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库是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或称数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中组织、存储和使用的互相联繫的数据集合。顺序资料库是指资料库中存取数据的逻辑顺序和物理顺序是一致的,都採用顺序存取方式。记录按其主关键字有序的顺序资料库为顺序有序资料库。记录未按其主关键字有序排列的顺序资料库为顺序无序资料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顺序资料库
- 外文名:sequential data base
- 学科:计算机
- 定义:数据的逻辑顺序和物理顺序是一致
- 有关术语:资料库
- 领域:资料库系统
简介
顺序资料库是指资料库中存取数据的逻辑顺序和物理顺序是一致的,都採用顺序存取方式。资料库系统採用顺序资料库的原因一般有两种:1、顺序资料库具有较高的检索效率,特别是批量检索;2、与存储器有关,例如磁带,资料库就只能採取顺序资料库。
有关名词
实体
客观上存在且可区分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指实际的对象,也可以指某些概念;可以指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繫。如学生是一个实体。
属性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方面的特性。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如公司员工实体有员工编号、姓名、年龄、性别等属性。再如学生实体有学号、姓名和性别等属性。
关键字
实体的某一属性或属性组合,其取用的值能惟一标识出某一实体,称为关键字,也称码。如学号是学生实体集的关键字,由于姓名有相同的可能,故不应作为关键字。
数据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指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係的数据结构,其中的逻辑关係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係,而与他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位置无关。逻辑结构包括:
- 集合
数据结构中的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一个集合” 的相互关係外,别无其他关係;
2.线性结构
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一对一的相互关係;
3.树形结构
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一对多的相互关係;
4.图形结构
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多对多的相互关係。
数据的物理结构
数据的物理结构: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的存放形式。
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又称映像),它包括数据元素的机内表示和关係的机内表示。由于具体实现的方法有顺序、连结、索引、散列等多种,所以,一种数据结构可表示成一种或多种存储结构。
数据元素的机内表示(映像方法): 用二进制位(bit)的位串表示数据元素。通常称这种位串为节点(node)。当数据元素有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时,位串中与个数据项对应的子位串称为数据域(data field)。因此,节点是数据元素的机内表示(或机内映像)。
关係的机内表示(映像方法):数据元素之间的关係的机内表示可以分为顺序映像和非顺序映像,常用两种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顺序映像藉助元素在存储器中的相对位置来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係。非顺序映像藉助指示元素存储位置的指针(pointer)来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係。
顺序资料库优缺点
顺序资料库优缺点和顺序档案优缺点差不多。顺序档案的最佳套用场合,是在对诸记录进行批量存取时,即每次要读或写一大批记录。此时,对顺序档案的存取效率是所有逻辑档案中最高的;此外,也只有顺序档案才能存储在磁带上,并能有效地工作。
在互动套用的场合,如果用户(程式)要求查找或修改单个记录,为此系统便要去逐个地查找诸记录。这时,顺序档案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就可能很差,尤其是当档案较大时,情况更为严重。例如,有一个含有104个记录的顺序档案,如果对它採用顺序查找法去查找一个指定的记录,则平均需要查找5×103个记录;如果是可变长记录的顺序档案,则为查找一个记录所需付出的开销将更大,这就限制了顺序档案的长度。
顺序档案的另一个缺点是,如果想增加或删除一个记录,都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为顺序档案配置一个运行记录档案(Log File)或称为事务档案(Transaction File),把试图增加、删除或修改的信息记录于其中,规定每隔一定时间,例如4小时,将运行记录档案与原来的主档案加以合併,产生一个按关键字排序的新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