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组成与设计》是2010年6月1日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主要讲了嵌入式设计技术,嵌入式系统的理论、设计方法与套用等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嵌入式系统组成与设计
- 页数:243页
- 出版时间:第1版 (2010年6月1日)
- 装帧:平装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11035624
条形码: 9787311035624
尺寸: 29.6 x 20.8 x 1.2 cm
重量: 522 g
内容简介
《嵌入式系统组成与设计》内容简介:嵌入式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生活服务方式。嵌入式系统是信息产业走向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经济成长点之一。对中国的信息产业来说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目录
第1章 嵌人式系统概述
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1.1.1 从不同的角度定义
1.1.2 从不同的组织结构定义
1.2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史
1.2.1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1.2.2 32位嵌入控制系统
1.3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3.1 特点
1.3.2 嵌入式处理器的共性
1.4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1.4.1 嵌入式系统的结构及套用
1.4.2 嵌入式外围设备
1.4.3 嵌入式软体子系统的结构
1.5 嵌入式系统的套用
1.5.1 嵌入式技术在个人电子通信中的套用
1.5.2 嵌入式系统在信息家电中的套用
1.5.3 嵌入式技术在交通管理和环境监测中的套用
1.5.4 嵌入式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套用
1.5.5 高性能武器平台的基础
1.5.6 嵌入式技术在汽车领域中的套用
1.5.7 计算机系统中的基本硬体设备
1.5.8 人工智慧设备
1.5.9 家庭智慧型管理系统
1.5.10 精确农业
1.5.11 机器人技术
1.6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方向
1.6.1 硬体
1.6.2 软体
1.6.3 嵌入式系统在各行业的发展套用
1.7 小结
第2章 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
2.1 嵌入式系统设计
2.2 需求分析
2.2.1 分析用户的需求
2.2.2 确定硬体和软体
2.2.3 检查需求分析的结果
2.2.4 确定项目的约束条件
2.2.5 概要设计
2.3 系统设计
2.3.1 概要设计内容
2.3.2 详细设计阶段
2.3.3 硬体平台简介
2.4 科研开发
2.4.1 选择硬体平台处理机的考虑
2.4.2 选择作业系统
2.4.3 程式语言的选择
2.4.4 关于评估板
2.4.5 关于板级支持包
2.4.6 软体开发
2.4.7 文档
2.5 系统测试
2.5.1 测试的原因
2.5.2 测试的时间
2.5.3 测试的内容
2.5.4 何时停止测试
2.5.5 选择测试用例
2.5.6 实时失败模式
2.5.7 评估测试的覆盖率
2.5.8 性能测试
2.5.9 维护和测试
2.6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调试方法
2.6.1 :Monitor方式
2.6.2 远程调试器与调试核心调试模式
2.6.3 ROM仿真器
2.6.4 BDM调试器(片上调试)
2.6.5 JTAG仿真器
2.6.6 软体仿真器
2.6.7 主机的调试
2.7 小结
第3章 嵌入式硬体子系统
3.1 微处理器的发展
3.1.1 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
3.1.2 ARM系列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
3.1.3.ARM核心分类
3.1.4 ARM处理器的工作模式
3.1.5 ARM暂存器介绍
3.1.6 ARM体系结构中的存储系统
3.2 ARM存储系统
3.2.1 ARM存储系统概述
3.2.2 存储管理单元MMU
3.2.3 存储系统设计
3.3 ARM的指令系统
3.3.1 ARM微处理器指令的分类与格式
3.3.2 指令的条件域
3.3.3 ARM指令的定址方式
3.3.4 Thumb指令及套用
3.4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的I/O模组介绍
3.4.1 电源电路设计
3.4.2 Reset电路设计
3.4.3 时钟电路设计
3.4.4 串列接口电路
3.4.5 乙太网接口电路
3.4.6 USB接口电路
3.4.7 LCD接口电路
3.4.8 触控萤幕
3.4.9 键盘
3.5 嵌入式可程式逻辑器件设计介绍
3.5.1 可程式逻辑器件
3.5.2 硬体描述语言
3.5.3 Ahera丁编程逻辑器件开发软体
3.5.4 可程式逻辑器件的设计
3.6 小结
第4章 嵌人式软体系统设计
4.1 嵌入式系统软体概况
4.1.1 嵌入式系统软体的发展
4.1.2 嵌入式系统软体的组成
4.1.3 各部分功能
4.1.4 嵌入式作业系统
4.1.5 网路协定栈
4.1.6 套用软体
4.1.7 GUI
4.1.8 嵌入式作业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
4.2 嵌入式系统软体开发过程
4.2.1 软体开发流程
4.2.2 基于ARM/ADS开发平台的软体开发流程
4.3 嵌入式软体系统的设计方法
4.3.1 无作业系统的嵌入式软体设计
4.3.2 基于嵌入式作业系统的软体设计
4.4 软体的移植
4.4.1 移植的必要性
4.4.2 嵌入式软体的移植
4.5 嵌入式系统传统编程模式
4.5.1 面向暂存器的编程模式特点
4.5.2 面向API的编程模式特点
4.5.3 面向连线埠的编程模式特点
4.5.4 传统网路设备开发模式分析
4.5.5 AnyWhere——面向设备的编程
4.6 软体组件化设计
4.7 小结
第5章 嵌人式RTOS
5.1 概述
5.2 作业系统结构
5.3 嵌入式RTOS
5.3.1 RTOS基本概念
5.3.2 实时作业系统的发展过程
5.3.3 实时作业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
5.3.4 RTOS的基本结构
5.4 实时作业系统RTOS的功能
5.4.1 任务管理
5.4.2 任务间同步和通信
5.4.3 记忆体管理
5.4.4 实时时钟服务
5.4.5 中断管理服务
5.4.6 优先权倒置发生的条件和解决途径
5.4.7 档案管理
5.4.8 设备管理
5.4.9 提供良好的人机接口
5.5 实时作业系统的几个重要评价指标及工作特性
5.5.1 评价指标
5.5.2 实时作业系统工作特性
5.6 RTOS基本术语
5.6.1 硬实时
5.6.2 优先权驱动
5.6.3 优先权反转
5.6.4 优先权继承
5.6.5 实时执行体/核心
5.6.6 任务
5.6.7 任务上下文
5.6.8 调度延迟
5.6.9 可伸缩的体系结构
5.6.10 中断延迟
5.6.11 互斥
5.6.12 抢占
5.7 系统对RTOS要求
5.8 基于RTOS的套用系统开发
5.8.1 初始化与板级支持包
5.8.2 任务控制
5.8.3 任务之间的通信
5.8.4 任务之间的同步
5.9 如何选择嵌入式RTOS
5.10 实时作业系统的标準化——uTRON
5.11 实时系统需求分析、设计方法综述以及实时程式设计
5.11.1 实时系统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
5.11.2 实时系统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
5.11.3 实时系统分析和设计常用的方法
5.11.4 实时系统的并发
5.11.5 面向对象的并发模型概述
5.11.6 面向对象的实时系统设计方法——OCTOPUS概述
5.11.7 实时程式设计的一些準则
5.12 小结
第6章 嵌人式Linux的软体设计
6.1 Linux介绍与安装
6.1.1 什幺是Linux作业系统
6.1.2 Linux作业系统安装
6.1.3 uCOSII作业系统介绍
6.2 ADS开发环境介绍
6.2.1 ADS安装
6.2.2 烧写电缆与仿真软体安装
6.2.3 ADSl.2 下建立工程
6.2.4 ADSl.2 下仿真、调试
6.2.5 在ADS环境下移植uCOSII作业系统
6.2.6 基于uCOSII的串口驱动编写实验
6.3 Boot Loacler程式说明
6.3.1 vivi程式架构
6.3.2 vivi程式流程
6.3.3 vivi命令使用说明
6.3.4 vivi的烧写
6.4 嵌入式Linux的移植
6.4.1 Linux核心目录结构说明
6.4.2 核心配置介绍
6.4.3 交叉编译环境安装
6.4.4 NFS配置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