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接入网技术(余智豪、胡春萍、李娅编着书籍)

(2019-10-02 11:22:27) 百科综合
接入网技术(余智豪、胡春萍、李娅编着书籍)

接入网技术(余智豪、胡春萍、李娅编着书籍)

《接入网技术》是2012年清华大学出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智豪、胡春萍、李娅。

基本介绍

  • 书名:接入网技术
  • 作者:余智豪、胡春萍、李娅
  • ISBN:9787302283720
  • 定价:34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
  • 出版时间:2012年8月1日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接入网的主流技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地介绍了各种有线宽频接入技术,如xDSL、HFC、乙太网、光纤等; 无线宽频接入技术,如WLAN、WMAN、WWAN以及用户接入管理等内容。内容涵盖了接入网的关键技术、基本原理、系统结构、技术标準、通信协定、接口、网路安全、套用领域和接入管理等。全书共分为12章:接入网技术概述、接入网的体系结构、接入网的接口、电话铜线接入技术、电缆数据机接入技术、乙太网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无线区域网路接入技术、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无线广域网接入技术、电力线接入技术、接入网管理。

编辑推荐

《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网路工程专业规划教材:接入网技术》可用作高等院校计算机、网路工程、通信类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计算机网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大专和各类培训班的教材,对学习接入网技术、从事网路工程的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全书共分为12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为接入网技术概述,主要介绍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分层模型、功能结构、接口、分类和宽频接入技术等基础知识。
第2章为接入网体系结构,主要介绍电信接入网的总体标準G.902和IP接入网总体标準Y.1231。
第3章为接入网的接口,主要介绍接入网的业务节点接口、用户网路接口、电信管理接口、V5接口以及最新的VB5接口。
第4章为电话铜线接入技术,主要介绍电话铜线的传输性能、Modem拨号接入、ISDN拨号接入,以及HDSL接入技术、ADSL接入技术和VDSL接入技术等知识。
第5章为电缆数据机接入技术,主要介绍HFC网路和CableModem的系统原理和技术要点。
第6章为乙太网接入技术,主要介绍乙太网的发展、技术标準、物理层、MAC层等。
第7章为光纤接入技术,主要介绍无源光网路PON、APON、EPON、GPON的系统结构、协定模型、技术要点等知识。
第8章为无线区域网路接入技术,主要介绍无线区域网路的体系结构、CSMA/CA协定、无线区域网路的物理层、无线区域网路媒体访问控制层和无线区域网路的安全技术。
第9章为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主要介绍802.16标準、802.16的物理层、802.16的MAC层。
第10章为无线广域网接入技术,主要介绍无线广域网的接入体系、陆地广域网无线数据通信系统和典型的陆地无线广域网接入技术。
第11章为电力线接入技术,主要介绍电力接入网的基本概念、电力接入网的系统结构、电力接入网工作原理和电力接入技术的优缺点等。
第12章为接入网管理,主要介绍网路管理的概念、网路管理的功能和电信管理网。

目录

第1章接入网技术概述
1.1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1.1接入网的定义
1.1.2接入网的发展简史
1.1.3接入网的分层模型
1.1.4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1.1.5接入网的接口
1.2宽频接入技术
1.2.1宽频接入技术的概念
1.2.2宽频接入技术概况
1.2.3宽频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1.3接入网技术的分类
1.3.1电话铜线接入网
1.3.2光纤接入网
1.3.3混合接入网
1.3.4无线接入网
1.4常用接入技术比较
1.5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2章接入网的体系结构
2.1电信接入网总体标準——G.902
2.1.1 ITU G.902概述
2.1.2 ITU G.902对接入网的定义
2.1.3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2.1.4接入网的定界
2.1.5接入网的管理
2.2 IP接入网总体标準——Y.1231
2.2.1 IP接入网系列标準概述
2.2.2 IP接入网的定义
2.2.3 IP接入网参考模型
2.2.4 IP接入网的接入协定模型
2.2.5用户驻地网
2.2.6 G.902与Y.1231的比较
2.3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3章接入网的接口
3.1业务节点接口
3.1.1业务节点的概念
3.1.2业务节点的类型
3.1.3业务节点接口的类型
3.2用户网路接口
3.2.1 Z接口
3.2.2 U接口
3.2.3其他接口
3.3电信管理网接口
3.3.1电信管理网的概念
3.3.2电信管理网的业务
3.3.3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
3.3.4电信管理网的4种接口
3.4 V5接口
3.4.1 V5接口的概念
3.4.2 V5接口的接入模型
3.4.3 V5接口的主要功能
3.4.4 V5.2接口的协定结构
3.5 VB5接口
3.5.1 VB5接口的基本特性
3.5.2 VB5接口的协定配置
3.5.3 VB5接口的协定
3.5.4 VB5接口的连线类型
3.6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4章电话铜线接入技术
4.1电话铜线用户线路网
4.1.1公用电话交换网
4.1.2电话铜线和音频对称电缆
4.1.3用户线路网
4.1.4电话线路的配线方式
4.1.5电话铜线的传输性能
4.2铜线对增容技术
4.2.1信号复用技术
4.2.2线路集中技术
4.3普通Modem接入技术
4.3.1拨号通信协定
4.3.2 Modem的工作原理
4.3.3调製解调技术
4.4 ISDN拨号接入技术
4.4.1 ISDN的体系结构
4.4.2 ISDN的协定
4.4.3 ISDN的业务
4.5 HDSL接入技术
4.5.1 xDSL技术简介
4.5.2 HDSL系统的组成
4.5.3 HDSL系统关键技术
4.6 ADSL接入技术
4.6.1 ADSL技术的特点
4.6.2 ADSL的技术标準
4.6.3 ADSL的工作原理
4.6.4 ADSL复用技术
4.6.5 ADSL调製技术
4.6.6 ADSL的发射和接收模组
4.6.7 ADSL的帧结构
4.7 VDSL接入技术
4.7.1 VDSL参考模型
4.7.2 VDSL频段划分
4.7.3 VDSL调製技术
4.7.4 VDSL技术与VDSL技术比较
4.8第二代xDSL接入技术
4.8.1 HDSL2技术简介
4.8.2 ADSL2+技术简介
4.8.3 VDSL2+技术简介
4.9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5章电缆数据机接入技术
5.1 HFC技术概述
5.1.1有线电视网路的演进过程
5.1.2双向HFC网结构
5.1.3 HFC频谱划分
5.1.4双向HFC网路的噪声问题
5.1.5 HFC网路协定标準
5.2 Cable Modem系统工作原理
5.2.1 Cable Modem系统构成
5.2.2 Cable Modem工作原理
5.3基于DOCSIS的Cable Modem
5.3.1 DOCSIS协定层次结构
5.3.2DOCSIS的物理层
5.3.3 DOCSIS的传输会聚子层
5.3.4 MAC子层
5.3.5数据链路加密子层
5.3.6 DOCSIS 1.1协定
5.3.7 DOCSIS 2.0简介
5.3.8 DOCSIS 3.0简介
5.4 Cable Modem的套用
5.4.1系统的基本构成
5.4.2 Cable Modem系统的配置、使用和管理
5.4.3 HFC网路用户线接入方式
5.5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6章乙太网接入技术
6.1乙太网接入技术概述
6.1.1乙太网接入及其优点
6.1.2乙太网接入技术在套用中存在的问题
6.2乙太网接入的主要技术
6.2.1用VLAN隔离用户信息
6.2.2 PPPoE技术
6.2.3802.1x技术
6.2.4 PPPoE与802.1x认证方式的比较
6.2.5基于VLAN+PPPoE的乙太网接入技术方案
6.3 IEEE 802.3ah以太接入网
6.3.1 IEEE 802.3ah标準概要
6.3.2铜线以太接入
6.3.3光纤以太接入
6.3.4802.3ah的OAM
6.3.5802.3ah的套用
6.4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7章光纤接入技术
7.1光纤接入网基础
7.1.1光纤接入网的概念
7.1.2光纤接入网的套用类型
7.1.3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7.2无源光网路
7.2.1无源光网路的概念
7.2.2无源光网路的光纤类型
7.2.3无源光网路的波长分配
7.2.4无源光网路的关键技术
7.2.5无源光网路的功能结构
7.3APON接入技术
7.3.1APON的系统结构
7.3.2APON的帧结构
7.3.3APON的关键技术
7.3.4APON的套用
7.4EPON接入技术
7.4.1EPON的发展背景
7.4.2EPON的系统结构
7.4.3EPON的工作原理
7.4.4EPON的光路波长分配
7.4.5EPON的套用
7.5GPON技术
7.5.1GPON简介
7.5.2GPON的标準
7.5.3GPON的系统结构
7.5.4GPON的工作原理
7.5.5GPON的协定栈
7.5.6GPON的封装方式
7.6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8章无线区域网路接入技术
8.1无线区域网路概述
8.1.1无线区域网路的覆盖範围
8.1.2无线区域网路的特点
8.1.3无线区域网路的发展
8.1.4无线区域网路的分类
8.1.5无线区域网路的套用
8.2无线区域网路的体系结构
8.2.1无线区域网路的组成
8.2.2无线区域网路的拓扑结构
8.2.3无线区域网路的服务
8.3CSMA/CA协定
8.3.1CSMA/CA基本原理
8.3.2冲突避免机制
8.3.3单帧等待应答
8.3.4分段与重装
8.3.5信道占用预测
8.4无线区域网路的物理层
8.4.1IEEE 802.11物理层
8.4.2IEEE 802.11a标準
8.4.3IEEE 802.11b标準
8.4.4IEEE 802.11g标準
8.4.5IEEE 802.11n标準
8.5无线区域网路安全技术
8.5.1WEP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
8.5.2WPA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
8.5.3基于802.1x协定的认证安全机制
8.5.4802.11i、WPA2和AES加密标準
8.5.5WAPI安全协定
8.6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9章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
9.1无线城域网概述
9.1.1无线城域网的形成
9.1.2WiMAX论坛
9.2IEEE 802.16标準
9.2.1IEEE 802.16标準及其演进
9.2.2WiMAX/802.16系统结构
9.2.3WiMAX/802.16端对端的参考模型
9.2.4WiMAX/802.16网路实体
9.2.5WiMAX/802.16网路接口
9.2.6WiMAX/802.16业务及QoS
9.2.7WiMAX/802.16协定模型
9.3IEEE 802.16物理层
9.3.1IEEE 802.16物理层的分类
9.3.2IEEE 802.16物理层的关键技术
9.4IEEE 802.16 MAC层
9.4.1802.16 MAC层的技术特点
9.4.2汇聚子层的功能
9.4.3汇聚子层的分类
9.4.4汇聚子层报头压缩功能
9.4.5公共部分子层
9.4.6MAC CPS支持的网路结构
9.4.7MAC CPS的功能
9.4.8MAC 安全子层
9.5WiMAX 技术与其他技术比较
9.5.1无线宽频接入背景
9.5.2无线宽频接入技术
9.5.33G技术概述
9.5.4WiMAX技术概述
9.5.5WiFi技术概述
9.5.6LTE技术简介
9.5.7WiFi、WiMAX、3G技术对比
9.6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0章无线广域网接入技术
10.1无线广域网概述
10.2无线广域网接入体系
10.2.1无线广域网接入的概念
10.2.2无线广域网接入的类型
10.3陆地无线广域网接入技术
10.3.1GPRS接入技术
10.3.2CDPD接入技术
10.3.3CDMA20001x接入技术
10.3.4WCDMA 接入技术
10.3.5TDCDMA 接入技术
10.3.6iBURST接入技术
10.4卫星接入技术
10.4.1简介
10.4.2卫星宽频接入技术
10.5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1章电力线接入技术
11.1电力线接入概述
11.1.1电力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1.1.2电力接入网的系统结构
11.2电力线接入的工作原理
11.2.1电力线通信技术
11.2.2电力线接入技术与其他接入技术对比
11.3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12章接入网管理
12.1网路管理的概念
12.1.1SNMP管理技术
12.1.2RMON管理技术
12.1.3基于Web的网路管理技术
12.2网路管理的功能
12.2.1故障管理
12.2.2计费管理
12.2.3配置管理
12.2.4性能管理
12.2.5安全管理
12.3电信管理网
12.3.1电信管理网的概念
12.3.2电信管理网的物理结构
12.3.3电信管理网的功能结构
12.3.4电信管理网的信息结构
12.3.5电信管理网的逻辑分层结构
12.4本章小结
複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