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针对大学一年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技术《选择程式设计》内容章节,採用“问题解决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明确,按照“引入--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定程式--选择结构条件格式分析-关係运算符学习--实践练习――交流评价--作业”的流程完成教学过程的设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选择程式设计
- 教学科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对象
- 学习对象:大学一年级新生
- 课时:2
基本信息
科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新生
课时:2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路教室
特徵分析
学生初学计算机程式语言,对于计算机语言比较陌生,不能立即适应计算机语言的使用环境;
学生接触电脑较多,对电脑各项基本操作比较熟悉,对电脑硬体也有一定的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和标準输入输出方式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式语句。但是对于稍微複杂的功能或程式无法实现;
内容分析
1、课名是《选择型程式设计》,所用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c语言程式设计教程》第三版;
2、所用课时为两课时;
3、在学习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数、运算符、表达式等程式设计语言和程式顺序结构的基础上,学习程式的选择结构—条件语句,其中包含“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执行过程”、“c语言的关係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等程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主要有三种结构:if…else结构,if-elseif结构,switch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c语言的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执行过程;
2) 掌握c语言的关係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等程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3) 能够利用条件选择语句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的程式;
4) 能区分三种选择结构的不同之处,并能恰当选择,熟练运用三种选择结构编写程式;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任务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式、调试程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条件语句来实现控制项结构。
2) 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上机实践,让学生理解三种选择结构的本质区别;
3) 通过理论学习和上机编程,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语言的规律和计算机语言实现的方式;
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理论学习,学生能理解计算机语言如何进行逻辑判断,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兴趣;
2)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素质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三种选择结构语句的功能和格式;
2)关係表达式、逻辑表达式;
难点
1)理解选择结构语句执行的逻辑过程;
2)如何运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编程问题;
教学策略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法、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并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实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从学生日常生活问题入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讲授新课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将三种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呈现给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讨论与探究中完成任务;把滑鼠还给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商场打折问题驱动学生完成任务,课程安排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展示评价环节,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确条件选择语句的执行流程及使用方法,逐步建构规範合理的利用计算机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在结束环节,以课后作业强化练习法结束本节课,使学生对条件语句的暂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设计特色: 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基本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计算机上大量亲自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上机操作,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分组汇报,完成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理解书本知识后,能动手进行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编程能力
媒体资源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及资源準备 问题导入 给出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p> 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黑板或幻灯片 内容讲授 讲解三种选择结构的格式、 功能、执行过程 理解三种结构的异同 让学生首先从理论上理解选择程式的执行过程 幻灯片 上机实践 解答学生编程过程中的疑问 编写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加深学生对条件语句的理解, 提高学生以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及资源準备
问题导入 给出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p> 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黑板或幻灯片
内容讲授 讲解三种选择结构的格式、 功能、执行过程 理解三种结构的异同 让学生首先从理论上理解选择程式的执行过程 幻灯片
上机实践 解答学生编程过程中的疑问 编写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加深学生对条件语句的理解, 提高学生以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
教学评价
学生自评表
1、学生自评表
1)知识评价
我知道了条件语句的两种形式。
我掌握了用条件语句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我能用条件语句编写出解决与判断有关问题的程式并用Qbasic实现算法。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认真、积极、自信、善于与人合作、思维的条理性、思维的创造性□
2)能力评价
和自己比,这节课我能拿个“__”(A、B、C、D)。
2、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
评价我的学生</p> A(优秀)</p> B(良好) C(合格) 选答</p> 学生对条件语句形式的理解 </p> 表达清晰</p> 能基本描述 不能描述 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 全部能完成</p> 大部分能完成 少部分完成 </p> 学生对讨论交流的态度 </p> 非常投入</p> 较积极 应付式 </p> 学生们小组合作情况 </p> 分工明确,合作有效 有合作,但分 </p> 工不尽合理 分工合作不合理 (1)编写一个程式,判断输入的字元是否为数字。
评价我的学生</p> A(优秀)</p> B(良好) C(合格) 选答</p>
学生对条件语句形式的理解 </p> 表达清晰</p> 能基本描述 不能描述
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 全部能完成</p> 大部分能完成 少部分完成 </p>
学生对讨论交流的态度 </p> 非常投入</p> 较积极 应付式 </p>
学生们小组合作情况 </p> 分工明确,合作有效 有合作,但分 </p> 工不尽合理 分工合作不合理
工不尽合理
(2)某居民区的物业向居民收取月卫生费的计费方法是:3人和3人以上的住户,每户收取5元;超过3人的住户,每超1人加收1.2元。设计一个程式,根据输入的人数,计算应收取的卫生费。
(3)编写一个程式,求学生考试分数是否及格,如不及格输出学生信息。
(4)弹性作业: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研究。
设计一个程式,求出任何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备注与反思
1) 注重课堂理论教学时间与学生动手实践时间的合理分配;
2) 情景问题设定合理,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个体差异,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要灵活;
4) 对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鼓励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