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新编计算机导论(周苏编着书籍)

(2020-01-06 20:26:31) 百科综合
新编计算机导论(周苏编着书籍)

新编计算机导论(周苏编着书籍)

《新编计算机导论》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是周苏。本书是全新设计编写的学科综述性导引课程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IT专业“计算机导论”课程的主教材。

基本介绍

  • 书名:《新编计算机导论》
  • 作者:周苏
  • ISBN:9787111239895
  • 类别:图书>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工学
  • 页数:298
  • 定价:¥32.00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图书简介

本书针对计算机和其他IT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一系列计算机学科的丰富知识和实验,把计算机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技术知识融入在实践当中,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本书内容包含了计算机学科的各个方面,涉及计算机学科体系,计算机与数据,计算机硬体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路与网际网路,计算机软体与信息标準化,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数据组织与数据存储,多媒体与数字艺术,算法、程式设计与数据结构,资料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软体工程与软体测试,信息安全与风险责任,职业、职业素质与法律等。本书还以实验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安排了对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Visio和Project等常用软体的学习,理论联繫实际,教学与实验内容丰富、生动。

图书目录

前言
读者指南
第1章 计算作为一门学科
1.1 计算学科的历史背景
1.1.1 《计算作为一门学科》报告
1.1.2 CC1991的主要成果
1.1.3 CC2001的主要成果
1.2 CC2004与本科教育知识体系
1.2.1 计算学科领域的分化
1.2.2 计算机科学学科的知识领域
1.2.3 计算机工程学科的知识领域
1.2.4 软体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领域
1.2.5 信息系统学科的知识领域
1.2.6 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领域
1.3 计算的本质与计算学科的定义
1.3.1 机械计算机器
1.3.2 计算机硬体的历史
1.3.3 图灵对计算本质的揭示
1.3.4 现代计算机的产生及计算学科的定义
1.3.5 计算学科的根本问题
1.4 计算学科各主领域的主要内容
1.4.1 离散结构
1.4.2 程式设计基础
1.4.3 算法与複杂性
1.4.4 体系结构
1.4.5 作业系统
1.4.6 网路计算
1.4.7 程式设计语言
1.4.8 人机互动
1.4.9 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
1.4.10 智慧型系统
1.4.11 信息管理
1.4.12 软体工程
1.4.13 社会和职业
1.4.14 科学计算
1.5 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学科形态
1.5.1 抽象形态
1.5.2 理论形态
1.5.3 设计形态
1.5.4 三个学科形态的内在联繫
1.6 计算学科的教育问题
1.6.1 “工科”还是“理科”
1.6.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6.3 能力培养
1.6.4 创新意识培养
1.7 阅读与思考:人工智慧之父———图灵
1.8 主要术语
1.9 练习与实验
第2章 计算机与数据
2.1 冯?诺依曼的定义
2.2 计算机系统基础
2.2.1 软体
2.2.2 计算机分类
2.2.3 微型计算机的兼容性
2.2.4 外围设备
2.2.5 计算机网路
2.2.6 网际网路
2.3 用户界面
2.3.1 提示
2.3.2 命令
2.3.3 选单和对话框
2.3.4 图形对象
2.3.5 指示设备
2.3.6 键盘
2.3.7 监视器
2.3.8 在线上帮助
2.4 数据和数的表示
2.4.1 存储和组织数据
2.4.2 计算机内部的数据
2.4.3 表示数据
2.4.4 十六进制与八进制
2.4.5 十进制和二进制
2.4.6 进制的转换
2.4.7 整数表示法
2.4.8 浮点表示法
2.5 阅读与思考: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2.6 主要术语
2.7 练习与实验
第3章 计算机硬体与体系结构
3.1 数字电路
3.1.1 系统内部
3.1.2 积体电路
3.1.3 主机板
3.1.4 数据传输
3.2 记忆体
3.2.1 随机访问存储器
3.2.2 虚拟记忆体
3.2.3 唯读存储器
3.2.4 CMOS存储器
3.2.5 地址空间
3.3 中央处理器
3.3.1 CPU体系结构
3.3.2 指令与指令周期
3.3.3 CPU的性能因素
3.3.4 流水线和并行处理
3.3.5 双核处理器
3.4 输入输出
3.4.1 扩展槽和扩展卡
3.4.2 扩展连线埠和电缆
3.5 移动计算技术
3.6 阅读与思考:摩尔定律
3.7 主要术语
3.8 练习与实验
第4章 计算机网路与网际网路
4.1 计算机网路的基本概念
4.1.1 网路的历史
4.1.2 网路分类
4.2 网路的组成与结构
4.2.1 计算机网路的基本组成
4.2.2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4.2.3 网路拓扑结构
4.2.4 网路传输介质
4.3 网路互联与通信协定
4.3.1 网路互联
4.3.2 网路互联设备
4.3.3 网路协定
4.3.4 IP位址、子网掩码与域名
4.3.5 统一资源定位符
4.3.6 IP v6协定
4.4 网路软体
4.4.1 网路作业系统
4.4.2 网路应用程式
4.4.3 网路软体许可证
4.4.4 工作流软体和群件
4.5 多功能的Web浏览器
4.5.1 全球资讯网
4.5.2 W eb入口网站
4.5.3 网际网路多媒体
4.5.4 档案传输
4.5.5 网际网路互动活动
4.6 Web创作和站点管理
4.6.1 网页製作
4.6.2 HTML及其製作工具
4.6.3 网页设计提示
4.6.4 发布网页
4.7 阅读与思考:一个网路管理员的心里话
4.8 主要术语
4.9 练习与实验
第5章 计算机软体与信息标準化
5.1 计算机软体的历史
5.2 计算机软体基础
5.2.1 电脑程式
5.2.2 计算机软体
5.2.3 享有着作权的软体
5.2.4 许可软体
5.2.5 共享软体
5.2.6 公共域软体
5.3 系统软体和套用软体
5.3.1 设备驱动程式
5.3.2 计算机程式语言
5.3.3 套用软体
5.4 作业系统
5.4.1 作业系统的职能
5.4.2 桌面和伺服器作业系统
5.4.3 作业系统的演化
5.4.4 作业系统的组成
5.5 信息标準化
5.5.1 标準化的内容
5.5.2 信息标準化的意义
5.5.3 信息标準的层次
5.6 阅读与思考: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
5.7 主要术语
5.8 练习与实验
第6章 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
6.1 文字处理
6.1.1 打字和键盘输入
6.1.2 写作过程
6.1.3 改进写作质量
6.1.4 格式化文档
6.1.5 纸版印刷和电子出版
6.1.6 文档自动生成
6.2 电子表格
6.2.1 创建简单的工作表
6.2.2 公式计算与模板
6.2.3 测试和修改工作表
6.2.4 电子表格的“智慧型”
6.2.5 设计建议与假设分析
6.3 演示文稿
6.3.1 建立演示文稿
6.3.2 设计外观统一的演示文稿
6.3.3 插入并处理对象
6.3.4 演示文稿放映
6.3.5 列印演示文稿
6.4 阅读与思考:狂热的革新者———Word之父西蒙尼
6.5 主要术语
6.6 练习与实验
第7章 数据组织与数据存储
7.1 数据、信息和档案
7.1.1 基本概念
7.1.2 档案命名规範
7.1.3 通配符
7.1.4 执行档
7.1.5 数据档案
7.1.6 配置档案、程式模组和其他档案
7.2 资源管理器
7.2.1 设备驱动器号
7.2.2 目录和资料夹
7.2.3 存储模型
7.2.4 资源管理器操作
7.3 存储档案数据
7.3.1 存储的概念
7.3.2 磁技术和光技术
7.3.3 磁轨、扇区和簇
7.3.4 快闪记忆体技术
7.3.5 档案分配表
7.4 存储设备
7.4.1 存储设备的评价标準
7.4.2 随身碟存储
7.4.3 硬碟存储
7.5 阅读与思考:数位化生存与
人性化思考
7.6 主要术语
7.7 练习与实验
第8章 多媒体与数字艺术
8.1 多媒体技术
8.1.1 多媒体的定义
8.1.2 多媒体设备
8.1.3 数字扫描
8.1.4 数字摄影
8.1.5 数字动画和视频
8.2 数据压缩技术
8.3 虚拟现实技术
8.4 动漫设计技术
8.5 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8.5.1 摄影技术的诞生
8.5.2 电子媒体的诞生
8.5.3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8.6 数字艺术设计
8.7 阅读与思考:滑鼠之父、人机互动大师恩格尔巴特
8.8 主要术语
8.9 练习与实验
第9章 算法、程式设计与数据结构
9.1 算法
9.1.1 问题描述
9.1.2 算法的概念
9.1.3 三种结构
9.1.4 算法的框图表示
9.1.5 算法的定义
9.2 编写电脑程式
9.2.1 程式顺序
9.2.2 顺序结构
9.2.3 选择结构
9.2.4 重複结构
9.3 测试和文档
9.3.1 测试程式
9.3.2 程式文档
9.4 程式语言的特点
9.4.1 过程性语言
9.4.2 说明性语言
9.4.3 脚本语言
9.4.4 低级语言
9.4.5 高级语言
9.4.6 编译程式和解释程式
9.4.7 面向对象语言
9.4.8 事件驱动语言
9.4.9 构件 (组件)
9.5 选择程式语言
9.6 数据结构
9.6.1 数组
9.6.2 记录
9.6.3 鍊表
9.7 阅读与思考:19世纪的传奇合作———巴贝奇与阿达
9.8 主要术语
9.9 练习与实验
第10章 资料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10.1 资料库基础
10.1.1 资料库的基本结构
10.1.2 资料库的特点
10.1.3 数据模型
10.1.4 资料库的发展
10.2 资料库管理系统
10.2.1 资料库管理系统功能
10.2.2 面向对象资料库
10.2.3 基于W eb的资料库工具
10.2.4 主流的资料库管理系统
10.3 资料库检索
10.3.1 结构化和非结构化资料库
10.3.2 信息检索
10.3.3 选单和超文本索引
10.3.4 关键字搜寻
10.3.5 实例查询
10.4 数据仓库
10.4.1 数据仓库的特点
10.4.2 数据仓库的组成
10.4.3 数据仓库的意义
10.4.4 数据仓库与资料库
10.5 数据挖掘
10.6 阅读与思考:9·11事件中的摩根斯坦利证券公司
10.7 主要术语
10.8 练习与实验
第11章 软体工程与软体测试
11.1 软体生存周期及其模型
11.1.1 软体生存周期过程
11.1.2 软体生存周期模型
11.1.3 瀑布模型
11.1.4 渐增模型
11.2 软体工程定义
11.3 软体开发过程
11.3.1 分析阶段
11.3.2 设计阶段
11.3.3 实现阶段
11.3.4 测试阶段
11.4 模组化
11.4.1 工具
11.4.2 耦合
11.4.3 内聚
11.5 软体质量
11.5.1 质量定义
11.5.2 质量因素
11.6 软体文档
11.6.1 用户文档
11.6.2 系统文档
11.7 软体测试
11.7.1 测试应用程式
11.7.2 软体测试自动化
11.8 面向对象方法和UML
11.8.1 面向对象的基本认识
11.8.2 统一建模语言
11.9 信息系统建设
11.9.1 办公自动化
11.9.2 事务处理
11.9.3 管理信息系统
11.9.4 决策支持系统
11.9.5 专家系统
11.10 软体开发绘图工具Visio
11.11 阅读与思考:《人月神话》作
者布鲁克斯
11.12 主要术语
11.13 练习与实验
第12章 信息安全与风险责任
12.1 基于计算机系统的风险
12.1.1 操作错误
12.1.2 掉电、电源尖峰、电源混涌
12.1.3 硬体失效
12.2 计算机病毒
12.2.1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
12.2.2 恶意程式
12.2.3 反病毒技术
12.3 风险管理
12.3.1 建立政策和规程
12.3.2 限制线上访问
12.3.3 用户许可权
12.3.4 数据加密
12.3.5 网际网路安全
12.3.6 提供冗余
12.4 数据备份
12.5 阅读与思考:计算机行业的特点
12.6 主要术语
12.7 练习与实验
第13章 职业、职业素质与法律
13.1 IEEE/ACM计算学科教学计画的相关要求
13.2 计算的社会背景
13.2.1 网路的社会内涵
13.2.2 智慧财产权保护
13.2.3 隐私保护
13.2.4 职业和道德责任
13.3 计算机犯罪与立法
13.4 计算机职业
13.4.1 工作的分类
13.4.2 计算机专业
13.4.3 準备从事计算机行业工作
13.4.4 寻找工作的技巧
13.5 阅读与思考:计算机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原则
13.6 主要术语
13.7 练习与实验
第14章 实验总结与综合实践
14.1 计算机导论实验总结
14.1.1 实验的基本内容
14.1.2 实验的基本评价
14.1.3 课程学习能力测评
14.1.4 课程实验总结
14.1.5 实验总结评价 (教师)
14.2 计算机导论综合实践
14.2.1 实践任务
14.2.2 报告内容
14.2.3 实践报告总结
14.2.4 实践报告评价 (教师)
主要参考文献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