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体系建模与仿真:基础与实践

(2019-08-23 00:23:09) 百科综合

体系建模与仿真:基础与实践

体系建模与仿真:基础与实践
作者:(美)Bernard P. Zeigler,(美)Hessam S. Sarjoughian 着,张霖,宋晓,吴迎年 译
  定价:9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98629
出版日期:2018.05.01
印刷日期:2018.04.10
本书以全新的编排方式,由浅入深,循循渐进,并吸收现代计算方法介绍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内容,包括: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信号的傅立叶变换与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与系统本书反应了齐格勒教授及其团队在DEVS方面最新的研究与套用成果,系统且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利用DEVS和系统实体结构(SES),在MS4 Me等软体环境支持下,开展各类複杂系统的虚拟构建及仿真试验。
目录
第Ⅰ篇基本概念
第1章体系建模与仿真
1.1虚拟构建与试验
1.2面向虚拟构建与试验的建模和仿真内涵
1.3多範式建模实现多学科协同
1.4学术背景
1.5体系建模和仿真入门
第2章DEVS集成开发环境
2.1MS4Me建模仿真环境
2.1.1针对建模仿真用户的介绍
2.1.2针对建模仿真开发人员的介绍
2.2针对建模仿真专家的介绍
2.2.1系统结构和行为
2.2.2有限确定性DEVS
2.2.3系统实体结构
2.3爵士乐队案例
2.4本章小结
附录DEVS的关键属性
参考文献
第3章系统实体结构基础
3.1建模仿真的简单流程
3.2建模仿真过程组件的分解和耦合
3.3建模仿真过程的分层结构
3.4本章小结
第4章DEVS自然语言模型及其细化
4.1在时间序列中生成作业的FDDEVS模型
4.2处理作业的FDDEVS模型
4.3简单的工作流耦合模型
4.4在Java中将FDDEVS细化为具有完整能力的模型
4.5将ProcessorOfJobs细化为Java模型
4.6变换器:测量作业完成时间和吞吐量的模型
4.7使用细化过程处理不确定性状态转换
4.8使用细化过程处理多路并发输入
4.9使用细化过程生成多路并发输出
4.10使用时序图加快模型开发过程
4.11本章小结
附录变换器FDDEVS档案(Transducer.dnl)
第5章特化和修剪
5.1特化
5.2特化的修剪
5.3特化的多次出现
5.4添加特化的规则:没有规则
5.4.1根实体下的特化
5.4.2方面实体下的特化
5.4.3特化实体下的特化
5.4.4组合特化
5.5变数和特化
5.6本章小结
第6章方面和多方面
6.1多方面(分解)
6.1.1表达同一实体的不同方面
6.1.2修剪方面
6.1.3方面:视角和抽象
6.2多方面——实体的多个相关分解
6.2.1方面的局限性
6.2.2多方面重组
6.2.3多方面修剪
6.2.4多方面统一耦合
6.2.5一对多和多对一的耦合
6.2.6基于多方面的分层构建
6.2.7统一成对耦合
6.2.8预定义的耦合规格说明
6.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管理修剪中的继承
7.1创建带下画线的实例
7.2指定继承的基类
7.3配置基类
7.4修剪中的继承
7.5指定来自子类的继承
7.6本章小结
第8章自动修剪和基于规则的修剪
8.1自动修剪
8.1.1枚举修剪
8.1.2随机修剪
8.2上下文无关修剪及上下文相关修剪
8.2.1上下文相关选择的修剪算法
8.2.2有条件的基于规则的修剪
8.2.3unless或ifnot条件规则
8.2.4实例:时间严格(timecritical)的建模与仿真
8.2.5从剩余选项中随机选择
8.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Ⅱ篇高级概念
第9章DEVS仿真协定
9.1DEVS仿真协定概述
9.2DEVS仿真协定在MS4Me中的体现
9.2.1接口对象
9.2.2输入输出连线埠
9.2.3有限确定性离散事件仿真系统(FDDEVS)规格说明
9.3实现DEVS协定的分散式仿真
9.3.1标準的DEVS协定实现
9.3.2基于点对点讯息互动的DEVS协定实现
9.3.3基于实时讯息互动的DEVS协定实现
9.4作为仿真互操作标準的DEVS协定
9.4.1带事件调度仿真器的DEVS协定
9.4.2关于仿真的互操作性的经验教训
9.5本章小结
附录ASimulator.dnl摘录
附录BCoordinator.dnl摘录
参考文献
第10章动态结构:智慧型体建模和发布/订阅
10.1动态结构和智慧型体建模
10.2基于发布/订阅的数据分发机制
10.2.1发布者
10.2.2订阅者
10.2.3发布/订阅路由器
10.2.4发布/订阅操作
10.3数据分发服务
10.3.1数据分发服务中的DEVS仿真协定
10.3.2DEVS信息
10.3.3相关连线埠和通信主题
10.4本章小结
附录AExcerptsfromPublishSubscribeRouter.dnl
附录BExcerptsfromAgent.dnl
参考文献
第11章基于兴趣关注的信息交换:映射与模型
11.1背景
11.1.1汽车购买中的信息框架套用实例
11.2网路数据收集里的套用
11.2.1网路流量数据表示
11.3映射方法
11.3.1多方面映射
11.4交换XML的DEVS模型
11.4.1生成XML档案的模型
11.4.2用DEVS模型描述基于系统实体结构的
XML映射
11.4.3主系统实体结构到基于兴趣关注的系统
实体结构的映射
11.4.4交换相同XML的模型
11.5本章小结
附录系统实体结构实例
参考文献
第12章构建DEVS模型的语言
12.1原子模型的受限自然语言规格说明
12.1.1FDDEVS模型的局限性
12.1.2FDDEVS增强设施
12.1.3增强设施的开发优势
12.2分层耦合模型的受限自然语言规格说明
12.3DEVS和UML
12.4本章小结
附录FDDEVS的形式化定义
参考文献
第Ⅲ篇套用
第13章柔性建模的支撑环境
13.1通过开发过程支持多路径
13.2SOA(面向服务架构)中作为服务的建模仿真工具
13.3实例研究:分体式卫星系统
13.3.1建模仿真支撑环境如何适应各类利益相关方
13.3.2系统实体结构:MSE柔性的关键支撑
13.3.3建模仿真支撑环境的实现:面向服务架构
13.3.4建模仿真支撑环境的仿真服务
13.3.5使用Web服务的仿真
13.4建模仿真支撑环境操作:执行绪实例
13.5本章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第14章基于服务的软体系统
14.1引言
14.2基于服务的软体系统
14.3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14.4SOADEVS仿真建模
14.4.1简单模型
14.4.2複合模型
14.5SOADEVS模型组件
14.5.1通用讯息
14.5.2简单服务
14.5.3複合服务模型
14.6仿真模型範例
14.7动态结构SOAD
14.7.1代理执行模型设计
14.7.2扁平和分层模型组合
14.8本章小结
14.9练习
参考文献
第15章云系统仿真建模
15.1引言
15.2软体/硬体协同设计
15.3SOCDEVSSW/HW建模
15.3.1软体服务系统模型
15.3.2硬体系统模型
15.3.3服务系统映射
15.4面向服务的语音通信系统
15.4.1基本度量
15.4.2仿真参数估计
15.4.3实验设定和执行
15.4.4实例仿真结果
15.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6章体系模型库
16.1引言
16.2逻辑化、可视化和持久化建模的统一
16.2.1简单的网路病毒模型
16.2.2模板、模板实例和实例模型的类型
16.2.3仿真和非仿真类型的模型
16.2.4逻辑模型
16.2.5可视化模型
16.2.6持久化模型
16.2.7模型命名空间
16.3CoSMoS进程生命周期
16.4CoSMoS云建模
16.4.1硬体模型
16.4.2软体模型
16.4.3软体(服务)系统映射模型
16.4.4模型约束
16.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7章基于体系的生命系统建模与仿真
17.1生命系统建模与仿真中的挑战
17.2DEVS和VLE为何适用于生命系统建模和仿真
17.2.1系统方法:涌现与规模转换
17.2.2异构形式和生命系统複杂性
17.2.3VLE和试验计画
17.3动物流行病的监测和控制
17.3.1动机和目标
17.3.2模型描述
17.3.3仿真结果
17.4植物生长模型
17.4.1动机和目标
17.4.2Ecomeristem模型
17.4.3总体功能
17.4.4拓扑
17.4.5DEVS的实现
17.4.6验证
17.4.7结论
17.5生命系统的模型连续性
17.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8章基于活跃度的体系实现
18.1能量与活跃度
18.2体系原型构建
18.3实验框架和定时需求
18.4体系模型中的能量和活跃度
18.5活跃度概念综述
18.6定时需求、能量和活跃度
18.7体系实例:扑救森林火灾
18.8体系硬体实现的有关活动
18.9实验测试
18.10本章小结
附录Quantizer.dnl
参考文献
体系建模与仿真:基础与实践
插图目录
插图目录
图1.1以建模和仿真为中心的体系开发6
图2.1爵士乐队的顺序图接口示例13
图2.2由时序图生成的爵士乐队模型13
图2.3MS4Me初始用户界面的一部分14
图2.4用于创建原子模型的受限自然语言15
图2.5用于将FDDEVS模型扩展为成熟DEVS模型的标记块16
图2.6面向系统实体结构规格说明的受限自然语言16
图2.7显示分解和特化图示的系统实体结构树17
图2.8MS4Me指定结构和行为的方法18
图2.9RhythmSection的状态图22
图2.10作为系统规格说明的DEVS原子模型24
图2.11作为系统规格说明的DEVS耦合模型的耦合封闭性25
图2.12面向离散事件系统的DEVS普适性和独特性25
图3.1“瀑布”形式的建模仿真过程28
图3.2建模仿真过程的系统实体结构图28
图3.3建模仿真过程的系统实体耦合结构图32
图3.4SES生成的DEVS耦合模型的仿真查看器32
图3.5分解DataGatherPhase的SES扩展结构图33
图3.6作为MSProcessSystem中的一个扩展组件的
DataGatherPhase模型34
图3.7MSProcessSystem的分层模型(以黑盒模型的形式展示了
组件耦合模型)35
图3.8ClarifyObjectivesPhase的分解图36
图3.9ContructModePhase的分解图37
图3.10ExecuteModelPhase的分解图37
图3.11InterpretResultsPhase的分解图38
图4.1作业生成器的框架图与状态图41
图4.2仿真查看器中的GeneratorOfJobs43
图4.3ProcessorOfJobs的框架图与状态图43
图4.4仿真查看器中的ProcessorOfJobs44
图4.5模型查看器中的简单工作流模型45
图4.6DEVS模型中的输入与输出连线埠45
图4.7GeneratorOfJobs的状态图描述47
图4.8ProcessorOfJobs的状态图51
图4.9仿真查看器中扩展后的SimpleWorkFlow模型53
图4.10书的生命周期54
图4.11反应过程的系统实体结构框架图54
图4.12用于测试无人自主系统的时序图60
图4.13测试无人自主系统的耦合模型60
图4.14使用时序图来细化变换器包61
图4.15用于测试无人自主系统的分层模型62
图4.16用特化增强系统实体结构63
图5.1表示meansToGetData特化的MSProcessSystem系统实体结构67
图5.2从初始选择到最终完成的修剪过程68
图5.3修剪界面中多次出现的特化的SES结构69
图5.4一辆车的SES分层结构72
图6.1添加fastProcess后MSProcessSystem的SES框架75
图6.2多方面重构78
图6.3Alltoall的耦合模式80
图6.4基于匹配的耦合81
图6.5MultiEnclaveNet结构83
图6.6单轨电车车站组合86
图7.1修剪和转换的SimpleWorkflow94
图8.1JobContext系统实体结构100
图9.1DEVS的分层服务架构109
图9.2DEVS仿真协定110
图9.3MS4Me中的协调器和仿真器112
图9.4仿真器的输入和输出连线埠114
图9.5协调器的输入和输出连线埠114
图9.6协调器的状态图115
图9.7仿真器的状态图116
图9.8具有多方面耦合的标準DEVS协定实现118
图9.9具有多方面耦合的基于点对点讯息互动的DEVS协定实现120
图9.10带有多方面耦合的基于实时讯息互动的DEVS协定实现121
图9.11套用于基于事件的仿真器的DEVS仿真协定123
图10.1AgentAndActor的初始结构状态131
图10.2AgentAndActor模型后续结构状态131
图10.3简单想定的时序图134
图10.4发布者的状态图134
图10.5订阅者的状态图134
图10.6附加了政治(Politics)耦合连线埠的简单仿真查看器135
图10.7路由器的状态图136
图10.8测试案例的顺序图137
图10.9DEVS/DDS分散式仿真结构139
图10.10“所有”与“每个”的耦合关係142
图10.11跟蹤执行者的发布/订阅服务144
图11.1系统实体结构和修剪的实体结构通过ontology和
imiplementations层联繫起来151
图11.2基于系统实体结构的信息交换框架151
图11.3性能分析和安全测试的信息交换框架156
图11.4由主PacketInfo系统实体结构到消费者需求的映射157
图11.5从PacketInfo系统实体结构到POD攻击系统实体结构的映射158
图11.6从源SesPesPair对象到目标SesPesPair对象的映射159
图11.7多方面之间的映射160
图11.8状态设计器生成GeneratorXML的图解161
图11.9GeneratorXML的状态图示注162
图11.10带有标注的MapXML的状态转换图164
图11.11NetDataDistributor顺序图165
图11.12MapNDistributor的状态图166
图11.13基于共享SesPesPair的模型之间的XML交换167
图11.14SimonSays实例中档案交换的SES大纲167
图12.1虚拟构建与测试的支持层次171
图12.2DEVS自然语言到Java模型的流程示意图172
图12.3从自然语言到SES再到MS4MeJava模型的路径示例图177
图12.4FDDEVS与SES生成路径的结合示意图177
图12.5UML与DEVS的规格说明语言178
图13.1调节柔性MSE中的不同利益相关方188
图13.2开发训练仿真器的另一个流程188
图13.3採用反向验证步骤的仿真器开发过程189
图13.4仿真器开发过程中的信息流190
图13.5由与中央存储区互动的工具支持的仿真开发过程190
图13.6SOA中作为服务支持建模仿真的工具191
图13.7显示典型服务序列(紫色)和信息流(灰色)MSE工作流195
图13.8建模仿真支撑环境(MSE)的实现196
图13.9建模仿真支撑环境(MSE)工作流的受限编排197
图13.10具有封装的实验框架和物理模型仿真器(PMS)的仿真服务198
图13.11实验框架的互动199
图13.12主系统实体结构(SES)给出了服务需求的特徵描述和拟探索的
可能的架构202
图13.13SatelliteModule(卫星模组)重构为ImageSats和RelaySats204
图13.14从主系统实体结构(MasterSES)到物理模型系统实体结构
(PhysicalModelSES)的映射205
图14.1自适应的基于服务的软体系统概念模型214
图14.2面向服务计算中的服务和讯息传递模式215
图14.3SOA兼容的DEVS简单服务组合217
图14.4SOA兼容的複合服务组合218
图14.5SOAD中的讯息220
图14.6服务客户与端点之间的联繫221
图14.7SOAD中的简单服务221
图14.8ServiceProvider中的内部事件函式222
图14.9複合服务模型224
图14.10业务过程执行语言224
图14.11旅行社服务模型226
图14.12採用语音通信的分层USZIP服务227
图14.13採用複杂ResortByZip服务的简单USZIP和Resort服务228
图14.14代理执行类图模型233
图14.15代理执行模型的时序图234
图14.16执行模型的状态图235
图14.17代理模型的状态图235
图14.18添加和移除代理和订阅者的代码片段236
图15.1语音通信系统示例242
图15.2系统集成协同设计流程的基本步骤243
图15.3基于软体/硬体组件及其集成的云系统分割理念243
图15.4通用软体服务仿真模型类图245
图15.5处理作业和信息软体服务作业图248
图15.6软体服务系统模型249
图15.7代理、发行者和订阅者的设计规格说明249
图15.8处理机模型组件(DEVSSuite仿真器树形结构)256
图15.9三种软体服务的输入输出映射及其对应的处理机和
网路交换器258
图15.10一个单处理机支持两种软体服务258
图15.11使用通过两个链路和一个交换机连线的两个处理器的
两种软体服务互动259
图15.12子网路的SES259
图15.13处理器和服务的SES261
图15.14有背景流量和没有背景流量的吞吐量测量一264
图15.15有背景流量和没有背景流量的吞吐量测量二265
图15.16有背景流量和没有背景流量的吞吐量测量三265
图15.17通过使用一个路由器连线两个处理机,包含一个发行者、
两个订阅者、一个代理的语音通信系统266
图16.1使用代码生成进行的逻辑化、可视化和持久化建模270
图16.2逻辑化、可视化和持久化类型的模型271
图16.3支持检测感染信息的病毒网路模型273
图16.4递增模型开发过程274
图16.5典型病毒网路模型中的模板、模板实例和实例模型的
树形结构图274
图16.6逻辑模型特化275
图16.7描述树形结构和方块模型的CoSMoSUI视图277
图16.8含有其他複合模型的複合实例模板模型,以及另一种含有
图元组件的複合模型的框图278
图16.9NetVirusExp模型组件的结构複杂性度量和VirusProcQ
模型组件的行为複杂性度量279
图16.10模板、实例模板和实例模型实体及其之间的关係279
图16.11非仿真模型和连线埠及其与模板模型和实例模板模型间的
关係280
图16.12用于存储资料库和平面档案的CoSMoS目录的工作空间281
图16.13开发模型、配置实验、执行仿真的CoSMoS生命周期进程282
图16.14以SOA服务为例的图元和複合实例模板实例模型283
图16.15图16.14中所示的实例模板模型的模板和实例模型284
图16.16H样式的硬体系统模型286
图16.17有两个特殊模板模型的软体系统287
图16.18软体系统的映射模型287
图17.1动物流行病监测和控制的概览图297
图17.2监测、决策、控制和疾病的耦合模型(源自[Bont12])298
图17.3(a)採取/不採取控制措施时的流行病轨迹;(b)监测模型“观测”出的轨迹;(c)抽样率的轨迹;(d)利用SIS模型并通过实验程式模型估算的轨迹;(e)控制强度指标的轨迹300
图17.4由一个主干(含两节)和两个分櫱构成的分生组织模型的
MS4Me图304
图17.5Ecomeristem示意图305
图17.6Ecomeristem的简化有限态自动机示意图308
图17.7水分胁迫和无水分胁迫时的稻田(第36天,
从第21天开始水分胁迫)309
图17.8两种基因型——IR64(上)和Azucena(下)的
Ecomeristem的验证310
图18.1连线信息和能量的活跃度316
图18.2基于活跃度的系统设计方法316
图18.3体系的简化原型系统317
图18.4通信增强型体系原型317
图18.5与体系耦合的实验框架318
图18.6增强体系概念模型与框架的互动318
图18.7体系实验框架319
图18.8计时延迟约束319
图18.9体系实现模型的实验框架320
图18.10体系的部分实现模型320
图18.11SensorSystem(感测系统)实现模型的扩展321
图18.12适时发生的事件321
图18.13活跃等级与对应的组件数322
图18.14森林火灾扑救体系架构324
图18.15自适应量化器(Quantizer)状态图325
图18.16自适应量化器感测器包326
图18.17基于DEVS的硬体设计方法327
图18.18测试案例实验结果328
图18.19可找出最少能量分配的频率搜寻329
表格目录
表3.1组件的输入输出30
表10.1通信主题、相关的DEVS协定的发布者和订阅者140
表10.2“所有”和“每个”在複合中的作用143
表14.1基于服务的软体系统的QoS指标214
表14.2DEVS和SOA元素之间的对应关係216
表14.3WSDL与服务信息和服务查找讯息220
表14.4TravelAgent服务模型的精选指标228
表14.5添加和移除发布者和订阅者的时间238
表15.1语音通信配置260
表15.2硬体系统配置260
表16.1软体/硬体协同设计模式285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