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碟式底片

(2017-12-13 11:45:21) 百科综合
碟式底片

碟式底片

1980年代摄影蔚为风潮时,柯达开始注意到摄影市场逐渐成熟,因此考虑向大众消费市场推进,于是以轻巧随身携带为设计导向,在1982年5月18日推出一系列的碟式底片和专用相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碟式底片
  • 外文名:Disc film
  • 领域:摄影,光学

底片规格

在一个密闭式的圆碟当中,每隔24度的夹角,便有一张8X10毫米的独立底片室,每张碟式底片共可拍15张照片,消费者只要将底片装入专用的相机,就可以轻鬆使用,过程当中可以随时取出,换置于另一部相同规格的相机继续使用,底片本身并不会因此而曝光。

上市反映

碟式相机在柯达首先推出3款之后,日本的美能达也跟进推出DISC_7机种,轻巧和方便使用的特性,让女性消费者尤其推崇,甚至时尚品牌Coureges亦与美能达推出联名品牌,主打精品消费市场,不过好景不常,底片本体的规格限制,让之后市场接受度难以提升。
碟式底片需要搭配专用的沖洗镜头,而往往店家不愿意额外採购这种配备,因此无法将正确的画质完整沖印,某些消费者希望照片可以放大使用,也无法达到要求,1985年美能达推出能自动对焦的135底片相机之后,碟式系列的销售状态每况愈下。

市场淘汰

虽然柯达和美能达两个品牌,先后共推出十余种的碟式底片专用机,但是面对自动对焦相机的竞争压力,以及后来90年代末期数位相机的崛起,柯达终于在1999年12月31日停止生产碟式底片,虽然3M、柯尼卡和富士底片,先后持续生产了相当的时间,但是数位相机的取而代之,仍旧让碟式底片走入历史。

胶片

胶片,是一种製成视频物料。现今广泛套用的胶片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种胶片为软性,捲成整卷方便使用,所以又称胶捲,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负片。彩色负片则涂抹了三层卤化银以表现三原色。除了负片之外还有正片及一次成像胶片等等。
早期的胶片用玻璃作片基,19世纪晚期塑胶工业技术成熟,压成薄片的塑胶片取代玻璃成为片基。
胶片以感光速度(din/ISO)来分别,由最低速之ISO25度至高速之ISO3200,一般来说感光度越低,画质越细腻。最常用的胶捲为din21度/ISO100,其次是快片,即din24度/ISO200。其它速度的胶捲,由于价格,沖片技术要求特殊,在2000年左右数字摄影兴起后,几乎只有专业人士才会使用。但由于复古风兴起的缘故,胶片又再次稍为普及。
碟式底片

参见

  • ASA
  • 感光度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