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版)》是由吴宁主编,2013年8月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精品课程教材。该教材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适用学时为48~64学时。
该教材在组织架构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与可计算性理论简述(引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路及套用、Visual Basic程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和综合案例。
基本介绍
- 书名: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版)
- 作者:吴宁
- ISBN:9787121155291
- 类别: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 页数:284454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年8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字数:454千字
- CIP核字号:2013169687
成书过程
修订过程
该教材是国家精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主教材,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该次再版,融入了两年教学实践的新体会,同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 对原计算机网路部分的内容进行了修订;更新为:以网际网路为主线介绍计算机网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套用;
- 将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分为两章,对内容进行了充实,新增了一些设计示例。
该教材由吴宁主编并统稿,参与编写的有吴宁(第1~3章)、陈文革(第4章)、崔舒宁(第5~8章)、李威威整理了附录并负责全书的校对;程向前和贾应智二位老师提供了部分案例。该教材由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冯博琴教授主审,他为该教材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出版工作
2013年8月,该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策划编辑 | 责任编辑 |
---|---|
索蓉霞 | 郝黎明 |
内容简介
全书在组织架构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共8章。
四部分内容:一是计算与可计算性理论;二是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三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四是算法和数据结构设计和实现。
第1章为引论,主要介绍了计算与可计算性理论、计算工具的发展、计算机问题求解过程、当前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前沿技术等。第2章~第4章为计算机基础知识、系统组成、作业系统和网路技术等系统平台知识。第5章~第7章保持了第1版的主要内容,以“建立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宗旨,主要介绍利用VB程式语言进行数据结构和简单算法的设计及算法描述方法等。第8章仍然是一些综合案例设计。
教材目录
第1章 引论 1引言 1 教学目的 1 1.1 计算与可计算性 1 1.1.1 计算与计算科学 2 1.1.2 可计算性理论 3 1.1.3 图灵机模型 5 *1.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7 1.2.1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7 1.2.2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9 1.2.3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 11 1.3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12 1.3.1 信息 12 1.3.2 数值信息表示 13 1.3.3 文字信息表示 15 1.3.4 声音与图像信息表示 16 *1.3.5 计算机中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19 1.4 基于计算机的问题求解 22 1.4.1 需求分析与模型建立 23 1.4.2 模组设计 24 1.4.3 程式编码与调试 25 1.4.4 系统测试 27 *1.5 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前沿技术28 1.5.1 高性能计算 28 1.5.2 普适计算 29 1.5.3 云计算 30 1.5.4 人工智慧 30 1.5.5 物联网 32 习题 32 第2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34 引言 34 教学目的 34 2.1 计算机系统 34 2.1.1 计算机系统构成 34 2.1.2 微型计算机主机板 36 2.1.3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39 2.2 计算机中的数制 40 2.2.1 数的编码单位 40 2.2.2 计算机中的常用计数制41 2.2.3 各种数制之间的转换 43 2.3 二进制数的表示和运算 45 2.3.1 二进制数的表示 45 2.3.2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 47 2.3.3 机器数的表示和运算 48 2.4 逻辑运算与逻辑门 51 2.4.1 逻辑运算 52 2.4.2 基本逻辑门 53 习题 55 第3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 57 引言 57 教学目的 57 3.1 微型计算机硬体系统 57 3.1.1 微处理器 58 3.1.2 存储器 59 3.1.3 汇流排 62 3.1.4 输入/输出接口 64 3.2 冯诺依曼计算机 66 3.2.1 程式和指令 67 3.2.2 冯诺依曼计算机基本结构 68 3.3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68 3.3.1 指令的执行过程 68 3.3.2 微型计算机的一般工作过程 71 3.3.3 图灵机与计算机 73 3.4 非冯诺依曼计算机 77 3.4.1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局限性 77 *3.4.2 数据流计算机结构 78 3.4.3 哈佛结构 80 3.5 作业系统 81 3.5.1 作业系统概述 81 3.5.2 进程管理 83 3.5.3 存储器管理 89 3.5.4 档案管理 92 *3.5.5 其他功能 95 习题 97 第4章 计算机网路及套用 98 引言 98 教学目的 98 4.1 计算机网路基础 98 4.1.1 计算机网路概述 98 4.1.2 计算机网路套用模式105 4.1.3 计算机网路的体系结构和协定 106 4.2 网际网路(Internet) 110 4.2.1 网际网路基础 110 4.2.2 网际网路套用 124 4.3 网路安全 130 4.3.1 网路安全的基本概念130 *4.3.2 信息安全技术 132 *4.3.3 网路安全防护 137 习题 140 第5章 Visual Basic程式设计 143 引言 143 教学目的 143 5.1 程式设计基础 143 5.1.1 什幺是程式设计 143 5.1.2 程式设计语言 144 5.1.3 程式的编译 146 5.2 变数及数据类型 146 5.3 运算符及表达式 148 5.3.1 赋值运算符 148 5.3.2 算术运算符 148 5.3.3 关係运算符 149 5.3.4 逻辑运算符 150 | 5.3.5 表达式 150 5.4 控制语句 151 5.4.1 程式的三种基本结构151 5.4.2 条件分支语句 153 5.4.3 循环语句 154 5.5 数组 156 5.6 子程式过程与函式过程 158 5.6.1 过程 158 5.6.2 调用Sub过程 159 5.6.3 Function过程 159 5.6.4 Function过程的调用160 5.6.5 参数传递 160 5.6.6 值变数和引用变数与参数传递 161 5.6.7 Sub Main 162 5.6.8 变数的作用範围 162 *5.6.9 递归调用 163 5.7 对象和类 164 5.7.1 对象 164 5.7.2 类 164 5.8 控制台的输出与输入 165 5.8.1 控制台的输出 165 5.8.2 控制台的输入 167 5.9 使用Visual Studio 2008 169 5.9.1 控制台应用程式的创建与运行 169 5.9.2 Visual studio 2008 集成环境 172 5.10 範例程式阅读 174 *5.11 关于Visual Basic 2008其他应该知道的 177 5.11.1 Visual Basic 的发展历程 177 5.11.2 Visual Basic 2008的解决方案 177 5.11.3 良好的编程风格 179 习题 179 第6章 数据结构 181 引言 181 教学目的 181 6.1 数据与数据结构 181 6.1.1 数据 181 6.1.2 数据结构 182 6.2 线性表 184 6.2.1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及运算 184 6.2.2 线性表的存储结构 185 6.2.3 List类 191 6.2.4 LinkedList类 192 6.3 栈和伫列 194 6.3.1 栈 194 6.3.2 Stack类 197 6.3.3 伫列 199 6.3.4 Queue类 204 6.4 图和树 206 6.4.1 图的基本概念 206 6.4.2 带权图和最短路径 207 6.4.3 树的基本概念 210 6.4.4 二叉树 212 *6.4.5 树的遍历 212 习题 213 第7章 算法分析与设计 214 引言 214 教学目的 214 7.1 算法的基本概念 214 7.2 算法的描述方法 215 7.2.1 算法的自然语言描述215 7.2.2 算法的伪代码描述 216 7.2.3 算法的流程图描述 216 7.3 算法的複杂性评价 219 7.3.1 算法的时间複杂度 219 7.3.2 算法的空间複杂度 220 7.4 查找算法 220 7.4.1 顺序查找 220 7.4.2 折半查找 221 7.5 排序算法 223 7.5.1 冒泡排序 223 7.5.2 选择排序 225 *7.5.3 快速排序 226 *7.6 常用算法简介 229 7.6.1 递归与分治 229 7.6.2 动态规划 230 7.6.3 贪心算法 233 7.6.4 回溯法 234 习题 236 *第8章 综合案例设计 237 引言 237 教学目的 237 8.1 Windows环境下编程简介 237 8.1.1 Windows的讯息机制237 8.1.2 常用控制项 244 8.1.3 编程实例 247 8.2 网路编程 249 8.2.1 客户端编程 250 8.2.2 ASP编程概述 252 8.2.3 ASP.NET 编程简介 253 8.3 资料库编程初步 257 8.3.1 资料库系统 257 8.3.2 使用Visual Studio运算元据库 258 8.3.3 在Visual Basic中访问资料库 260 附录A 常用外设及设备驱动程式 264 一、输入设备 264 二、输出设备 265 三、设备驱动程式 268 附录B 标準ASCII表 270 附录C 声音、图像信息的数位化 271 一、声音信息的数位化 271 二、图像信息的数位化 273 参考文献 275 |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该教材有配套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Windows 7+Office 2010)(第2版)》。
书名 | 书号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作者 |
---|---|---|---|---|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Windows 7+Office 2010)(第2版)》 | 9787121155284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3-08 | 吴宁 |
- 课程资源
该教材还提供电子课件。
教材特色
该教材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和“问题求解思路”的建立。该教材各章均在起始处给出了该章的引言及教学目的;同时,还配有图示和例题。目录中带有“*”的章节为可选内容。
该教材按照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培养需求,加入了计算与可计算性理论的描述;加强了作业系统原理描述,特别是进程调度及存储器管理等内容。在有关网路安全技术的介绍上,更加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不仅包括了网路安全技术原理,也包括了网路安全技术的实际套用。
作者简介
吴宁,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研究工作。任“大学计算机基础”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行为大数据分析、智慧型学习指导与个性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