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小信息技术教材教法

(2019-10-07 19:16:59) 百科综合
中国小信息技术教材教法

中国小信息技术教材教法

《中国小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ISBN是16420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小信息技术教材教法
  • 作者:周敦
  • 类别:教材
  • 书号::16420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小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二版)
书号:16420
作者:周敦

图书简介

本书是多位信息技术教师的多年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成果,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系统论、控制论、资讯理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涵义与特徵、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任务以及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组和内容、教学特点、基本原则、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工作、教学的基本类型、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学校计算机房的建设及管理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大、中专学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的教科书和中国小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人员和其他学科教研人员的参考书,其他计算机套用人员也将从本书中得到启发和裨益。

书籍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
1.1.1研究目的1
1.1.2研究的意义2
1.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涵义与特点3
1.2.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概念3
1.2.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4
1.3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与任务4
1.3.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5
1.3.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任务6
1.4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方法7
1.5中国中国小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8
1.5.1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9
1.5.2我国中国小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回顾10
1.6我国中国小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11
1.6.1存在问题11
1.6.2发展思路12
第2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14
2.1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14
2.1.1教学目的14
2.1.2各学段的教学目标15
2.2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组、内容和要求16
2.2.1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组16
2.2.2信息技术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16
第3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和基本原则26
3.1信息技术课的学习26
3.1.1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26
3.1.2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27
3.1.3信息技术课的一般学习过程30
3.2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31
3.2.1现代性特点31
3.2.2实践性特点32
3.2.3工具性特点33
3.2.4套用性特点33
3.2.5文化性特点34
3.3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原则35
3.3.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35
3.3.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36
3.3.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38
3.3.4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38
3.3.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40
3.3.6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41
3.3.7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42
3.3.8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42
第4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44
4.1教学方法概述44
4.1.1教学方法的概念44
4.1.2教学方法的分类45
4.1.3现代教学方法的特徵45
4.2信息技术课的常用教学方法46
4.2.1讲授法46
4.2.2谈话法47
4.2.3讨论法48
4.2.4自学指导法48
4.2.5演示法49
4.2.6实验法50
4.2.7练习法50
4.2.8教练法51
4.2.9範例教学法52
4.2.10项目教学法55
4.3教学方法改革57
4.3.1发现法57
4.3.2启发式教学法58
4.3.3程式教学法60
4.4教学方法的最最佳化60
4.5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62
4.5.1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62
4.5.2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62
4.5.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62
4.5.4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67
4.5.5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70
4.5.6协作式教学模式73
4.5.7课程整合教学模式75
4.5.8webquest教学模式80
4.5.9游戏教学模式84
4.6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86
4.6.1教学方法的选择86
4.6.2教学方法的评价87
第5章信息技术课的现代教学手段89
5.1现代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概述89
5.1.1现代教学手段89
5.1.2现代教育技术89
5.2电化教育91
5.2.1电化教育的作用91
5.2.2电化课的教学93
5.3计算机辅助教学95
5.3.1cai系统的构成95
5.3.2cai的特点96
5.3.3cai的教学模式96
5.3.4cai课件的设计97
5.3.5积件99
5.4互动式多媒体教学系统102
5.4.1互动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组成102
5.4.2互动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102
5.4.3互动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套用103
5.5远程教育103
5.5.1远程教育系统的技术支持103
5.5.2远程教育系统的优势104
5.5.3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模式105
第6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107
6.1教学设计107
6.1.1教学设计107
6.1.2备课112
6.2教学过程119
6.2.1教学过程的概念119
6.2.2教学过程的结构120
6.2.3教学过程的作用121
6.2.4教学过程的实施122
6.2.5教学过程的最佳化122
6.3课堂教学123
6.3.1课堂教学的任务和基本要求123
6.3.2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125
6.3.3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126
6.3.4课堂教学的艺术128
6.4实验教学129
6.4.1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130
6.4.2计算机实验的分类130
6.4.3计算机实验的组织实施131
6.4.4计算机实验的考核132
6.5课外工作133
6.5.1加强课外辅导工作133
6.5.2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134
6.5.3组织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135
6.6教育实习136
6.6.1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意义136
6.6.2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要求137
6.6.3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组织实施138
第7章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类型140
7.1概念教学140
7.1.1什幺是概念140
7.1.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40
7.1.3概念间的关係141
7.1.4概念的定义142
7.1.5概念教学示例143
7.1.6附:参考教案148
7.2操作命令教学149
7.2.1命令概述149
7.2.2命令的教学设计149
7.2.3命令教学的注意事项150
7.2.4操作类的教学设计150
7.2.5附:参考教案151
7.3程式设计教学152
7.3.1程式设计概述152
7.3.2程式设计语言的教学153
7.3.3程式设计教学155
7.3.4附:参考教案164
第8章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167
8.1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67
8.1.1中国小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167
8.1.2中国小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69
8.2能力的培养170
8.2.1能力概述170
8.2.2自学能力的培养173
8.2.3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176
8.2.4编程能力的培养179
8.2.5思维能力的培养182
8.2.6创造能力的培养184
8.3信息素养的培养187
8.3.1信息素养的概念188
8.3.2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189
8.3.3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途径191
第9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193
9.1教学评价概述193
9.1.1教学评价的意义193
9.1.2教学评价的功能194
9.1.3教学评价的原则194
9.1.4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特点195
9.2教学评价的内容及分类196
9.2.1教学评价的内容196
9.2.2教学评价的分类197
9.3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198
9.3.1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199
9.3.2计算机上机操作的评价201
9.4教学评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203
第10章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205
10.1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概述205
10.1.1教学研究的特点205
10.1.2教学研究的类型205
10.1.3教学研究的原则206
10.1.4教学研究的过程207
10.2教学研究的方法207
10.2.1历史研究法208
10.2.2观察研究法208
10.2.3调查研究法208
10.2.4实验研究法210
10.2.5个案研究法211
10.2.6行动研究法211
10.2.7校本研究法212
10.2.8质的研究法213
10.3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214
10.3.1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214
10.3.2课题选择的主要方法215
10.3.3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参考课题215
10.4教学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216
10.4.1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结构216
10.4.2研究报告和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218
10.4.3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常见问题219
10.4.4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注意事项219
附录a信息技术教学计画(一至初三年级)224
附录b教案(学设计)例236
附录c信息技术教育报刊目录252
附录d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网址254
参考文献258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