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是指植物体内的铁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需求而产生的症状。植物体内的铁是多种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的辅基,在呼吸电子传递中有重要作用;铁是合成叶绿素必需的元素;豆科植物根瘤菌中的血红蛋白是含铁蛋白,因而铁与生物固氮有关。铁是植物体内不易移动的元素,因此,缺铁最明显的症状是幼芽、幼叶缺绿髮黄,心叶常白化,叶脉颜色深于叶肉,色界清晰;下部叶片仍为绿色。双子叶植物一般形成网状花叶,单子叶植物形成黄绿相间条纹花叶。不同植物对缺铁的敏感性不同·通常,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敏感,多年生植物比一年生植物敏感。植物缺铁一般发生在pH>7的硷性或石灰质土壤上,包括江河石灰性沖积土、滨海石灰性滩涂地、内陆盆地的石灰性紫色土、石灰施用量过高或局部混有石灰质建筑废弃物的土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缺铁
- 外文名:Iron deficiency
- 全球缺铁人数:37亿人缺铁
- 属于:全身性的营养缺乏病
- 缺铁危害:影响劳动力
概述
缺铁性贫血不只是表现为贫血(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而且是属于全身性的营养缺乏病。由于体内缺铁程度及病情发展早晚不同,故贫血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初期,患者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只是化验血液时表现为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轻度贫血患者自觉经常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最易被人发现的是由于皮肤黏膜缺铁性贫血而引起的面色、眼睑和指(趾)甲苍白,还有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缓慢。病情进一步发展还可出现心跳加快、经常自觉心慌。肌肉缺氧常表现出全身乏力,容易疲倦。消化道缺氧可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甚至噁心呕吐。严重贫血时可出现心脏扩大、心电图异常,甚至心力衰竭等贫血性心脏病的表现,有的还出现精神失常或意识不清等。此外,约有15%~30%的病例表现有神经痛、感觉异常;儿童可出现偏食、异食癖(喜食土块、煤渣等)、反应迟钝、智力下降、学习成绩、易怒不安、易发生感染等。缺铁性贫血的婴儿可有肠道出血症。近年医学研究发现,老年性耳聋与缺铁有关。
青春期女性慢性萎黄病主要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而引起的,其特点是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也属于缺铁性贫血。少女或青春期女性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是身体需要的铁量增加、月经来潮丢失的铁过多或胃酸缺乏导致铁摄入不足。
患者由于铁缺乏,使体内含铁酶活性降低,因而造成许多组织细胞代谢紊乱。临床症状和贫血程度与发病缓急有关,轻者除面色萎黄之外可无任何自觉不适。严重贫血者,还可有舌炎、舌黏膜萎缩、舌头平滑、充血并有灼热感。有时还发生食道异物感、紧缩感或吞咽困难等自觉症状。
缺铁还可引起吞咽困难综合徵,临床上表现为低色素贫血、吞咽困难、口角炎、舌头有异常感觉、指甲呈匙形等。本病女性占90%左右,小儿少见。吞咽困难者,经食管镜或X射线检查可无异常发现,偶有食管黏膜赘片形成。
症状
—般人只知道缺铁会引起贫血,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发现缺铁还可有其他许多鲜为人知的症状。这些症状可发生在贫血之前,常常被忽视或误诊。
婴幼儿屏气发作 有些婴幼儿在受委屈或某种目的达不到时会大声哭叫,继之出现屏气、呼吸暂停、两眼上翻、面部及口唇发紫,约数分钟后停止屏气,发出哭声,面色转红润,四肢变柔软。这种屏气发作多见于I~3岁的幼儿。近年来研究发现,这种屏气发作的患儿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与铁蛋白都低于正常儿童,给患儿补充铁剂后,发作即减少或停止发作。而停止发作的患儿,上述化验值都已恢复正常,因此认为屏气发作与缺铁有关。
小儿交叉擦腿综合徵 有些小儿,尤其是女孩子更为多见,常会发作性出现双下肢伸直交叉,或使劲夹紧两腿摩擦,两眼发红,上肢屈曲握拳,同时伴外阴充血,分泌物增多,男孩子阴茎勃起,过去认为是“小儿手淫”,后来又认为是孩子受寄生虫骚扰。近年来,临床医生详细检查发现,大约有70%的患儿血中铁蛋白降低,认为此症系由体内贮存铁不足,引起儿茶酚胺代谢紊乱的结果。
主妇综合徵 国外有人作过调查,发现在25岁~50岁育龄妇女中,有40%~60%可有全身乏力、无精打采、早上不想起床而晚上又辗转难眠、情绪易波动、郁闷不乐、常突然不能自禁地流泪哭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究其原因系缺铁,而且常常化验无明显贫血,仅血清铁偏低。研究还发现,患者肌肉组织铁含量明显降低。因为多发生于家庭主妇,所以称之为“主妇综合徵”。补充铁剂后,上述症状可显着改善。
妇女冷感症 美国一学者研究证实,缺铁的妇女体温较正常妇女低,热量产生少13%,新陈代谢也比正常人低。补充铁剂后,她们怕冷感觉可减轻。
异食癖 缺铁还可以引起异食癖,即对正常饮食不感兴趣,却对粉笔、浆糊、泥土、石灰、布、纸、蜡烛等异物有癖好,吃得津津有味。现研究发现,异食癖者缺铁、缺锌明显,补充铁、锌后可迅速好转。缺铁引起的异食癖形式多样,最为多见的是嗜食冰,大冷天也喜食冰块。
神经性耳聋 研究发现,神经性耳聋患者中有不少血清铁含量比正常人低,给以磁石等含铁为主的药物治疗后有显着疗效,绝大多数患者听力明显改善,有的可完全恢复。进一步研究表明,缺铁可导致耳蜗血管纹萎缩,螺旋神经节退化,损伤听觉细胞而发生耳聋。
缺铁危害
1、贫血:影响劳动力。
2.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儿童铁缺乏时常有体格发育迟缓,健康水平降低。
3.影响运动能力发展:铁缺乏症患儿肌肉软弱、运动能力下降、易疲劳;原认为系由于缺铁致血红蛋白下降、贫血所致,研究发现影响运动功能的是铁缺乏。
4、缺铁影响免疫功能,铁缺乏症患儿感染易感性增加,主要表现为反覆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
5、影响其他微量元素功能:碘缺乏与铁缺乏同时存在时,甲状腺肿患儿补碘疗效欠佳,考虑与血红素依赖酶一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下降有关[12];铁缺乏症患儿补充铁剂能增加血中已减少的维生素A含量。
6、铁缺乏增加了慢性铅中毒的危险性。
7、 影响智慧型发展:铁缺乏对智慧型的妨碍和潜在的远期智慧型危害非常显着,且常常是不可逆转的终生性损害。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IDA的儿童智商较正常儿童平均低9个百分点,我国发现贫血儿童的运动和智慧型发展指数较正常儿童低得多,因此对学习以及成年后就业都有着重大和深远的影响。缺铁影响婴幼儿神经髓鞘的形成、神经递质的合成、影响神经细胞的能量产生、影响脑红蛋白的数量降低氧储备。
8、脑卒中:既往健康儿童发生脑卒中者患IDA的机率比正常儿童高10倍,一半以上的脑卒中患儿患有IDA而无其他基础疾病,提示IDA是其他方面均健康的儿童发生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什幺食物含铁多?什幺铁容易吸收?
A、含铁多的食物包括动物中的肝、瘦肉、鱼、血、蛋黄等;植物中的黑木耳、大豆、小米、绿叶菜等,及海产中的海带、紫菜等。
食物中的铁分血红素铁及非血红素铁两大类,血红素铁容易被人体吸收,吸收率可为非血红素铁的约5倍。如对正常成人的研究,对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平均吸收率约为25,非血红素铁约为5.血红素铁为动物体内所含,如肝、瘦肉、血、鱼中的铁;非血红素铁多为植物所含,如豆、绿叶菜、木耳中的铁;但蛋黄中的铁也属非血红素铁,因蛋黄中含磷多,所含铁也不易吸收。我国居民食入铁不少,但血红素铁很少,缺铁性贫血发病率相当高。
Q、什幺食物可促进铁的吸收?什幺食物妨碍铁的吸收?
A、维生素C(VC)及含VC多的食物如鲜水果、鲜菜等可促进铁的吸收,因二价铁易吸收,食入者多为三价铁,VC可助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钙、鞣酸等可与铁结合成不被吸收的化合物,因而妨碍铁的吸收。故缺铁贫血病人治疗用铁剂常同时给VC,饭前后吃水果有利于餐中铁的吸收。钙剂与铁剂勿同服;茶中含鞣酸多,饮浓茶妨碍铁的吸收,曾见儿童有饮浓茶习惯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Q、孩子缺铁可生什幺病?
A、孩子缺铁可致缺铁性贫血,3岁内的小儿最常见。多在3、4个月以后,胎储铁用完,母奶含铁少。小儿面色变苍白(以唇、眼睑、指甲最明显),食欲不振,烦躁不安,活动后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还可有肝、脾肿大,异食癖,小婴儿大哭时可有呼吸暂停(背过气);幼儿及学龄儿童可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差,上课做小动作等。还可致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轻症血红蛋白9—11克/百毫升,中度6—9克,重症6克以下。红细胞小,为小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为全世界单一营养素缺乏症中发病率最高者。除婴幼儿外,青春期少女及孕、产妇与乳母也多见。
Q、铁过量有什幺害处?
A、铁入量过大可致铁中毒。急性铁中毒常因小儿误服糖衣铁片或铁剂糖浆过多,婴幼儿可因误服硫酸亚铁4—5片(每片0.3克)致严重中毒;较大小儿可因误服硫酸亚铁10一15片中毒致死;注射铁剂过量易致严重中毒。急性中毒10—60分钟可见噁心、呕吐、腹痛、腹泻,可吐血、便血,甚至脱水、休克,肝脏损害而加重出血,可致死。若长期服用大量铁剂,铁可沉着在肝、肾、心、胰脏等脏器,导致各器官功能障碍。
铁中毒的危害性很大,因而正常小儿不应长期服用铁剂。缺铁性贫血的小儿,服用铁剂也不应超过3个月。
缺铁食疗
1、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存在形式:非血红素铁及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由于受其它食物成分的干扰,吸收率极低,米麵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 ~ 3%。血红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不受其它食物成分干扰,吸收率较高,如肝脏中铁的吸收率达10% ~ 20%,能让大家补铁补血更充分。
2、多吃促进铁吸收的食物
维生素C 可以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 是一个强还原剂,能使食物中的铁转变为能吸收的亚铁,猕猴桃、柑橘、橙子、西红柿等果蔬都富含维生素C。
饭前饭后喝茶会抑制铁的吸收。
3、吃强化食物
在奶粉、米粉、豆浆中,有很多都是特别添加了铁的,“铁”的强化食物中食物标籤上都有特别注明,选择合适的购买就可以。
目前市面上有两种强化食品,一类是按婴儿食品国家标準强化的,每100 克含铁6~10 毫克;另一种属于特殊的铁强化食品,每100 克含铁高达40 毫克。后者不适合给宝宝食用。建议补铁同时补点维生素。
“铁锅补铁”是误传 在中国传统膳食烹饪中,使用最多的炊具是铁锅、铁铲,有报导称,使用铁锅烹饪,可增加铁的摄入量。对此,在营养界,标準的说法是用铁锅烹饪食物可能增加饮食中铁的含量,这只是可能,并非一定。
有的市民认为吃含铁量高的食物时搭配牛奶,更有利于铁的吸收,尤娅利提醒,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各种食物中所含的铁须在人的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胃肠吸收,在转化过程中,牛奶中的磷、钙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不易溶化的含铁化合物,反而不利于人体吸收,因此,喝牛奶后2小时再吃补铁食物比较适宜。
补铁莫过量
过量容易造成铁中毒,可能直接腐蚀胃肠黏膜,以致出现呕吐、腹泻、黑便、腹痛和胃肠炎等症状。
过量还容易使铁、锌、铜等微量元素代谢在体内失去平衡,从而影响小肠对锌、镁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对策
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对策
1:妈妈在孕期、哺乳期要均衡营养,有意识地多吃含铁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鸡蛋等,并且要经常定期检查血色素,妈妈孕期发现贫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宝宝因为先天性储铁不足而引起贫血。
2:婴儿出生4个月左右,不管是母乳餵养还是人工餵养都应该逐步添加蛋黄、肝泥、鱼泥、菜泥及铁强化食品,选择铁强化食品时,注意选择生物铁强化的食品,亚铁离子是双刃剑。在给宝宝吃含铁食物的同时,最好也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提高食物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
4:多给宝宝吃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食物中的动物肝、动物血、红肉、鱼等含血红素铁比较多,根据宝宝的月龄不同製作成泥糊状、碎末状等,利于宝宝服用;三岁之前,宝宝牙齿髮育尚不全,选择嫩肉,比如里脊肉等剁碎了,利于宝宝咀嚼。
5: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胞胎、多胞胎在出生后两个月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铁剂,以防缺铁。其他宝宝如果要补充铁剂要谘询医生,医生一般推荐食补,这个食补已经不是普通食物了,要精华食补。因为缺铁会影响胃肠功能,影响食物微营养素的吸收,单靠食补,会耽搁宝宝补铁的时机。
女性出现缺铁性贫血,首先要找出贫血的原因。然后根据自身贫血的程度适当补充铁元素。日常生活中富含铁质的食物并不难找,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含铁食物来改善贫血症状。
防治缺铁性贫血可以利用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血液、红肉、鱼等富含血红素铁的动物性食物,黑木耳、鸡蛋、紫菜、髮菜、香菇、黄豆、黑豆、腐竹等虽然含铁量高,但多是非血红素铁,服用时,注意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以促进其铁的吸收。动物肝脏对补铁十分有利,但不要吃太多,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心冠病的同志,动物肝脏胆固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