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面向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教材,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研究成果,也是作者长期从事计算机网路教学、网路设计、网路管理与维护的经验提炼。考虑到教学和套用的双重需要,在内容选择上既注重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讲述,又紧紧抓住目前网路管理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用户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在内容安排上进行了合理规划。
基本介绍
- 书名:计算机网路管理技术
- 作者:王群
- ISBN:9787302172574
- 定价:25.00 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
版权资讯
书 名: 计算机网路管理技术
作 者:王群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302172574
开本: 16
定价: 25.00 元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10章,主要包括网路管理技术概述、SNMP网路管理架构、网路流量监测技术与方法、磁碟管理、用户管理、组策略管理、补丁管理、IP位址管理、VLAN管理和网路存储管理。
本书主要针对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本科层次的教学需求而编写,其中大量的实训内容也可供高职、高专和有关培训机构教学和实验使用。本书还可供从事网路管理的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网路管理技术概述
1.1网路管理的概念和类型
1.1.1网路管理的概念
网路管理包括对硬体、软体和人力的使用、综合与协调,以便对网路资源进行监视、测试、配置、分析、评价和控制,这样就能以合理的价格满足网路的一些需求,如实时运行性能、服务质量等。网路管理常简称为网管。
1.1.2网路管理的类型
事实上,网路管理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网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二者相辅相成。从网路管理範畴来分类,可分为对网“路”的管理。即针对交换机、路由器等主干网路进行管理;对接入设备的管理,即对内部PC、伺服器、交换机等进行管理;对行为的管理。即针对用户的使用进行管理;对资产的管理,即统计IT软硬体的信息等。根据网管软体的发展历史,可以将网管软体划分为三代:
第一代网管软体就是最常用的命令行方式,并结合一些简单的网路监测工具,它不仅要求使用者精通网路的原理及概念,还要求使用者了解不同厂商的不同网路设备的配置方法。
第二代网管软体有着良好的图形化界面。用户无须过多了解设备的配置方法,就能图形化地对多台设备同时进行配置和监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仍然存在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功能使用不全面或不正确的问题数增大,容易引发误操作。
第三代网管软体相对来说比较智慧型,是真正将网路和管理进行有机结合的软体系统,具有“自动配置”和“自动调整”功能。对网管人员来说,只要把用户情况、设备情况以及用户与网路资源之间的分配关係输入网管系统,系统就能自动地建立图形化的人员与网路的配置关係,并自动鉴别用户身份,分配用户所需的资源(如电子邮件、Web、文档服务等)。
1.1.3网路管理的基本内容
1.1.4网路管理服务的层次划分
1.2网路管理的结构模式
1.2.1集中式网路管理
1.2.2层次化网路管理
1.2.3分散式网路管理
1.3网路管理的功能简介
1.3.1故障管理
指系统出现异常情况下的管理操作,是用来动态地维持网路正常运行并达到一定的服务水平的一系列活动。
电信管理网管理功能的一个子集。故障管理能够进行失效的检测、定位和维修的安排以及对其维修设备完成测试并使其恢复业务。
1.3.2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M)是通过技术或行政手段对软体产品及其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规範的一系列措施。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记录软体产品的演化过程,确保软体开发者在软体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精确的产品配置。
1.3.3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
性能管理是对电信设备的性能和网路单元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评价报告的一组功能。包括性能测试,性能分析 及性能控制。
性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性能管理指的是最佳化网路以及联网的套用系统性能的活动,包括对网路以及套用的监测、及时发现网路堵塞或中断情况、全面的故障排除、基于事实的容量规划和有效地分配网路资源。
1.3.4计费管理
1.3.5安全管理
1.4网路管理协定和技术
1.4.1SNMP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路管理协定)的前身是简单网关监控协定(SGMP),用来对通信线路进行管理。随后,人们对SGMP进行了很大的修改,特别是加入了符合Internet定义的SMI和MIB:体系结构,改进后的协定就是着名的SNMP。SNMP的目标是管理网际网路Internet上众多厂家生产的软硬体平台,因此SNMP受Internet标準网路管理框架的影响也很大。现在SNMP已经出到第三个版本的协定,其功能较以前已经大大地加强和改进了。
1.4.2CMIP协定
CMIP协定是在OSI制订的网路治理框架中提出的网路治理协定。与其说它是一个网路治理协定,不如说它是一个网路治理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以下组成部分:一套用于描述协定的模型,一组用于描述被管对象的注册、标识和定义的治理信息结构,被管对象的具体说明以及用于远程治理的原语和服务。CMIP与SNMP一样,也是由被管代理和治理者、治理协定与治理信息库组成。在CMIP中,被管代理和治理者没有明确的指定,任何一个网路设备既可以是被管代理,也可以是治理者。
CMIP治理模型可以用三种模型进行描述:组织模型用于描述治理任务如何分配;功能模型描述了各种网路治理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关係;信息模型提供了描述被管对象和相关治理信息的準则。从组织模型来说,所有CMIP的治理者和被管代理者存在于一个或多个域中,域是网路治理的基本单元。从功能模型来说,CMIP主要实现失效治理、配置治理、性能治理、记帐治理和安全性治理。每种治理均由一个非凡治理功能领域MFA,SpecialManagementFunctionalArea)负责完成。从信息模型来说,CMIP的MIB库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存储结构,每一个功能领域以对象为MIB库的存储单元。
CMIP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下层平台的套用层协定,它的五个非凡治理功能领域由多个系统治理功能(SMF)加以支持。相对来说,CMIP是一个相当複杂和具体的网路治理协定。它的设计宗旨与SNMP相同,但用于监视网路的协定数据报文要相对多一些。CMIP共定义了11类PDU。在CMIP中,变数以非常複杂和高级的对象形式出现,每一个变数包含变数属性、变数行为和通知。CMIP中的变数体现了CMIPMIB库的特徵,并且这种特徵表现了CMIP的治理思想,即基于事件而不是基于轮询。每个代理独立完成一定的治理工作。
……
第2章SNMP网路管理架构
第3章网路流量监控技术与方法
第4章磁碟管理
磁碟管理是一项计算机使用时的常规任务,它是以一组磁碟管理应用程式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的,它们位于"计算机管理"控制台中.它包括查错程式和磁碟碎片整理程式以及磁碟整理程式。
第5章用户管理
第6章级策略管理
第7章补丁管理
第8章IP位址管理
第9章VLAN管理
第10章网路存储管理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