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

(2019-09-03 21:43:13) 百科综合
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

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

《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是2007年5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邵维忠、杨芙清。

基本介绍

  • 书名: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
  • 作者:邵维忠、杨芙清
  • ISBN:9787302147985
  • 类别:计算机,软体工程,教材
  • 页数:208
  • 定价:29.00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年5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适用专业:计算机与电子信息
  • 适用分级: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论述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专着,其第1版于2003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国内许多大学用作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教材,并被许多软体开发单位作为工程技术用书。二者构成一个完整的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体系。
.   面向对象的设计(OOD)是在面向对象的分析(OOA)基础上继续运用面向对象方法解决软体生命周期中设计阶段的问题,产生一个满足用户需求,并且完全可实现的系统模型,即OOD模型。在面向对象的软体开发中,系统分析建立的OOA模型离实现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因为还有很多设计问题尚未解决,需要在设计阶段运用OOD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把设计结果在OOD模型中表达出来,使模型成为真正可实现的,这就是OOD所要解决的问题

目录

第1章 什幺是OOD
1.1 早期的OOD
1.2 基于OOA的OOD
1.2.1 Booch方法
1.2.2 Coad/Yourdon方法
1.2.3 Jacobson方法
1.2.4 Rumbaugh方法
1.3 OOD在软体生命周期的位置
1.4 OOA与OOD的关係
1.4.1 “做什幺”和“怎幺做”
1.4.2 分析——需求分析和系统分析
1.4.3 “问题空间”和“解空间”
1.4.4 一致的概念与表示法
1.4.5 不同的目标、内容和抽象层次
1.4.6 从模型驱动的体系结构看OOA与OOD的关係
第2章 本书的OOD方法概貌
2.1 概念与表示法
2.1.1 建模元素
2.1.2 表示法
2.1.3 建模原则
2.2 OOD模型框架
2.3 OOD过程
第3章 问题域部分的设计
3.1 什幺是问题域部分
3.2 实现条件对问题域部分的影响
3.3 设计过程
3.3.1 设计準备
3.3.2 设计内容及策略
3.3.2.1 针对程式语言支持能力的调整
3.3.2.2 增加一般类,提供共同协定
3.3.2.3 为实现复用採取的设计策略
3.3.2.4 提高性能
3.3.2.5 为实现对象永久存储所做的修改
3.3.2.6 完善对象的细节
3.3.2.7 定义对象实例
3.3.2.8 修改或补充辅助模型及模型规约
3.3.3 建立与OOA文档的映射
第4章 人机互动部分的设计
4.1 什幺是人机互动部分
4.2 人机互动部分的需求分析
4.2.1 分析参与者——与系统互动的人
4.2.2 从用况分析人机互动
4.2.3 分析处理异常事件的人机互动
4.2.4 命令的组织
4.2.5 输出信息的组织结构
4.2.6 总结与讨论
4.3 人机界面的设计準则
4.4 人机界面的OO设计
4.4.1 界面支持系统
4.4.2 界面元素
4.4.3 设计过程与策略
4.5 可视化编程环境下的人机界面设计
4.5.1 问题的提出
4.5.2 所见即所得的界面开发
4.5.3 设计的必要性
4.5.4 基于可视化编程环境的设计策略
第5章 控制驱动部分的设计
5.1 什幺是控制驱动部分
5.2 相关技术问题
5.2.1 系统总体方案
5.2.2 软体体系结构
5.2.3 分散式系统的体系结构风格
5.2.4 系统的并发性
5.3 如何设计控制驱动部分
5.3.1 选择软体体系结构风格
5.3.2 确定系统分布方案
5.3.3 识别控制流
5.3.4 用主动对象表示控制流
5.3.5 把控制驱动部分看成一个包
第6章 数据接口部分的设计
6.1 什幺是数据接口部分
6.2 数据管理系统及其选择
6.2.1 档案系统
6.2.2 资料库管理系统
6.2.2.1 关係资料库和资料库管理系统
6.2.2.2 面向对象资料库和资料库管理系统
6.2.3 数据管理系统的选择
6.3 对象存储方案和数据接口的设计策略
6.3.1 针对档案系统的设计
6.3.1.1 对象在记忆体空间和档案空间的映像
6.3.1.2 对象存放策略
6.3.1.3 设计数据接口部分的对象类
6.3.1.4 问题域部分的修改
6.3.2 针对RDBMS的设计
6.3.2.1 对象及其对资料库的使用
6.3.2.2 对象在资料库中的存放策略
6.3.2.3 数据接口部分的对象设计和问题域部分的修改
6.3.3 使用OODBMS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UML介绍与评论
7.1 UML的背景与演化历史
7.2 UML内容简介
7.2.1 UML是什幺,不是什幺
7.2.2 UML规範的主要文
7.2.3 UML语言体系结构及定义方式
7.2.3.1 四层元模型体系结构
7.2.3.2 包结构
7.2.3.3 语法及语义定义方式
7.2.3.4 关于若干术语译法问题的讨论
7.2.4 UML的各种图、建模元素及表示法
7.3 评论与问题研究
7.3.1 UML的成就及其原因
7.3.2 UML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
7.3.3 UML不能起到的作用
7.3.4 UML的缺点与问题
7.3.4.1 与四层元模型体系结构有关的问题
7.3.4.2 形式化方面的问题
7.3.4.3 类图和对象图并存问题
7.3.4.4 协作图的问题
7.3.4.5 无道理的複杂性
7.4 从UML1.x到UML2.0
7.4.1 UML2.0提案需求
7.4.2 被採纳的UML2.0提案、
7.4.3 UML2.0概况
7.4.4 进步与不足
索引

作者简介

邵维忠,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事。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79—1983年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任教并攻读硕士学位。早期主要从事作业系统和软体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开发。1987—1989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科技合作。回国后在导师杨芙清院士主持的国家“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大型软体开发环境青鸟系统”和“软体工程环境工业化生产技术及系统”中担任主要技术负责人。自1991年起注重于面向对象建模方法的研究,并开设了研究生课程和本科生课程。组织研製了“青鸟面向对象建模工具集”,并指导其新版本开发。写作和翻译了多部学术着作。最近几年在面向对象技术、软体复用与构件技术、中间件技术等领域承担了多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画(863)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国家部委级奖励多项。
邵维忠教授邵维忠教授
杨芙清,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软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研究生毕业。1957—1959年在前苏联学习程式设计和计算机软体。1962—1964年任莫斯科杜勃纳联合核子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中国专家。20世纪70年代主持研製我国第一个支持高级语言的多道作业系统和我国第一个全部用高级语言书写的作业系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内首先倡导开展软体工程研究。“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研製成功我国第一个大型软体开发环境青鸟系统、基于构件/构架模式的套用软体集成组装环境等软体工业化生产技术与系统。 获得多种荣誉和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十余项国家级及部委级的科技进步奖,荣获全国及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并获得“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何梁何利1979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潘文渊文教基金会2001年度研究杰出奖等。
杨芙清教授杨芙清教授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