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还童》是中国知青作家肖复兴的散文作品,2011年10月12日第B4版大家小品版面,刊题为《老是一种境界》。散文以中国古代诗人陆游的晚年生活为感,抒发年老虽然是一种不可逆的事实,但人老了依然能够保持返老还童的赤子之心,老也是一种境界。
2011年12月8日以《返老还童赤子心》为名载于《渤海早报》第37版渤海潮副刊版面,2012年3月23日又载于《生活报》第10版美文版面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老是一种境界
- 作品别名:返老还童赤子心
- 创作年代:2011年
- 作品出处:《羊城晚报》
- 文学体裁:散文随笔
- 作者:肖复兴
内容简介
82岁时,诗人陆放翁写过一组《戏遣老怀》,一共5首,他特意写到自己已是“年垂九十时”,亦即垂垂老矣。其中有这样两联:“狂放泥酒都忘老,厚价收书不似贫”;“花前骑竹强名马,阶下埋盆便作池”。现在读来,令人心生感慨。
要知道放翁晚年颇惨,“医不可招惟忍病,书犹能读足忘穷。”也是他晚年写的一联诗,真实地道出他的生活状况。疾病和贫穷,是他天天要面对的,那时候,他的诗是换不来钱,更无从得个什幺奖项的,或者弄个什幺头衔,到处去参加什幺笔会招摇过市,骗几个润笔费的。他只有聊以读书和写作对付疾病,维持着清贫的自尊。
在这样的人生背景下,再看放翁那两联诗,感觉会不一样。就像看豪宅和看茅草屋,给予人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不一样。即使事情已经过去了几百年,现在想想,高价买到一本喜欢的旧书,就忘记了贫穷的那种天真的喜悦,鲜花前骑了根竹子,就把竹子当成了名马;台阶下埋了个盆儿,就把盆儿当成了水池,这是一种什幺心境和心情,哪里像是一个快九十岁的老人,整个就是一个孩子啊——返老还童的赤子之心让人倾羡。
放翁活了86岁,那一年腊月二十九去世,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他没有吃成最后的年夜饭。在他86岁这整整一年时光里,我在《剑南诗稿》里仔细数了一下,他写了长短不一的诗481首。几乎每一天都在写诗,而且有时不止一首。人老了,活力都在减退,为什幺放翁的活力却与日俱增?就是因为他始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如果我们能像放翁一样,我们的心就会如马一样宾士如飞,我们的心就会像池水一样宽阔而湿润。人老了,那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
创作背景
该篇散文创作于2011年,时值作者肖复兴65岁之际,正是中国法定退休年龄。在这样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年龄坎上,作家肖复兴写下随笔散文《老是一种境界》,以古代着名诗人陆游的故事自我勉励也给予社会一种启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无法逆转也不必逆转,只要一直保持一颗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就可以返老还童,保持青春。
作品鉴赏
82岁时,诗人陆放翁写过一组《戏遣老怀》,其中有这样两联:“狂放泥酒都忘老,厚价收书不似贫”;“花前骑竹强名马,阶下埋盆便作池”。现在读来,令人心生感慨。要知道放翁晚年颇惨,“医不可招惟忍病,书犹能读足忘穷。”在这样的人生背景下,高价买到一本喜欢的书的那种天真的喜悦,鲜花前骑了根竹子,就把竹子当成了名马;台阶下埋了个盆儿,就把盆儿当成了水池,这又是一种什幺心境和心情?这是返老还童的赤子之心呀。
放翁活了86岁,在他86岁这整整一年时光里,他写了长短不一的诗481首。读放翁的诗,我在想,人老了,都会有个病有个灾的,面对这样的人生境遇,我们不必如放翁一样“医不可招惟忍病”,也不必非要以读书或写诗来对抗贫寒,打发日子。但是,我们学会放翁那样达观乐天的心态,却是可以做到的。
“花前骑竹强名马,阶下埋盆便作池”,便是这种心态最好的展示。如果我们能骑根竹子,就把竹子当成了名马;埋了个盆儿,就把盆儿当成了水池,我们的心就会如马一样宾士如飞,像池水一样宽阔而湿润。人老了,那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说穿了,这种心态,是小孩子的心态;这种境界,就属于返老还童了。人生在这时候,就走回到原点,画成了一个圆融的圆。
作者简介
肖复兴,1947年出生,北京人。现任《人民文学》杂誌社副主编。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作品已出版50余种,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着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着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做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