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Java大学基础教程(第六版)

(2019-08-23 06:36:31) 百科综合
Java大学基础教程(第六版)

Java大学基础教程(第六版)

《Java大学基础教程(第六版)》是2007年1月1日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戴特尔。该书针对Java 2平台标準版5.0,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Java语言进行面向对象编程。

基本介绍

  • 书名:Java大学基础教程(第六版)
  • 作者:(美)戴特尔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1-1

图书信息

版 次:1
页 数:519
字 数:1056000
印刷时间:2007-1-1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121026508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Java How to Program, Sixth Edition,即Java大学教程(第六版)的基础版。本书全面介绍了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输入/输出、基本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和方法/数组等。与Java How to Program, Sixth Edition相比,较早地引入了类、对象和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即继承、多态和接口等。同时,针对J2SE 5.0的特点,描述了Java语言中的许多新功能与特性,例如格式化输出printf,Scanner类,Enum类和变长形参表等。本书还引入了通用建模语言UML 2.0,以便帮助读者打下良好的面向对象设计基础。本书通过多个详尽的实例研究,使读者能够儘快掌握面向对象编程技巧。最后,本书的附录还介绍了如何使用调试器、Java API文档等多个有用的工具。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Java语言程式设计教材,也可作为软体设计人员进行Java程式开发的参考资料。

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Internet和全球资讯网概述
1.1 简介
1.2 什幺是计算机
1.3 计算机的构成
1.4 作业系统的沿革
1.5 个人计算、分散式计算和客户/伺服器计算
1.6 Internet与全球资讯网
1.7 机器语言、彙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1.8 C和C++语言的发展史
1.9 Java语言的发展史
1.10 FORTRAN,COBOL,Pascal和Ada
1.11 BASIC,Visual Basic,Visual C++,C++和.NET
1.12 典型的Java开发环境
1.13 关于Java和本书的说明
1.14 Java应用程式的运行示例
1.15 对象技术与UML简介
1.16 本章小结
1.17 Web资源
第2章 Java应用程式入门
2.1 简介
2.2 第一个Java应用程式:列印一行文字
2.3 修改第一个Java程式
2.4 用printf显示文本
2.5 另一个Java应用程式:整数相加
2.6 记忆体的概念
2.7 算术运算
2.8 选择:相等和关係运算符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类和对象的基础知识
3.1 简介
3.2 类、对象、方法和实例变数
3.3 声明带有一个方法的类并实例化该类的一个对象
3.4 声明带形式参数的方法
3.5 实例变数、set和方法和get方法
3.6 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的对比
3.7 用构造函式初始化对象
3.8 浮点数和double类型
3.9 GUI和图形实例研究:使用对话框(选读)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语句(第1部分)
4.1 简介
4.2 算法
4.3 伪码
4.4 控制结构
4.5 if单选语句
4.6 if..else双选语句
4.7 while循环语句
4.8 算法设计:计烽器控制循环
4.9 算法设计:标记控制循环
4.10 算法设计:嵌套控制语句
4.11 複合赋值运算符
4.12 增量和减量运算符
4.13 基本类型
4.14 GUI和图形实例研究:绘製简单线条(选读)
4.15 本章小结
第5章 控制语句(第2部分)
5.1 简介
5.2 计数器控制循环基础知识
5.3 for循环语句
5.4 使用for语句的例子
5.5 do...while循环语句
5.6 switch多选语句
5.7 break和continue语句
5.8 逻辑运算符
5.9 结构化程式设计小结
5.10 GUI和图形实例研究:绘製矩形和椭圆(选读)
5.11 本章小结
第6章 方法的深入剖析
第7章 数组
第8章 类和对象的深入剖析
第9章 面向对象编程:继承
第10章 面向对象编程:多态
附录A 运算符优先权表
附录B ASCII字元集
附录C 关键字和保留字
附录D 基本类型
附录E 计数系统
附录F Unicode
附录G 使用Java API文档
附录H 用javadoc创建文档
附录I 带标号的break和continue语句
附录J 使用调试器
索引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