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山西文学院

(2019-06-10 21:58:45) 百科综合

山西文学院

文学院是山西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山西大学堂的中学专斋。2001年中文系与古代文学研究所合併,组建了文学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山西文学院
  • 创办时间:1902年
  • 所属地区:中国山西
  • 主要院系:中国文学系
  • 所属学校:山西大学
  • 教职工:68人

简介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设定完善,下设古代文学研究所、方言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新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文献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全院现有教职工68人,专职教师56,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7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基本实现了硕士化。文学院办学条件优越,建有传媒实验室、影视观摩室、报纸编排系统实验室等实验教学场所,总面积500平方米,有价值260万元的各种实验设备。其配置可满足该院学生和教师进行摄像、摄影、编辑、观摩等教学、实验使用。资料室使用面积为130平方米,现有图书25963册,专业杂誌350种,价值58万元;影像资料350余种;并有全省唯一的学生书库,有图书1671册,同时每年增补300余册。古代文学研究所有专业资料室,藏书二万余种。近十年来,该院教师承担了28部教材的编写任务,出版专着35部,多项研究在全国独树一帜。
经过百年建设,文学院现已成为山西省语言文学类基础研究型人才和套用人才的培养基地。现设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和广告学五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研究生一百多人。百年来,学院共培养了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近7000人,为国家和山西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发展史

在山西大学百年华诞即将来临之际,该校文学院正式成立。今天,数百名领导、学者、校友和学生们齐聚同贺,年近90岁的山西大学老教授、原省政协副主席姚奠中为山西大学文学院揭牌。
山西大学文学院是在原中文系与古代文学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文学院下设4系2所1中心,即文学系、汉语言系、新闻系、戏剧影视系、古代文学研究所、方言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共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学、广告学和戏剧影视文学5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献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为省重点学科。
文学院历史悠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省城德堂书院、晋阳书院合併成山西大学堂中学专斋,即文学院之前身。新成立的文学院响亮地提出了两个奋斗目标:一、在省内成为文化产业开发的先锋军,为历史文化大省的建设、为山西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二、在全国,跻身“双十强”,培养一批一流教授,占领学科高地。
薛延忠、王昕、范堆相等省领导和李立功同志为文学院成立发来了贺信。

社会地位

经过百年建设,文学院现已成为山西省语言文学类基础研究型人才和套用人才的培养基地。现设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戏剧影视文学和广告学五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00人,研究生100人。百年来,该院共培养了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近7000人,为国家和山西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学院下设机构及概况

中国文学系

山西大学文学院文学系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传统的系。现共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6人、博士5人,硕士12人。有一个省重点学科--古代文学学科,两个研究中心--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一个古代文学硕士点。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本科开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西方文学、东方文学、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民间文学、民俗学、文献学、国学概论、比较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秘等课程。本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所有的课程讲授都体现当前最新的科学走向和素质的培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受到语言文学的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方法的系统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基本训练,掌握世界先进的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对世界文学、传统文化以及历史、哲学、艺术、新闻等相关学科有较深厚的素养,具有文学鉴赏分析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能阅读古典文献,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历年的毕业生都有较广的就业面,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语言系

设对外汉语专业(本科),以及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两个硕士学位点。目前有在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在读博士3人。外聘兼职教授8人。本系教师承担着全校的汉语言文字学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完成过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所承担的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课程为山西大学优秀课程,主干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将全部实行多媒体教学,《古代汉语教学资源库》项目获山西省政府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目前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两项:晋语史研究、集注,另有多项省级科研项目,总计科研经费10万余元。在职教师目前出版学术专着八部,出版各类着作30余部,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为山西省高校文科统编教材。汉语史学科目前有教师购买或捐赠、供研究生学习使用的电脑3台和价值3万余元的图书,为研究生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新闻传播系

山西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下设新闻学和广告学两个套用型专业,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硕士7人,博士1人。经过多年来的认真办学,为国家和山西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文化、出版部门、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及管理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时获新闻学学士学位。课程主要开设有:新闻理论、传播学概论、新闻评论、中外新闻史、新闻採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广播电视新闻、新闻摄影、文秘基础等。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文化部门、信息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工作、市场行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广告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时获新闻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开设有:广告设计基础、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市场调查与分析、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经营与管理、广告文案写作、中外广告史、广告设计与製作等。新闻与广告专业的培养模式:注重人文科学基础教育的同时,强调套用与技能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以求培养适宜社会需求的有较高素质的複合型人才。近年来,新闻、广告两专业毕业生有较广的就业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5%以上。并且新闻专业考研率达30%。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戏剧影视系

文学院影视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含主持人方向)建立于1996年,前三届为三年制专科,1999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现有在校生200余人,在编教师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讲师21名。另有国内戏剧影视界数名专家协同办学。本专业的办学宗旨是为戏剧、电影、电视、广播各领域理论培养研究和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开办7年来,已毕业的三届专科生就业率为百分之百,有十余人分别考取了中国戏剧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上海大学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有数人在工作岗位获国家级奖项。

古代文学研究所

山西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创立于1984年,首任所长为姚奠中教授,继任所长为阎凤梧教授,现任所长为刘毓庆教授。山西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国学传统,学科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中学专斋时期。着名的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教授、章太炎先生的两大弟子有"南黄北李"之称的黄侃教授、李亮工教授都曾执教于此。周扬称之为"中国第一位以马列主义观点撰写中国文学史"的贺凯教授,章太炎先生的关门弟子姚奠中教授,皆在此执教达半个世纪之久。这里也培养出了像徐森玉(青铜学家)、章廷谦(鲁迅密友,参与创办《语丝》杂誌)、萧一山(史学家,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刘盼遂(古典文学家)等一批优秀学者。古代文学研究所所内承担教学与研究的人员有李豫、李丹、董再琴等,资料员王秀珍,兼职人员有张瑞君、孟凡仁、李蹊、卫广来、赵瑞民、李书吉等,共2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7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1人。资料室藏书3万余册,电脑7台,複印机一台,固定资产30万元。古代文学研究所近年来完成《全辽金诗》、《全辽金文》等国家及高校古委会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7项。出版《从经学到文学》、《诗经图注》、《历代诗经着述考》、《诗经百家别解》、《汉赋纵横》等学术专着共28部,学术编着10部,约3000余万字,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文学遗产》等国内学术杂誌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近300篇。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高校古委会项目5项,省及地方横向项目11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22项。有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两个硕士点。古代文学研究所现科研主攻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北方民族政权下的文学与文化、唐宋诗文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小说暨俗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

山西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筹建于2000年10月,2001年4月正式成立。研究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教学为两翼,下设西方文学、西方文论、比较文学三个研究室,学术目标定位于为民族文学世界化进程提供理论资源,主要侧重外民族文学世界化进程研究、西方文论现代转型与后现代走向研究、比较文学基础理论与专题研究。研究所现有英美文学硕士点一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一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是近年来中国文学一级学科内部重组的结果,在原外国文学学科基础上形成,体现学科交叉、多学科综合以及民族文学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要。研究所的任务是通过学术资源的整合配置,在新兴学科率先形成相对优势,促进科研发展和水平提高,在学科建设方面实现突破。研究所鼓励科研探索,追求学术创新。截止目前,主要科研成果有专着译着:《克罗齐美学论稿》、《文化政治美学――伊格尔顿批评理论研究》、、《福柯的面孔》、《本雅明文选》、、《〈古事记〉与中国文化》、《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关係论》、《丝路艺术与西域戏剧》、《冰点的热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论集》、、《世界文学简史》、《世界文论简史》、《东方文学史》、、《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文化研究读本》等30余部,在权威及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教育部、省社科项目10余项。研究所为文学院、外语学院、哲学系开设本科生、研究生有关课程20余门,主要科目包括:西方文学、20世纪西方文学、西方文论、20世纪西方文论、英美文学、英语文学名着选读、东方文学、中日文化渊源、美学、文学理论、西方美学史、中国美学史、叙事学、文学文本学、神话学、民俗学、民间文学,以及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比较神话、比较文化、文学翻译理论、专业英语、专业日语等。建所以来,2001年《西方文学》获山西大学重点建设课程奖,《比较文学的学科依据》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优秀科研论文一等奖,2002年《比较文学课程建设》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获山西大学教学名师奖。研究所成员主要来自文学院外国文学、文艺理论教研室,外语学院英美文学教研室,哲学系美学教研室和山西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现有教授9人(含兼职4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1人。其中博士5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8人,6人曾出国进修。研究所现任所长为文学院副教授陈春香副教授,副所长为外语学院教授马海良博士、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冯良珍博士。

方言研究中心

本中心主要对山西方言进行科学研究,目前有专职研究人员一人,兼职研究人员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在读博士2人。外聘兼职教授3人。完成过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目前正研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为"晋语史研究",经费6万元。已出版山西方言的研究专着6部。
新文学研究中心 山西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3年,首任中心主任为崔洪勛教授,现任主任为苏春生教授。中心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新文学研究中心科研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赵树理及山西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山西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有久远的传统和深厚的积澱。着名学者郭庚、姚青苗、高捷、马作楫都曾在本学科执教并做出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赵树理文集》、《赵树理研究资料》、《马烽西戎研究资料》、、《山药蛋派作品选》《赵树理回忆》等在学界产生较大的影响。近年来,苏春生、赵建国、张恆、王世杰、候秀梅、王春林等人出版学术专着《中国解放区文学思潮流派论》、《赵树理、孙犁比较研究》、《20世纪山西文学史》、《话语、历史与意识形态》、《思想在人生边上》、《回眸、审视、前瞻》等,参编着作有《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史》、《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文艺实践》、《山西文学纵横论》、《山西文学十五年》、《鲁讯作品赏析全编》等多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研究》、《读书》、《文艺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承担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和国家教委项目2项,省级项目1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12项。目前,苏春生教授正主持山西省社科重大项目《山西文学大系》的工作。

20世纪学术思想史研究中心

山西大学20世纪学术思想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建制隶属于山西大学文学院,本中心以文学院教师为依託,整合了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高增德、丁东与智效民,山西省作协杂誌谢泳、山西省委党校赵诚等在20世纪学术思想史方面素有研究的学者。本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学术史、中国20世纪学者传记研究、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大学制度、中国学术与现代传媒、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演化、当代民间思想史、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

山西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前身是山西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03年。中心主要负责人姚宝瑄教授。 本中心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整理、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有艺术学、人类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等。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硕士学位7人。2004年起中心开始了对民间说唱文学《杨家将》的蒐集、整理、保护、研究等工作。2006年,山西省申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说唱文学《杨家将》成功入选,位列民间文学类项目第一名。2008年民间说唱文学《杨家将》成功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01年,本中心的前身山西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中心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共同合作成功申请了戏剧戏曲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07年由于山西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专业成功申请了广播电视电视艺术学的硕士点。现在本中心正在积极展开合作,申请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力争为相关领域培养更多的优秀研究人才。 山西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与山西省广播电视总台、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山西省电影艺术家协会、山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广泛、深入合作关係。通过与多家单位的合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科研能力,有助于我们跨学多角度的开展研究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