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青玉蝉

(2018-01-19 14:58:14) 百科综合
青玉蝉

青玉蝉

此展品为汉代文物。宽3.3厘米,长7厘米。玉料色青,刀工犀利,线条劲挺,轮廓线内有拉丝痕,蝉翼尖部如刃锋利,可比照为中国琢玉史上有名的“汉八刀”制式。刀工简约而俊雅,是汉玉“铊具”琢工精细得典範。为东汉时期玉“琀蝉”的标準样。现收藏于深圳望野博物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青玉蝉
  • 出土地点:北京
  • 馆藏地点:深圳望野博物馆
  • 所属年代:汉
  • 尺寸:宽3.3厘米,长7厘米

基本信息

年代:汉代
尺寸:宽3.3厘米,长7厘米
收藏:深圳望野博物馆

文物介绍

此展品为汉代文物。宽3.3厘米,长7厘米。蝉,俗名“知了”,由地下洞出得生。在中国古代象徵复活和永生,这个象徵意义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从最初的幼虫,到后来成为地上的蝉蛹,再到最后成为飞虫。蝉的幼虫形象始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之上,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总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复活和永生。由于古人以为蝉以露水为生,因此它又被视为纯洁的象徵。《后汉书·礼仪志(下)》载:“饭含珠玉如礼”有“礼仪”之构念,所以这类在口中含放的碎玉也被称为“饭玉”。玉蝉在亡人口中,无非是要亡人“蝉蜕”复生,灵魂延续,它的常用形象是收敛着翅膀的成熟蝉形。另还有一功能说,清·徐珂撰《清稗类钞》正文注:“口实曰琀。古人多以水银殓,因水银性活易流,遇玉则凝,故用玉以塞之。”先秦葬玉的风气形成后,很快波及到整个社会,于是就出现了专门用于亡人使用的葬玉。入汉后被广泛使用的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叫“握豚(猪)”;一种叫“琀蝉”。前者代表财富,握在死者的手中,表示死者不空手而去,到了阴间仍然拥有掌握财富;后者,放在死者口中,则是认为蝉有蜕变再生的能力,希望死者灵魂借蝉变而得以超脱往生。但有相当一部份玉蝉原本就是当时贵胄士大夫阶层的日用佩戴品,就如“蝉冠”上本就有蝉饰,所以有一些玉蝉可能先日用而后入土以示亡者珍爱。 图示玉蝉,玉料色青,刀工犀利,线条劲挺,轮廓线内有拉丝痕,蝉翼尖部如刃锋利,可比照为中国琢玉史上有名的“汉八刀”制式。刀工简约而俊雅,是汉玉“铊具”琢工精细得典範。为东汉时期玉“琀蝉”的标準样。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