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依託福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清华大学、福建省标準化研究院和福建省星云大数据套用服务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共建,于2017年10月由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
一、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所平台概述
2018年4月举行挂牌仪式暨首届交通大数据前沿技术高峰论坛。研究所致力于交通行业的大数据创新套用及其生态环境与标準体系建设,同时肩负着交通行业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的使命。主要研究综合交通大数据高效表示与组织机制、交通大数据驱动道路仿真与最佳化控制机制、交通大数据套用服务创新与数据开放生态和综合交通大数据套用服务标準体系。
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所现任主任为潘正祥教授,第一届“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和“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所理事会”的名誉会长由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担任。福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廖律超、福建省星云大数据套用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斌及福建省标準化研究院总工程师陈光华任研究所副主任。研究所现有固定人员53人,其中高级职称43名(正高10名),团队成员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津贴、原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福建省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
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所拥有四支科研团队,分别是由潘正祥教授领导的主要研究综合交通大数据高效表示与组织机制的团队,吴建平教授领导的主要研究交通大数据驱动道路仿真与最佳化控制机制的团队,丁斌高工领导的主要研究交通大数据套用服务创新与数据开放生态团队,陈光华高工领导的主要研究综合交通大数据套用服务标準体系的团队。2018年,研究所购置200万元科研设备,新增投资400万元;培养在校生187人,为企业培训350人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画等项目19个,获得资助经费总计100余万元;研究所已与省内外32家企业开展共建合作,研究工作进展得到业内专家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所主任简介
潘正祥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英国爱丁堡大学电机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现任福建工程学院校长助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信息安全、云计算、物联网、多媒体信号处理与车载智慧型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文65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近250篇,文章被引用7500多次,H-index为41。编着学术专着40多本,其中大部分为英文专着。获得发明专利30项,其中12项为第一发明人。创办国际期刊Journal of Information Hiding and Multimedia Signal Processing,担任Soft Computing、Information Sciences 等SCI/EI期刊客座主编。
主持863子课题“多源道路交通状态数据分散式互动处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核学习的大型複杂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子课题“深圳市云计算公服务平台”和深圳市科技创新项目“车载智慧型云终端系统”等科研项目38项,获国际三大发明奖美国匹兹堡发明展金奖2项与银奖1项、瑞士日内瓦发明展金奖与银奖各1项、德国纽伦堡发明展金奖与银奖各1项。已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40余名,其中两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百优)。
2017年8月,Guide2Research发布全球计算机领域顶级科学家最新排名,潘正祥教授位列中国第15名。
三、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1. 综合交通大数据高效表示与组织机制
主要由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团队承担,团队学术带头人为潘正祥教授。
主要成员:蒋新华、张堂贤、邹复民、廖律超、吴祖扬、薛醒思、胡蓉、赖宏图、宋天文、方卫东、罗堪、朱铨、甘振华、刘垣、肖琳等。
重点探索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组织存储与最佳化调度机制。分析综合交通大数据的访问频度等相关特徵,设计相应的HDFS档案系统以及键-值存储和MapReduce计算框架的最佳化机制,进而构建基于核稀疏建模的综合交通大数据存储系统,并深入研究数据管理策略的传递、智慧型数据迁移、动态自适应许可权管理等最佳化调度机制,以最佳化资源利用,提升数据访问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研究交通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数据存储安全策略、数据传输安全、数据访问控制及数据可用性保障机制等。
2. 交通大数据驱动道路仿真与最佳化控制机制
主要由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团队承担,团队学术带头人为吴建平教授。
主要成员:杨新苗、白征东、李萌、许明、杨森炎等。
重点研究基于综合交通大数据资源,探索研究城市交通拓扑结构的自动发现机制,并实现对城市交通路网的巨观描述与各个交通路口的微观描述,进而深入研究城市交通拓扑结构上的各种动力学特性,实现对複杂交通网路的拓扑性质、内在机理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挖掘发现交通网路拥堵等状态变化的网路传递特性,揭示複杂交通网路的运行机理,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设计交通流预测及关键节点/路径失效的控制策略,为城市交通网路的设计和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3.交通大数据套用服务创新与数据开放生态
主要由福建省星云大数据套用服务有限公司研究团队承担,团队学术带头人为公司副总经理丁斌高工。
主要成员:胡建容、梁斌、张兴、叶伟、贺培、林欣郁、颜阿南、王辉等。
重点围绕公众出行、行业套用及管理决策等套用需求,探索研究道路交通系统的服务机制与套用创新,以构建基于交通大数据的综合交通大数据挖掘套用示範系统,实现研究院交通大数据创新套用的产业化推广。同时,研究交通大数据开放生态,通过可用不可见的技术实现数据开放机制,数据通过特定的算法封装成服务(即数据API),第三方开发者基于数据API进行二次开发,既保障数据不流失,也实现数据在生态系统内部使用,进而构建交通大数据创新套用生态环境。
4.综合交通大数据套用服务标準体系
主要由福建省标準化研究院研究团队承担,团队学术带头人为研究院技术总监陈光华教授级高工。
主要成员:周顺骥、王彬彬、陈丽辉、张熙物、林祎闽、杨林、李海晏、陈灿、徐航等。
重点研究建立综合交通大数据採集融合与套用服务的标準体系,以重构数据环境,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平台的快速数据融合处理。同时基于元数据管理,建立并不断完善综合交通大数据资源的目录体系,根据数据自查分类管理办法,并研究建立相应的地方标準体系,进行数据资产识别和安全属性赋值,确定综合交通大数据的等级级别与分类条目等内容。
四、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所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所的成立提升了我省交通运输学科建设水平,促进了交通行业大数据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所联合交通产业龙头企业参与研究所建设,建立了有效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了行业产学研合作研发。综合交通大数据挖掘套用关键技术研发初见成效,引导带动了交通行业的大数据套用创新。
2018年研究所主办学术讲座22场次,有国家级项目4个,省级项目12个,产学研项目6个,已申请发明专利近30件,发表SCI/EI论文22篇,出版1本英文专着《Advances in Smart Vehicular Technology,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and Applications》。研发了3个可推广套用项目:交通大数据智慧型挖掘关键算法、智慧交通动态仿真关键技术和大规模多源交通数据实时处理平台。
五、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所在研的主要项目
1. 交通大数据智慧型挖掘关键算法研究
围绕交通时空大数据特性,研发高维大数据智慧型挖掘系统模型及其关键算法,探索构建交通环境的闭环智慧型强化学习机制,为城市智慧交通提供人工智慧核心技术支持。
2. 大规模多源交通数据实时处理平台
针对海量多源交通数据的快速处理需求,研究构建支持大规模实时数据快速处理的智慧城市交通实时数据处理平台,为行业套用提供大规模交通数据融合处理机制。
3. 智慧交通动态仿真关键技术
围绕城市交通流管理最佳化问题,研究城市交通动态仿真关键技术,探索城市路口的交通流智慧型自组织管理机制,并以福州市为例,构建城市动态交通仿真平台,为城市交通最佳化管理与科学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4. 交通行业人工智慧技术套用平台
围绕交通行业的主要套用服务,研究基于人工智慧的服务自最佳化机制,进而为行业管理及相关企业提供人工智慧服务技术。
5. 交通行业大数据融合套用标準化
围绕交通行业大数据的组织管理难题,研究构建多源异构数据的表示方法,探索多源数据的动态快速融合及其创新套用机制,并研究编制交通大数据融合挖掘及其套用服务标準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