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问题轻鬆解》是一本刘静,邢建华编写,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在2011年出版的书籍。
基本介绍
- 书名:工厂问题轻鬆解
- 作者:刘静,邢建华
- ISBN:9787115255501
- 页数:262页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7月
- 开本:16开
- 版次:1
内容简介
《工厂问题轻鬆解》以山水作比喻,从工厂整体结构入手,将工厂运作比做由“五指山”(现场、质量、成本、交货期、柔性)和“六道河”(人才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信息流、文化流)组成的立体山水画,通过“案例导读+认识问题,建立紧迫感+具体解决方式+常用工具”的模式,对现场、质量、成本、交货期、柔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工厂问题轻鬆解》适合生产企业的各级管理者阅读。
前言
工厂是一个问题的结合体。
工厂本来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但是事情似乎总是与构想背道而驰,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按时交货、质量问题不断、制度形同虚设、仓库的存货越来越多……
管理人员成了救火队员,四处灭火,但是火势不减,问题层出不穷,旧问题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产生了。本来希望赚钱,结果却在生死线上挣扎。
工厂问题应该如何解?
思路决定出路,一开百开,一通百通。就像参禅悟道一样,茅塞顿开,就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宋代有青原惟信禅师,在讲到自己修佛悟道的历程时,他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指佛学所谓的善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由此,引出了佛教的人生三重界之说。
工厂的问题与解,也是同样的。
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简单地理解工厂运作,眼睛看见什幺就是什幺,凭藉常识和表象来分门别类。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无论搬到哪里都是那座山、那道水,黑白分明,清晰可辩,在眼中就是那幺简单,并且固执地相信,我们所见所闻都是最真实的。
世界本来是一体的,为了认识世界,才进行分门别类的区分,区分出山啊水啊等不同的事物,但是这样的认识同时也把客观世界肢解了,低级的问题就容易发生了。
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随着对工厂理解的深入,感到表面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太多潜在的规则,不在掌控之中。所以我们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亦真亦幻,似真似假。
很多工厂就在这一阶段迷失了方向,迷惑彷徨、痛苦挣扎,问题频繁,顾此失彼。
第三重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山重水複、更上层楼。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茅塞顿开,返璞归真。这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只是此山此水,在我们眼里,已经有另一种内涵在里面。一切都恢复了自己的本然,都显得那样自然、从容、平淡。
所以,对工厂问题的解需要在第三重界,理解规律,顺势而为,春来草自青。
我们以山水作比喻,从工厂整体结构入手,将工厂运作分为“五指山”(基础、质量、成本、交货期、柔性)和“六道河”(人才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信息流、文化流),“六道河”环绕在“五指山”,组成一幅山水画,就像坐标一样,形成纵横思考的方向和思考区域,形成一幅思维导图。
有山有水,山水相连,融为一体,造就好风景。山水相隔,穷山恶水,必有大问题。这是自然规律。
成功一定有办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工厂问题能够轻鬆解,就在这山水之间;沿着山水画纵横思考,就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游山玩水”之间,就能轻鬆、快捷地解决问题。
思路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只要思想之树常青,我们的思路就会喷涌而出,我们脚下就会有路,而且越走越宽,我们的前途就会无限光明。
目录
第一章 工厂问题轻鬆解概论
引读案例:怪异的豪华车
第一节、工厂问题表现
一、难越的“五指山”
二、难渡的“六道河”
第二节、错误的解衍生新问题
一、产生的原因
二、新问题的表现
第三节、轻鬆解的出发点
一、开源
二、节流
三、效率
第四节、轻鬆解的基本原则
一、重心下移
二、回归基本
三、捍卫底线
四、追求无限
第五节、轻鬆解的构成
一、思维方式
二、轻鬆解示意图
第六节、轻鬆解的实施程式
一、认识问题,建立紧迫感
二、建立团队和平台
三、建立目标、愿景
四、对策分析与施行
五、形成仪式,固化成果
六、常用工具
第二章 现场问题轻鬆解
引读案例:在阳光下检视
第一节、认识问题,建立紧迫感
一、常见问题
二、显现差距
三、问题的影响
第二节、建立团队和平台
一、领导层
二、执行层
第三节、建立目标、愿景
一、三个方面
二、两个层面
三、三个台阶
第四节、对策分析与施行
一、着眼处
二、五大重点
第五节、形成仪式,固化成果
一、职责
二、仪式
三、制度
四、检查
五、评比
第六节、常用工具
一、5S管理
二、定置管理
三、目视管理
四、标準作业流程
五、OEC管理
第三章质量问题轻鬆解
引读案例:转变的信号
第一节、认识问题,建立紧迫感
一、问题表现
二、差异表现
三、迫切性
第二节、建立团队和平台
一、领导层
二、执行层
第三节、建立目标、愿景
一、常用质量指标
二、质量成本指标
第四节、对策分析与施行
一、着眼处
二、四个环节
第五节、形成仪式,固化成果
一、职责
二、SOP
三、制度
四、检查
五、评比
第六节、常用工具
一、QC七大手法
二、防错法
三、TPM
四、内部市场链
五、6西格玛
第四章成本问题轻鬆解
引读案例:猴子砍尾巴
第一节、认识问题,建立紧迫感
一、问题表现
二、差异表现
三、迫切性
第二节、建立团队和平台
一、领导层
二、执行层
第三节、建立目标、愿景
第四节、对策分析与施行
一、着眼处
二、实施过程控制
三、削减成本的重点
第五节、形成仪式,固化成果
一、职责
二、检查
三、树典型
第六节、常用工具
一、定额成本法
二、标準成本法
三、目标成本法
四、预算成本法
五、作业成本法
第五章交货期问题轻鬆解
引读案例:杨贵妃与荔枝
第一节、认识问题,建立紧迫感
一、交货期的构成
二、问题表现
三、迫切性
第二节、建立团队和平台
一、领导层
二、执行层
第三节、建立目标、愿景
一、总的目标
二、衡量指标
三、指标体系
第四节、对策分析与施行
一、着眼处
二、六个环节
第五节、形成仪式,固化成果
一、职责
二、制度
三、检查
四、评比
第六节、常用工具
一、IE手法
二、信息化
第六章柔性问题轻鬆解
引读案例:鲨鱼的进化
第一节、认识问题,建立紧迫感
一、形势所迫
二、生产方式转变
三、常见问题
第二节、建立团队和平台
一、管理者的任务
二、界定範围
三、柔性的组织
第三节、建立目标、愿景
一、柔性的衡量
二、适度的柔性
三、柔性的方向
第四节、对策分析与施行
一、着眼处
二、人的柔性化
三、模组化设计
四、设备的柔性
五、现场布局
六、快速换模换线
七、工厂信息系统
八、柔性的文化
第五节、形成仪式,固化成果
一、总结
二、仪式
第六节、常用工具
一、精益生产与準时化生产
二、敏捷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