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软体工程:理论

(2019-09-23 13:50:49) 百科综合
软体工程:理论

软体工程:理论

《软体工程:理论》是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许家治、曾翎、彭德中。

基本介绍

  • 书名:软体工程:理论
  • 作者:许家治、曾翎、彭德中
  • ISBN:9787040141474 [十位:7040141477]
  • 页数:302 
  • 定价:¥25.90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年07月

内容提要

“软体工程”是一门指导计算机软体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开展,软体工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
本书作为教育部新世纪网路课程建设工程的子课题“软体工程网路课程”配套教材,是在吸取了国内外有关教材的精华,并结合编者多年来进行软体工程的教学及软体开发实践经验,体会的基础上编写的。
内容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强调实践性,提供了丰富的软体开发实例和素材,反映了软体工程的最新发展技术。全书共分11章,前10章系统地介绍了传统的软体工程方法,面向对象的软体工程方法,基于构件的软体工程方法以及软体测试,软体工程管理等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第11章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型实验“软体工程课程设计”,给出了多个採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的软体实例,还介绍了面向对象的软体开发工具RationalRose。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软体工程”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图书目录

第1章 软体工程概述
1.1 软体工程的产生和发展
1.1.1 软体工程的发展过程
1.1.2 软体危机
1.1.3 软体工程的定义
1.1.4 软体工程研究的内容
1.2 软体与软体生存期
1.2.1 软体的概念和特点
1.2.2 软体工程过程
1.2.3 软体生存期
1.3 软体生存期模型
1.3.1 瀑布模型
1.3.2 循环模型
1.3.3 增量模型
1.3.4 螺旋模型
1.3.5 喷泉模型
1.3.6 智慧型模

基本信息

书名:软体工程理论与实践 ISBN:9787560327419
丛书名: 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作者: 梁颖红
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上架日期:2008-9-16 出版日期:2008-8-1
版次:初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所属分类:软体与程式设计 > 综合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封面部分,共有9章,内容包括软体工程概述、软体生命周期模型、软体过程、可重用性和可移植性、模组和对象、测试、项目计画和管理、用户界面的设计、UML介绍。第二部分是实践部分,结合古董买卖管理系统讲解了软体开发的全过程,内容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软体维护。
本书重点讲述基于统一过程的面向对象软体开发方法,同时兼顾了与面向过程方法的比较,内容丰富,图、文示例并茂,通俗易懂。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本科、专科、高职及成人教育的“软体工程”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软体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
目录
第1章 软体工程概述
1.1 软体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1.2 软体工程概述
1.3 关于软体工程的问题
1.4 软体工程的基本原理
1.5 软体的开发方法
1.5.1 结构化开发方法
1.5.2 模组化开发方法
1.5.3 面向数据结构开发方法
1.5.4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1.5.5 软体开发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1.6 软体工程的套用
1.7 如何培养软体工程的思维与方法
1.8 软体工程的发展方向
1.8.1 敏捷软体开发方法
1.8.2 软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小结
软体水平考试试题解析
习题
第2章 软体生命周期模型
2.1 软体生命周期
2.2 瀑布模型
2.3 原型模型
2.4 增量模型
2.5 叠代模型
2.6 螺旋模型
2.7 敏捷方法
2.8 软体生命周期模型的总结
第3章 软体过程
3.1 软体过程概述
3.2 统一过程
3.3 统一过程的实施步骤
3.3.1 需求工作流
3.3.2 分析工作流
3.3.3 设计工作流
3.3.4 实现工作流
3.3.5 测试工作流
3.4 软体过程的改进
3.5 软体能力成熟度模型
3.5.1 软体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框架结构
3.5.2 软体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过程改进步骤
小结
软体水平考试试题解析
习题
第4章 可重用性和可移植性
……
第5章 模组和对象
第6章 测试
第7章 项目的计画和管理
第8章 用户界面的设计
第9章 UML简介
第二部分 实践部分
第10章 需求
第11章 分析
第12章 设计
第13章 编码
第14章 测试
第15章 软体维护
学期项目:网上图书销售管理系统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