP方案
4.5 IMS网路中的QoS控制体系
4.5.1 IMS的网路结构与典型流程
4.5.2 IMS中的QoS保障
4.5.3 IMS採用的相关协定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异构/融合网路的QoS管理和控制模型
5.1 异构/融合QoS管理与控制的逻辑架构
5.2 异构/融合网路中的Qos管理层
5.2.1 QoS管理的需求
5.2.2 eTOM定义的QoS管理相关功能和流程
5.2.3 基于eTOM的异构/融合网路服务质量管理功能模型
5.3 异构/融合QoS控制功能
5.3.1 异构/融合网路的接纳控制
5.3.2 异构/融合网路的网路选择
5.4 异构/融合QoS管理和控制的信息架构
5.4.1 共享信息数据模型(SID)
5.4.2 新一代管理信息模型
5.4.3 数据视点的管理信息模型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异构/融合网路的QoS指标及评价体系
6.1 异构/融合网路的综合QoS评价体系
6.2 用户层QoS指标体系
6.2.1 客户体验管理
6.2.2 用户层QoS指标的获取
6.2.3 套用实例:MMS业务用户层QoS指标获取
6.3 业务层QoS指标体系
6.3.1 KQI概念及关键定义
6.3.2 业务层QoS指标提取流程
6.3.3 套用实例:MMS业务层QoS指标获取
6.4 网路层QoS指标体系
6.5 QoS评价方法
6.5.1 用户层QoS评价方法
6.5.2 业务层QoS评价方法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异构/融合网路的QoS控制方法
7.1 端到端QoS模型
7.1.1 3GPP端到端QoS保障模型
7.1.2 ETSI端到端QoS保障模型
7.1.3 ITU-T端到端QoS保障模型
7.2 端到端QoS接纳控制模型
7.2.1 端到端QoS接纳控制需求
7.2.2 UMTS端到端QoS接纳控制模型
7.2.3 ETSI资源接纳控制——RACS模型
7.2.4 ITU-T资源接纳控制——RACF模型
7.3 QoS接纳控制过程
7.3.1 业务流量描述模型
7.3.2 网路资源动态估计
7.3.3 接纳判决準则
7.4 QoS接纳控制方法
7.4.1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
7.4.2 基于参数的接纳控制
7.4.3 其他接纳控制机制
7.4.4 小结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异构/融合网路的QoS控制参数的分类与映射
8.1 引言
8.2 标準化组织QoS分类方法
8.2.1 IETF网际网路工程任务组QoS分类方法
8.2.2 ITU-T国际电信联盟QoS分类方法
8.2.3 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组织行动网路QoS分类方法
8.2.4 IEEE 802.16 QoS分类方法
8.2.5 标準化组织对QoS等级分类定义的分析与比较
8.3 同一网路QoS分类映射研究与套用
8.3.1 垂直层面QoS分类与映射
8.3.2 QoS垂直映射方法套用
8.4 异构网路QoS分类映射研究与套用
8.4.1 现有QoS水平分类映射方法的举例
8.4.2 异构网路QoS分类和映射方法
8.4.3 QoS水平映射方法的套用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异构/融合网路的QoS管理与控制的实现案例研究
9.1 FOCALE网路体系架构
9.1.1 FOCALE项目的背景介绍及总体框架
9.1.2 FOCALE网路架构的关键技术研究
9.2 DAIDALOS网路体系架构
9.2.1 DAIDALOS项目的背景介绍及QoS框架
9.2.2 DAIDALOS网路架构的关键技术研究
9.3 Ambient网路体系结构
9.3.1 Ambient网路的背景介绍及总体框架
9.3.2 Ambient网路的关键技术研究
9.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缩略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