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礼”——《醉长安——大唐迎宾盛礼》西安南门入城式是国内首个以礼仪为主题的文艺演出,由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凭藉拥有600年历史沉澱的西安明城墙为实景,以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为依託,打造国内迄今为止仅有的“迎宾入城仪式”。
西安南门入城式一直以中国古代皇家礼仪闻名世界,在1996年第一次正式亮相,此后众多海内外元首、贵宾都在此开启古都西安文化之旅,迄今已接待200多万中外宾客,成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西安地域文化、城墙特色文化、古礼迎宾文化的平台。
《醉长安——大唐迎宾盛礼》分为《宾至盛唐》《穿越时空》《天下长安》三个部分,分别在庆典广场、月城文化广场、瓮城文化广场进行,重现大唐最高礼节,向市民和游客展现悠久的历史和大唐盛世的豪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醉长安——大唐迎宾盛礼
- 外文名:Changan -- Sheng Li Ying Bin Tang drunk
- 别称:天下第一礼,中华仿古迎宾第一式
- 举办地:西安
宾礼历史
根据记载,历代王朝皇城的正南门,都是皇帝出巡和迎接重要贵宾来访的御用之门。“天下第一礼”《醉长安——大唐迎宾盛礼》即沿用历史传统,在西安城墙南门上演。
西安城墙是明洪武七年(1374)在隋唐长安城皇城墙基础上扩建筑城,洪武十一年(1378)完工,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明城墙是中国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古城垣建筑,是西安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符号,历史记忆和精神图腾。
西安城墙南门即永宁门,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取永保全宁之喻义,是西安城墙各城门中历史最久、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

在永宁门举行的迎宾之礼起源于西周朝聘,到了唐代,国力强盛,四方来朝,宾客往来不绝于途,大唐迎接海内外宾客的入城礼仪成为推动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典。西安仿古迎宾入城仪式主要参照了古礼中的宾礼和盛唐时期的《开元之礼》仪规,依据大唐迎宾礼仪中的迎劳、奉见、受表、宴会及仪卫规制,并融入古代民间礼仪内容创意策划。
“天下第一礼”以西安古城墙为载体,以大唐宾礼为主线,通过二十道礼轨典庆串联成行,突出“天下礼仪数长安”的主题,修规制约,使这一表演形式成为国内知名的文化品牌,让更多国际国内友人藉此了解西安、了解中国、了解华夏历史文化。
宾礼定位
西安的国际化步伐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38年,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成为西安开展国际交流的开端,长安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都市,这也是“天下第一礼”的彰显历史的原点。

“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想的实施,复活的丝绸之路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需要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来审视城墙的文化价值和保护开发。《醉长安——大唐迎宾盛礼》作为经典的文化符号,正是基于迎纳四海宾朋的国际定位而打造,不仅作为国礼仪式参与重大外事活动,宾礼本身也具有国际化元素,比如南门入城式在由原先的简单古板升级为复古典雅的《醉长安》这一过程中,便有着国际友人的帮助,《醉长安》中武士穿着的甲冑,其设计师是闻名世界的日本服装设计专家和田惠美,甲冑製造所需的原材料,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从日本进口而来。
2014年05月25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西安市规划委员会主办,西安市规划局、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融合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30多位城市规划专家在实地观摩后会聚一堂。
研讨会上,30多位城市规划专家以西安城墙·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为範例,以多元视角解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融合发展的西安成果,对包含入城式在内的南门文化定位和开发给予肯定。国家住建部总规划师唐凯明确指出:“……城市形象方面,西安南门已经成为了我国外交的重要场所,很多国外政要从南门进入西安,从西安进入中国,我们用了这样一种城市化的方式来展现我们的中国面貌,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宾礼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有200多位国家元首及领导人访问过西安,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法国前总统席哈克,美国总统里根,德国总理科尔,义大利总理克拉克西,俄罗斯总统普京,西班牙国王和王后,日本天皇夫妇,韩国总统朴槿惠等等。南门作为西安四大城门之首,作为迎宾最重要的通道,作为文化中国的新国门,拥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人文景区和展示华夏第一古都形象的名片。
“天下第一礼”在1996年“世界古都大会”期间第一次正式亮相,与会的国内外数十名古城市长们享受了这一殊荣。1998年美国总统柯林顿访华让南门入城迎宾仪式蜚声海内外,此后,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泰国王后、德国总统、国际古蹟遗址理事会(ICOMOS)年会、第22界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等无数海内外贵宾都在此开启了古城文化之旅。迄今已接待200多万中外宾客,成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西安地域文化、城墙特色文化、古礼迎宾文化的平台。
世界通过这扇门,开始认识古老中国;中国也通过这扇门,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世界。
表演内容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公元前126年,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从南门回到长安城,成为最早的中华入城礼节活动。
今天的《醉长安——大唐迎宾盛礼》主要以大唐迎宾礼仪为主导,伴以人文西安、科技西安、礼仪西安、走迸西安的时尚元素,突出中华文化包容四海、兼纳百川的民族精神。
《醉长安——大唐迎宾盛礼》总时长约40到45分钟,分为《宾至盛唐》、《穿越时空》、《天下长安》三个部分,分别在庆典广场、月城文化广场、瓮城文化广场进行。

《宾至盛唐》分为下车入帐、御道前行、迎宾唱诵、出城相迎四个篇章;
《穿越时空》在月城和西马道进行,分为仪仗表演、触摸历史两个篇章;
《天下长安》在瓮城文化广场进行,分为永恆之城、唐韵风神、盛世国度、情醉长安四个篇章。
表演特色
传承与创新——千年城阙 千年情
南门入城仪式作为重要的迎宾礼仪,在传承中拥抱现代和创新。
最早的南门仿古迎宾入城仪式,主要是参照古礼中的宾礼和盛唐时期的“开元之礼”仪规,并融入古代民间的礼仪内容而创意策划的。改造后的新入城式扩大了其内涵,进行了调整。与原南门迎宾入城仪式相比,新的长安入城礼宾仪式令人耳目一新,承接古仪式的 “礼仪”“仪式”等核心理念的同时,拓展了“礼”的内涵与表达方式,突出古代迎宾仪式,将最传统的东西纯粹化、规格化,体现了“以军礼同邦国”“以宾礼亲邦国”的双重内涵。同时,新的长安入城礼宾仪式在表演上也更加丰富,具有层次化。

新迎宾仪式主要分为“接、迎、敬、欢”四个环节:
在南门前广场、御道两旁,仪式的主题是“接”,接是走进历史,让八方宾客对古城西安、对传统古典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直面感受;
在城楼下、吊桥旁的表演主题是“迎”,迎为抵近城池,相迎宾客到来;
在月城,则以“敬”为主题,敬是酾酒迎宾,因为月城古为屯兵之地,让宾客感受军中礼仪之庄严;
在瓮城,表演主题为“欢”,欢是天下长安,让宾客感受欢乐的氛围,为游客带来一场丰富的视觉、听觉盛宴。
在创新和调整的同时,新长安入城礼宾仪式依旧是仿古,严格来说主要是“仿唐”,道具、服装、音乐、舞蹈基本上都是参照文献及考古资料来重现唐风,仪式隆重而充满着古典风情,以歌舞昇平的舞乐和皇家礼仪再现盛世雄风,迎接八方宾朋,随着诸多历史文化意喻和现代生活感召的元素加入,传承着历史,开启着未来。

从1998年6月25日晚8时40分,西安城墙第一次迎来外国政要——美国总统柯林顿开始,诸多国外来访要员都通过“天下第一礼”进入西安。南门入城式以不同的形式,经历十八年风雨和辉煌,从国外政要、国内宾客到旅游团队、会议……至今已接待二百余万来自世界各国的宾客,让来宾在这里第一次了解华夏故都。
“天下第一礼”,愈来愈成为迎接重要宾客的国之大礼。
求变与升华——大唐盛礼 醉长安
主动求变、历史机遇的双重叠加,让古城西安,尤其是南门这一象徵城市开放寓意的地方,更加生机勃勃。
新长安入城礼宾仪式最大的亮点,首先是以设施完整的西安城墙为实景,通过游客穿越时空的行进体验,活现古代入城仪式,成为世界级旅游文化品牌;二是通过光影设计使整个城墙南门的身影赫然凸显,形成雄伟城墙的震撼视觉效果;三是用巨幅投影效果展现西安城墙的形成历史、古代长安繁华生活等历史画面;四是整个仪式流程的结尾,在古今丝绸之路的背景画面中升华主题,营造瓮城彩绸满天飞舞的壮观效果,将长安入城礼宾仪式推向其文化内涵的最高点,重现大唐盛世的最高礼节,以古貌展示历史、城市新风。

新长安入城礼宾仪式把创新演出内容作为基础,在服装、道具、音乐、灯光、音响等设施上做全面、展示性地综合提升,集声、光、电等多媒体为一体,扩大演出人员数量,使人“为之一亮、为之一振、为之一撼”的多层次、多形式的迎宾礼仪演出。

庄严雄伟的永宁门前,古乐声声,唐舞翩翩,在深厚古朴悠扬的古乐声中,在气势恢宏的五彩云霓映射下,在热情洋溢的唱诵迎宾中,金盔铁甲全副武装列队出迎武士为先导;皇家仕女鱼贯而出的文官武将与多国使臣穿过吊桥以礼相迎;婀娜多姿的歌女们迈着轻盈的舞步,向尊贵的远方来宾敬歌献舞。在这华光流彩、乐声满天、美酒芬芳、飞舞遏云的仿古迎宾礼仪中,主、宾的欢声笑语把西安古城渲染得更加美丽,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光彩夺目,独具特色……
包容与张扬——中华礼仪 邀天下
与原南门迎宾入城仪式相比,新的“天下第一礼”让人耳目一新,更精彩、更有创意。

南门入城式让西安的历史有了温度,将一个静态的文物挖掘出鲜活具象的文化内涵,让它‘活’起来,成为西安文化保护的重要实践。虽然人们本身就生活在历史中,但能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并不多,“天下第一礼”让每位市民,以及来西安的每位游客都能走进历史,感受人文。
曾经的人文盛典重获新生——新的南门入城礼宾仪式让这个代表西安城市精神的文化盛事,再一次获得世界的瞩目。

2015年05月14日,西安以仿古入城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入城”。大唐武士和宫女列队迎接,专司接待的“鸿胪寺官员”致欢迎词。陕西省长娄勤俭向莫迪赠送“通关文牒”,西安市长董军赠送城市“金钥匙”。吊桥落下,城门缓缓打开,莫迪走进月城,象徵着进入中国国门。
在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盛景下,“天下第一礼”以历史传承、文化弘扬为载体,以包容世界的心态,为国际化人文景区的建设,重现丝路辉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谱写辉煌壮美的篇章。
回顾历程
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初期,周公旦就在王朝龙兴之地岐周制定了《周礼》,从此几乎历代王朝都有礼志和乐志。在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礼乐仪式逐渐制度化。据文献记载,历代王朝皇城的正南门,都是古代帝王出巡和迎接重要宾朋来访的御用之门,而今天,西安永宁门正是尊奉传统,以正南门的“天下第一礼”迎接四方宾朋。
我国是典型的礼仪之邦,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礼规。西安的仿古迎宾入城式,不是某一个朝代礼制的照搬,既非完全仿唐的,也非仿周仿秦仿汉,因而叫仿古迎宾仪式,西安的仿古迎宾仪式主要是参照古礼中的宾礼和盛唐时期的仪规并深入古代民间礼仪内容而创意策划。
“天下第一礼”创作解密
“我们收到了很多来自国内外关心西安城墙的来信,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封美籍华侨的来信,他在信中表达了以西安古城墙为母体,培育、挖掘出多种仿古风情文化活动的愿望。”原环城建设委员会主任史凡介绍说。
西安城墙修葺一新之后,围绕着城墙举办文化活动的各方声音越发强烈。第一次亮相的是“城墙灯会”。
时至今日,史凡仍清晰记得1985年元宵节的西安城墙。“人山人海!”她说,“好像全西安的人都来了。”为了筹集各种各样的灯笼,组织者几乎跑遍了整个关中,终于呈现了一次"近乎完美的城墙主题文化活动"。
数年后,一个今天被视为“天下第一礼”的入城仪式开始酝酿。
“80年代末,我们开始酝酿'南门仿古入城仪式',坦白地讲,那时候并没有给予'入城式'过高的期望,只是当作挖掘城墙文化的一项内容。”史凡说,这项工作几乎都是在没有大型演出活动经验的环建人的参与下完成的,难度可想而知,工作人员在业余时间大量翻阅了描写古代战争和城墙沿革方面的史籍和资料,看唐戏、走乾陵,揣摩和採撷唐代的迎宾礼仪……一个全新的具有浓郁盛唐风韵的“仿古迎宾入城仪式”逐渐成形。
据悉,1992年,“南门仿古入城仪式”开始在南门试演,1995年初步形成剧本、规定了节目流程,并根据节目流程的需要编配了音乐、设计了道具。 具体到从花盘、灯笼、仪仗到仕女、士兵、迎宾大臣的服装,从场景布置到锣鼓队与乐器的搭配融合。
一个屡被提及的细节是,瓮城内的大型展牌造型让史凡等人颇费心思。展牌如是长方形,则过于死板,如果是圆形的,又和城墙的氛围不大相称。当时的一位工作人员忽然看到了餐桌上摺叠好的扇形纸巾,又看到了史凡当时穿着的团花唐装,于是来了灵感,最后这个展牌就被定为以中国传统团花为底色内容的扇形。
“很多细节的东西对于以前没有搞过大型文化活动创作的环建人来说,难度是很大的,但就是这样,当时的环建人还是从生活中发掘各种元素和灵感,一点点堆积起来。”史凡说。
向商业模式转型
从1989年至今,西安已经举行了不同规格的仿古迎宾仪式100多场,曾先后接待过数十位国内外要人,在西安,他们不仅看到了钟楼、大雁塔、古城墙,这些静态的文物,同时也看到了以城墙做布景,以古战场为舞台的生动再现古老而传统的迎宾礼仪的动态文物。
西安的仿古迎宾入城式的出发点是将一个静态的文物挖掘它的文化内涵,让它“活”起来。
北极朝廷终不改,秦中自古帝王州。在这座文化气息浓郁的古都里,值得向外人展示的文物非常多,来过西安的人们会记住钟楼、大雁塔、古城墙,这些几乎没有多少温度的名字,而看过仿古迎宾仪式的人们会亲身领略到一个时代文化的风采。日本的仿古迎宾舞汲取的是唐文化的养份,把灿烂的唐文化与传统的日本歌舞相融合,从而在日本声名远播。而西安的仿古迎宾入城式不是简单的複製和照搬,它将古老的皇家礼规与民间传统礼仪相融合,体现着古城开放和古城人的热情。
“天下第一礼”第一次正式亮相是在1996年。这一年,世界古都大会在西安召开,与会的国内外数十名古城市长们享受了这一殊荣。

“天下第一礼”和南门第一次正式吸引全球的目光是在1998年。这一年,美国总统柯林顿访华,将第一站设定在了西安。“南门仿古入城仪式”首次以超大的规模用来接待一位国家元首,全世界範围内的电视转播,让“天下第一礼”从此蜚声海内外。
1998年柯林顿访华,西安城墙第一次作为主体走到前台。当时先遣团要从几个城市中选择一个能代表中国特色的城市,作为柯林顿到访中国的第一站。西安有什幺是别的城市无法複製的呢?大家一致认为,城墙是西安特有的舞台,而“西安南门仿古迎宾入城式”是独具魅力的,这是根据中国古代礼仪和唐代《开元之礼》仪规,利用西安特有的古城墙而筹划的。
西安临时用美国国花玫瑰在月城里做了100多平方米的迎宾图;听说柯林顿本人喜欢音乐,在箭楼平台上加入了背景轻音乐;并在城墙上设计了小学生书写的“和平万岁”横幅作为礼物……先遣团看后的当晚,就确定第一站非西安莫属。

协调过程中,中美双方基于文化和安全的不同理念也产生不少分歧,可谓不打不相识。比如美方安保组要求南门御道广场周边的守城士兵队伍将手中的冷兵器换为可摇动的龙旗,以干扰外部视线,这被中方坚决拒绝。而负责搭建赠交古城金钥匙台的小组则要求搭建两米高的平台,好让整个广场远近都可看清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但柯林顿本身就1.9米高了,再搭个两米的台子,岂不成了靶子?后来平台降至1.1米。
两个月后的入城仪式让所有人终生难忘。西安市长将象徵开启古城之门的金钥匙送给了贵宾,随后在古朴雄浑的大唐乐曲中掌灯仕女、文臣武将、多国使臣礼宾出迎。随着礼仪官一声“恭请贵宾入城”,战鼓齐鸣,贵宾们接过通关文牒,在掌灯仕女的引导下,踱吊桥、过闸门、进月城、穿灯廊、登城墙。柯林顿原计画在城墙40分钟,结果延迟至1小时40分。临别时他握着策划人的手说道:“我经历过很多欢迎仪式,今晚的古城堡让我终生难忘的。”
“取得好评虽在意料之中,但我们当初确实没想能搞这幺大,搞这幺好。”史凡说,“从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入城式本身受到热捧的时候起,我们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从不自觉的经营转向对南门仿古入城式自觉的经营。”
2000年起,原环建委与一家民营企业合作,借用南门“永宁门”的名字,注册了公司,尝试“南门仿古入城仪式”的商业化运作。但此次商业转型的效果并不理想,第一次公开售票,结果“票房惨澹”,只有十几位游客观看了表演。

这并非是“南门仿古入城仪式”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例如演出活动本身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决定了春夏期间才是最佳演出季节,再如南门特殊的地理交通环境迫使演出的成本增高等等。此后,永宁公司坚持演出了12场,直至2003年遭遇非典,被迫终止。
多年后,现任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姚立军分析了“失败原因”:演出活动的主体缺乏稳定“班底”,演出环境简陋,设备陈旧,演出人员良莠不齐,这些都引起了旅客的不满,内部之间也无具体的核算,演出着作权也没有完全理顺,这些都反映出“入城式”之所以遭遇冷遇的原因。
创新与升华
2004年,西安市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下称城景委)挂牌成立,专项负责对城墙景区的管理和运营工作,从那时起,“南门仿古入城仪式”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接手“南门仿古入城仪式”后,城景委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创新”。
经过2005年的一年持续投入,城景委逐步更换了南门月城、瓮城和广场上的灯光设施、音响设备,并对周遍的环境进行了整体改造,使南门焕然一新,为“南门仿古入城仪式”的升华创造了基础设施条件。
2006年3月16日,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正式与永宁公司签订了合作协定。在城景委的精心运作下,“南门仿古入城仪式”进入了自我提升的新阶段,2005年,“天下第一礼”接待了国际古遗址大会、中国广告节的贵宾们,让每一位体验者不仅享受尊荣,更感受到了长安城下深厚的文化积澱。此后步入正规,日渐茁壮。
嘉宾名录(简)
2004年10月10日,中日两国有关方面上午在古都西安南门举行了纪念空海弘法大师入唐1200周年仿古入城式。日中友协会会长平山郁夫先生和夫人、日方各界代表和陕西省各界人士500多人参加了仿古入城式。

2005年10月17日,西安召开国际古蹟遗址理事会(ICOMOS)第15届大会,西安举办规模盛大的仿古入城式欢迎世界各地的与会代表。
2005年11月09日,古城西安张灯结彩、大开城门,以素有“华夏第一礼仪”之称的仿古入城仪式,迎接参加首届欧亚经济论坛的各位嘉宾。
2006年10月20日,来自国内外的刘翔等13位奥运冠军在西安参加“仿古入城式”,开始了以“人文奥运”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
2006年11月19日陕西省在西安南门以隆重的仿古入城仪式,迎接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率领的韩国代表团一行。
2007年04月22日晚,参加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的300多代表在古都西安南城门参加了仿古入城欢迎仪式。
2007年09月27日,代表“希望之火,和谐之光”的特奥火炬今天上午传递至古城西安。晚8时许,西安市在南门御道吊桥月城瓮城城墙上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热烈欢迎参加本届特奥会的日本特奥代表团。
2008年10月16日,世界客属第22届恳亲大会在古城隆重开幕,西安市在南门举行皇城迎宾入城仪式。
2009年10月29日,第五届中俄妇女文化周系列活动在陜西西安举行。见面会后,代表团出席了古城西安最高规格迎宾礼仪——西安仿古入城仪式。

2011年12月21日,2011国际旅游小姐冠军总决赛的佳丽们身着晚礼服来到永宁门,接受古城最尊贵、最独特的迎接仪式。
2014年9月19日,首届中国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迎宾入城式和丝绸之路世界音乐会在南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