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宜兰俗语

(2019-12-21 09:49:31) 百科综合
宜兰俗语

宜兰俗语

宜兰位于台湾东北角,境内叄面环山一面靠海,形状成直角叄角形,平原被雪山山脉与中央山脉环绕,地形封闭自成一格外,海则有龟山岛如巨大的海龟悠游海面上守护着平原。由于独特的历史背景与风土民情,因此产生许多特有的地方俗语,宜兰俗语反映兰阳平原的自然与人文现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宜兰俗语
  • 位于:台湾东北角
  • 地区:宜兰
  • 反映:兰阳平原的自然与人文现象

俗语简介

历史

俗语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先民透过生活的体验与对自然的观察,逐渐形成一种普遍认同的语辞,因此俗语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累积与共同的认定之后,才会成为一般民众的习惯用语,经由俗语的流传,先民的智慧与经验也得以代代相传。 俗语的传播并非藉由文字的记录,而是透过民众的口耳相传。俗语辞句大多押韵对仗、内容简明扼要,易于传诵。
宜兰俗语宜兰俗语

观念

俗语反映一个时代、一个族群普遍认知的观念,因此俗语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增加或消失,而不同的地方也会因不同的社会背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俗语。

特点

宜兰地区由于独特的历史背景与风土民情,因此产生许多特有的地方俗语,宜兰俗语反映兰阳平原的自然与人文现象,本文即针对宜兰地区民间所流传的特有俗语,加以整理、归纳,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所反映的人文思想,藉以探讨宜兰的自然天候、拓垦过程与风土民情。

地理俗语

位置

宜兰在风水地理上有「龟蛇把海口」之说。「龟」是指漂浮在东北方海上的龟山岛,而「蛇」则有叄说:其中最普遍的说法是指苏澳至大里之间的沙丘;一指东澳乌石鼻或是北方澳的七星岭沿海沙丘蟠据海岸,阻挡强风直袭兰阳平原。而乌石鼻与七星岭地势皆绵延伸至海中,形如长蛇出洞,从平原高处向海遥望,彷佛玄天上帝脚下的龟蛇,守护着兰阳平原。
 龟山岛位在宜兰东北方海面,面积2.8平方公里,远眺如龟浮游海上,进入兰阳平原首先见到的就是龟山岛,而且在平原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眺望龟山,因此它是兰阳的自然地标也是宜兰人的精神象徵;清代噶玛兰通判乌竹芳即将「龟山朝日」列为兰阳八景之首,「龟山旋头」意指不可能的事情。
宜兰俗语宜兰俗语
游遍台湾各地,唯独龟山岛不曾去过。一九七七年龟山岛沦为「军事管制区」,岛上的居民迁到大溪的仁泽社区,至今宜兰的乡亲只能跟它隔海遥望,无法亲临龟山岛上,故言「台湾游透透 龟山还勿会 到」。
戏谑语。谓再唐突也比不上鼻仔头凸出,再畏缩也比不上叭哩沙内缩。鼻仔头今属冬山乡得安村,因地形突出如鼻头故名鼻仔头。叭哩沙现称叄星,位于兰阳平原最深入山区处。这句话用于别人责骂自己个性很土(鲁莽)或胆怯时,就以两地地形来反驳自己并不鲁莽或畏缩。(出自于本地歌仔《山伯英台》入王婆店台词)
表示到一百甲还有路可走,到清水就要乘坐渡船。一百甲以开垦的土地面积得名;清水则于季新村,1956年清水桥建造完成,一百甲到清水就无需搭乘渡船了。
表示已到尽头了。北迴铁路通车之前,台湾东北部铁路以苏澳站为终点站,故以「火车行到苏澳站」来形容已经达到极限之意。
意谓还来得及回头。原森林铁路在大洲车站(现大洲农会仓库)设有迴旋盘调转火车头,故以「火车开到大洲」来比喻现在反悔犹未迟之意。
以上关于地理与交通的宜兰俗语中,以宜兰的地标龟山岛所占的比例最高,「鼻头上凸,叭哩沙上缩」则是藉自然的地形,形容人的个性。关于交通俗语,在兴建清水桥、北迴铁路通车与太平山森林铁路拆除之后,「一百甲路清水渡」「火车开到苏澳站—尽碰」「火车开到大洲—还会赴返身」这些俗语都已经失去意义。

天气

宜兰属于副热带季风气候,由于东面临海,秋冬两季强烈的东北季风挟带大量水气,加上夏季经常受颱风侵袭,因此下雨几乎成为宜兰的自然特色。
每年十二月至翌年四月东北季风使宜兰经常细雨霏霏;五、六月是宜兰的梅雨季,终日细雨绵绵徘回不去;七、八月则有颱风造成豪雨;九到十一月则受东北季风加上颱风环流双重影响,又是经常下雨。宜兰人自称为「雨的孩子」其来有自。
随着颱风侵袭所带来的暴雨经常造成水患,宜兰人命定必需与大自然抗争,宜兰人个性坚忍内敛,性格硬气勇敢,宜兰的艺文人才辈出,运动人才较少,或许都与宜兰多雨、多颱风、水灾有关。

俗语

阿艺倌真正隋,噶玛兰厚雨水
阿艺是人名,倌是对美丽女子的美称。这句话是说阿艺这个女孩长得非常漂亮;宜兰地区则经常下雨,雨水丰沛,是一句押韵的顺口溜。
龟山戴帽大水浩浩
龟山岛也是宜兰的气象台,想预知天气的变化,只要观察龟山岛即可。龟山岛上空如果乌云笼罩,就表示大雨即将来临。又有谓「龟山那崁头,大雨随时到」。
苏澳厚雨水,武荖坑厚雨霏,新城仔厚乌龟
苏澳依山傍海天候多雨;武荖坑杂草丛生小蚊子滋生;新城地区有些民众因生活贫困,就让妻子与附近营区的军人陪宿以贴补家用。雨霏是一种小蚊子,乌「龟」音同「归」,意指靠妻子卖笑维生的男人。 *龟吐磺
每年秋季东北季风开始吹起,头城沿海地区民众都可以闻到飘自龟山岛的硫磺味,民众戏称这是乌龟在吐硫磺气,当民众开始闻到榴磺味时就是天气要转凉的徵兆。
白露南 十日九日澹
白露(节气之一,在国曆九月八日前后)当天如吹南风,以后天气将会经常下雨。
前雷后雨 落勿会 澹 土
凡是先打雷后下雨,则雨势不会持续太久。
叄四五陈雷断涌号 七八九陈雷斩锭跑
这是宜兰地区渔民判定打雷状况的谚语。意谓叄、四、五月打雷,海面依然风平浪静;而七、八、九月打雷,则表示暴风雨将至,船只必需斩断船锚,迅速离开。
六月没善北
六月如果吹北风,则可能会有颱风来袭,故称六月的北风来者不善。
六月东七月西 没大水也风台
六月吹东风,七月吹西风,则必将有水灾或颱风。
九月台 没人知
宜兰地区多颱风,因此关于颱风、大水的谚语也特别多。「九月台没人知」是表示即使到了九月进入秋季也可能会有颱风,仍应小心防範。
龟山岛前风台做勿会 成,龟山岛后风台没等候
龟山岛也是宜兰的气象站,假如彩虹出现在龟山岛前方就不会有颱风,假如彩虹出现在龟山岛背后表示则颱风立即将至。
叄年没做大水 猪母就有金耳勾通戴
冬山河整治之前经常洪水氾滥,因此民众戏称:假如冬山河叄年不淹水,就要打金耳环给母猪戴。意谓冬山河水患之频繁,叄年不做水灾是不可能之事。
猪会上楼拱
这是冬山地区的俚谚,表示经常会做水灾,每当洪水来袭,连猪都会自己爬到楼拱上避难。
前堀后堀,拜拜家己囫
前堀、后堀都是五结乡季新村(加礼宛)附近地名,因地处水泽区,故以堀为名。往昔各地民众通常藉庙会祭典宴请宾客。前堀、后堀迎神庙会是在正月初叄,而宜兰冬季多雨,前、后堀经常积水,宾客难以前往赴宴,所以拜拜的祭品常都留给自己吃,因此被讥为拜拜家己囫(自己吃)。
水崩崁仔脚-王公跑代先
比喻自身难保。崁仔脚在今宜兰市负廓里附近,原名复兴庄,俗称崁仔脚。同治年间洪水沖毁崁仔脚的开漳圣王庙,由于洪水氾滥连王公(开漳圣王)都得跑路,引喻为泥菩萨过江自顾不暇之意。
塭仔底割稻仔-划龙船
礁溪塭仔底地势低洼,每逢下雨就会积水,稻米收割时经常需要划着船去割稻,这句俗语也反映当地水患之频仍。
柯仔林作大水-无坝
「无坝」与「无报」、「无保」谐音,是没有保障或没好报之意,形容借钱给人索讨无门,或所託非人没有保障之意。
柯仔林今属壮围乡功劳村,因当地没有构筑防波堤,所以每当洪水氾滥都毫无保障。宜兰地区农曆七月至今仍有拜防波堤祈求平安之风俗(资料来源/吴敏显先生)。

气候俗语

流传于宜兰地区关于气候的俗语非常多,在传统农业社会中这些俗语是用以预测天候变化的主要根据,然而这些俗语大多与其它地区相同,如「春天后母面」「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西北雨落勿会 过车路」等俗语,同样流传宜兰地区,而在宜兰独有的天候俗语中,可以明显发觉,所有的天候俗语都与雨水、颱风、水灾有关,充份反映宜兰多雨、多颱风、水灾频繁的特色。
宜兰的原住民主要有两大族群,分别是居住在大同乡,南沃乡的泰雅族,以及居住在冬山河,宜兰河流域的噶玛兰族,在汉人大举入侵之后,泰雅族原住民渐渐失去生存空间,成为都市中的「城市猎人」,而噶玛兰人部分被迫移居花东地区与阿美族融合,留在兰阳平原的噶玛兰人则全部被汉化并与汉人通婚混血,成为现在的宜兰人。
橄仔脚躲鬼
五结地区俗语。橄仔树即大叶山榄。橄仔树是噶玛兰村落的标誌,传说噶玛兰人擅长下蛊(番仔拱),汉人父母为了防止孩童因误闯误撞而中邪,故佯称「橄仔脚躲鬼」,以吓阻小孩擅入噶玛兰村落。
不是番仔田 给你勿会 并哩
番仔田是指平埔族噶玛兰人的田地。噶玛兰人生性憨厚老实,其田地经常被汉人所併吞。这句话是比喻自己并不笨,没那幺好欺侮。并音「ㄅㄧㄚˋ」,是併吞之意。
番仔狗祖公
这是汉人诋毁泰雅族原住民以狗为祖宗的谚语。泰雅族人因狩猎需要,对狗极为尊重,如狗被山猪等野兽咬死,则加以埋葬祭拜。这原是尊重生产工具的表现,正如农民尊重耕牛一样,但汉人却讥其以狗为祖宗。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