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上海市金山区

(2019-04-08 16:04:19) 百科综合
上海市金山区

上海市金山区

金山区地处杭州湾畔,位于沪、杭、甬及舟山群岛经济区域中心,是上海市的西南门户。金山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23.3公里的海岸线以及建深水港的天然条件,这些构成了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环境优势和经济辐射优势。全区陆地总面积586.05平方公里,人口64.56万,辖9个镇及1个街道1个工业区。中国着名的特大型企业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一部分坐落于境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金山区
  • 外文名:Shanghai City, Jinshan District
  •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 所属地区:所属地区:上海市
  • 下辖地区:辖9个镇及1个街道1个工业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金山区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上海市
下辖地区:辖9个镇及1个街道1个工业区
电话区号:021
地理位置:上海市的西南门户、杭州湾畔
面积:586平方公里
人口:64.56万人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大金山、小金山、浮山

基本概况

金山区交通便捷,沪杭铁路、金山铁路支线和亭卫公路、新卫公路横贯南北,320国道穿越东西。上海金山车客渡码头的建立,开闢了上海至宁波等地的海上蓝色通道(已经停运,估计改为金山三岛旅游码头)。随着上海市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至2005年,金山境内形成“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架(“两横”指莘奉金高速公路和亭枫高速公路,“三纵”指沪杭高速公路、同三国道和嘉金高速公路),金山的交通条件产生质的飞跃。
199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金山县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金山实业公司联合建政,撤县建区。撤县建区后,“拼搏二十年,把金山建设成城乡一体的现代化的上海南翼滨海新城”成为52.9万金山人民为之团结奋斗的新理想、新目标。新建和改造公路47.8公里,全区公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0.94公里。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116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64万平方米,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和“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
发展工业是金山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金山区工业已有化工、轻工机械、纺织服装、电子、医药、汽车配件、暖通设备、建材、食品等行业,工业企业1300余家,已形成12个颇具实力的企业集团、15家年产值超亿元或利润超千万元的企业。以商业、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也有较快发展,全区已有大型综合性商场10余家,商业网点7900余个。金山区的农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现有耕地面积52万亩,是上海粮、油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金山区还是上海副食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猪、蛋、奶、水产品的产量历居市郊前三位。
金山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的“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三岛是沪上仅存的一块净土,岛上保存着上海陆上及其他地区早已绝迹的原始植被和珍稀植物,有猕猴等珍贵动物。大金山上的寒穴泉,更为一绝,因其水质甘冽,被誉之为“神泉”“三岛”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朱泾东林寺、松隐华严塔、戚家墩春秋及西汉古文化遗址、亭林良渚文化遗址等将闢为古文化旅游观光的新景点。金山农民画、黑陶艺术将创作、生产出更多的精品向世人展示金山社会文化风情。
面向新世纪,金山区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显现。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架将在“十五”期间逐步形成,大、小洋山深水港建设即将启动,金山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与市中心及周边地区的联繫将大大加强。二是产业发展的机遇。上海石化四期建设和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为金山依託大化工,发展化工延伸产业和配套服务产业创造了良机。三是潜在的地域优势。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金山作为上海西南门户以及地处杭州湾的海湾优势将逐渐显露,为金山发展物流业、仓储业、运输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金山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997年5月金山撤县建区,掀开了金山发展的崭新一页。
到2005年底,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201.3亿元,按现行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3.2%;财政总收入达57.32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29亿元,比上年增长46.1%。
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按现行价格)616.9亿元,比上年增长44%。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汽车及配件为主的支柱产业体系。按照“服务、配合、参与、延伸、保障”方针,金山区与上海石化、上海化学工业区及上海华谊集团等大化工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入,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和城市建设链等加快形成。
完成农业总产值11.6亿元。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稳步推进。区级千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2000亩优质常规稻繁育基地及9万亩高标準设施粮田建设基本建成。全区农业规模经营土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例由17%提高到30%。启动5000头奶牛养殖基地、特种水产工厂化育苗与科技孵化基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开发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亿元,基本形成了82公里的园区道路网架。现代化育苗厂、灵芝种植、冬桃生产研发加工基地等12个项目已竣工投产。银龙蔬菜公司、施普蟠桃园被列为国家级农业标準化示範基地,金山区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国奶牛优势区域。
2005年,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1%。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005年商品房销售也呈上升趋势。
2005年,全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2%。2005年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共安排实事重大项目40项。
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兴旺,科教文卫体全面进步。启动了化工自主智慧财产权工程,筹建了上海市精细化工专业孵化器,创立了上海市化工智慧财产权试点园区。金山中学、华师大三附中顺利通过上海市实验性示範性高中总结性评审。2005年底,共有国小23所,中学30所。
2005年,成功举办了2005年旅游节,枫泾古镇游、城市沙滩游、绿色金山游等特色旅游项目逐步推出并初见成效。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突出,被评为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区。枫泾镇、朱泾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石化街道创建成上海市一级卫生街道。2005年,建成15所社区标準化卫生服务中心。全区拥有医疗机构30个。2005年,成功举办第二届区运动会,金山区运动健儿参加全国和市级运动会共获得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6枚。
“十一五”时期是金山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金山全力打造上海国际化工城的重要时期。金山将紧紧围绕“建设上海国际化工城”这一总体目标,加快建成以石油化工及其延伸产业为主导,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新型轻纺紧密结合,体现循环经济要求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与之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快建成以生态、集约型为特点,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体现绿色经济和休闲功能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加快建成以沙白、水清、天蓝、地绿的城市海景为标誌,与金山特色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体现人居环境优美、休闲娱乐高尚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旅游资源

华严塔
华严塔位于金山区松隐镇松隐禅寺内,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德然和尚募资历时四年建成。塔为方形七层,砖木结构,承唐代风格,通高32米。因塔顶藏有德然和尚刺血书写的华严经81卷,故名华严塔。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曾两次重修。1961年遭雷击,塔顶倾斜,政府出资扶正塔心木,但终因年代久远,各层腰檐、平座、围廓等木结构已朽损殆尽。
图片图片
戚家墩古文化遗址
戚家墩古文化遗址位于金山区山阳乡戚家墩村防汛海塘内外两侧。遗址上层属西汉时期文化,下层是以几何印纹硬陶和釉陶为特徵的春秋战国文化。发掘出灰坑4座,古井2口,墓葬8座。
在出土文物中,有陶器与釉陶製的鼎、鬲、釜、碗、杯、盘、坛、罐、盆、钵等器皿,还有西汉的铜镜、五铢钱、铁器、漆器、石器。遗址最初发现于1935年,后又于1962年、1964年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

自然地理

地质
在晚太古代(25±0.5亿年前)金山地区海底火山活动强烈,至早元古代中期(23亿年前)的五台运动,地层发生强烈褶皱、断裂。中元古代到晚元古代,经历晋宁运动(8±0.3亿年前)上升成陆,并相对稳定。古生代(5.7~2.3亿年前)出现多次大规模海侵,地壳多次升降。中生代(2.3~0.67亿年前)岩浆活动又开始活跃,经过燕山运动,形成新的华夏系构造格局,早期劳村旋迴和黄尖旋迴为本区主要成岩期。新生代(O.67亿年前~今)喜马拉雅运动使地层发生褶皱、变质和断裂,又经过第四纪冰期影响和多次海侵,在海陆相交替沉积作用下,形成基岩上部地层。
地貌
金山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太湖流域碟形洼地东南端。全境地势低平,地面高程自北西至东南略有升高,河渠交织成网。县境地貌经历了燕山晚期地质运动、新生代古气候冷热交替变化以及300万年来地壳的缓慢沉降,从而在前第四纪地层的基底上堆积了厚0~285米不等的鬆散岩层,造就了现今的地貌形态。根据地貌形成的外动力过程、成因及其形态,可分为湖沼洼地、湖积平原、泻湖平原、滨海平原、潮坪,以及剥蚀残丘6个地貌单元。
土壤
金山土壤受地貌地势的制约,发育于湖泊沉积、河湖互动沉积、江海互动沉积和江河沖积4种母质的基础之上,在不同地域分别经历了盐渍化、草甸化和沼泽潜育化的过程,又经过长期人为影响,逐步形成水稻土和潮土两个土类。根据1981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县水稻土64.54万亩,占农田总面积99.96%,其中又可分为3个亚类、12个土属和27个土种。潮土231亩,占O.04%,为挖垫灰潮土亚类中堆叠壤土属下的一个堆叠土种,分布于河流两侧,仅作自留地、十边地之用。因此,本县极大部分为水稻土,而其中青黄泥、黄斑青紫、青紫泥、青黄土、黄泥头5个土种为本县分布较广、面积较大的土种。西北部低田区,地下水位高,大部为青紫泥;中部低平田区,地势略高,以青黄泥、青黄土为主;东南部高平田区,地势高爽,以黄泥头、青黄泥为主,地下水位在1~1.2米以下。
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91±0.77%,全氮0.230±0.042%,北部高于南部;全磷0.065±0.024%,但有效磷含量较低,平均为12.7±5.85PPM,低于9PPM的近16万亩;全钾2.16±0.187%,酸硷度(PH值)平均6.89,大部呈中性。
山脉
金山三岛位于东经121°24′~25′,北纬30°41′~42′,距杭州湾北岸陆地最近点(金山嘴)6.2公里。由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三岛组成,大金山顶峰高105.03米,是上海市地面最高点。明洪武建金山卫,清雍正建金山县,均以金山岛得名。
金山三岛古时原在陆上,同属一山,统称金山,五代以前亦称“钊山”。春秋战国时期,山周围已有村落和城堡设定,北宋年间并有港口;山上有寺庙,并有天然泉水“寒穴泉”。由于岸坍陷后退,于宋代沦入海中,三个顶峰出露海面,构成现在的三个岛屿。今村落、城堡、港均已陷海,山上古蹟亦已湮没。
金山沦海后,成为近岸岛屿,扼杭州湾之咽喉,历来为海防要地。
大金山悬崖峭壁,低谷幽深,巉岩怪石,林木掩映,出没烟波缥缈之中,数百年来孤悬海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少,山上保存着上海地区陆上早已绝迹的原始植被和珍稀植物,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岛上气候宜人,炎夏无酷暑,是有待开发的旅游、避暑胜地。
大金山吴淞高程105.03米,东西尖狭,中部宽阔,略呈菱形,最长处963米,最宽处437米,面积0.3平方公里。小金山,亦称“胜山”,位于大金山西北1.75公里,吴淞高程34.23米,东狭西宽,山势平坦,最长处450米,最宽处247米,面积0.1平方公里。浮山位于大金山南0.63公里,吴淞高程31.71米,长290米,最宽处183米,面积0.05平方公里;呈椭圆形,山头浑圆无峰,仅中部有山脊隆起,海拔较低,状如圆盘,浮于海面,旧志也称“玉盘山”。其椭圆形山体东部尚有狭长小山脊出露海面,整个山体状如龟,俗称“乌龟山”。光绪<华亭县志>云“浮山即玉盘山,又俗呼龟山,皆象形也”。

行政区划

金山区辖1个街道、9个镇、2个工业区:石化街道、朱泾镇、枫泾镇、张堰镇、亭林镇、吕巷镇、廊下镇、金山卫镇、漕泾镇、山阳镇、金山工业区金山第二工业区。

历史沿革

封建社会时期
清雍正四年(1726)建金山县,隶属江苏省松江府。
社会主义时期
国务院1958年11月21日批准原属江苏省苏州专区的金山县划归上海市。
1997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9号):金山县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金山实业公司联合建政,撤销金山县,设立金山区,以原金山县的行政区域为金山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金山大道2000号。

金山区得名

金山区源名于海中的大小金山。明朝以前,这里称小官镇。明朝时,为防倭寇骚扰,开始在这里筑建卫城,因卫城与海中的大小金山相对,故取名“金山卫”。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在这里设县时,便取用了“金山”之名。

物产富饶

金山土地肥沃,良田广阔,河道纵横,水网密布,素有“上海粮仓”之誉。境内气候宜人,自然条件优越,盛产大米、瓜果、蔬菜、生猪、鱼虾、禽蛋、海产品等,现已基本形成出口蔬菜和精品西瓜两大主导产业以及葡萄、蟠桃、草莓、花卉苗木和食用菌等五大产业基础。培育了银龙蔬菜加工厂等一批龙头企业。金山枫泾的丁蹄和黄酒饮誉中外。漕泾镇被命名为全国农村科普(精品西瓜)示範基地。
金山是上海大都市的菜篮子和副食品供应基地。
市级金山现代农业园区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出口花卉基地、冬枣生产基地、申漕特种水产养殖基地、6000头奶牛养殖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项目相继建成,全国现代农产品加工示範基地加快建设。建成了区级千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2000亩优质常规稻繁育基地和9万亩高标準设施粮田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培育了一批农业标準化生产基地,银龙蔬菜公司被列为国家级农业标準化示範基地。
金山区内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有瑞鑫百货、石化百货、农工商大卖场、华联、联华超市、卜蜂莲花、乐购、国美电器、永乐家电、苏宁电器等一批大型商业设施和购物场所。最近还修建了百联,欧尚两家大型购物市场。临海而建的世安海升大酒店、修葺一新的金山宾馆,上海总工会投资的海鸥大厦,还有金山滨海皇冠大酒店(城市沙滩旁)为居家购物、商贸洽谈和休闲娱乐提供便利场所。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