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姜庄社区隶属莱芜高新区 鹏泉街道办事处,位于汇源大街以南,泰莱高速以北。东接地理沟、西到孝义河,面积1.35平方公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南姜庄社区
- 行政区类别:社区
- 所属地区:莱芜高新区鹏泉街道办事处
- 地理位置:汇源大街以南,泰莱高速以北
- 面积:1.35平方公里
- 知名人物:刘汝魁太学士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誌》记载:“姜庄乡·南姜庄”。据《刘氏谱》记载,明初刘姓由安徽风阳县迁此,姜姓早居,以姓名村姜家庄。因重名,改称南姜庄。建国后一直保持四姓:刘、李、尚、张。
解放后,南姜庄社区隶属莱芜县。1950年至1957年为矿山区。1958年至1960年为孝义人民公社。1961年至1977年为矿山人民公社。1978年至1984年为城关镇。1985年至1986年为城区办事处。1987年至2000年为城市街道办事处2001年3月为凤城街道办事处。2002年3月至今隶属莱芜经济开发区。2002年7月5日莱芜市经济开发区南姜庄社区居委会挂牌。同年10月22日开发区成立鹏泉街道办事处,隶属鹏泉街道办事处至今。
南姜庄社区北很早的时候就有一条大路,东连沂源,西至泰安,是东西交通要道。
南姜庄的凤凰山是块宝地,这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山上有40多种中草药。又特别适合地瓜的生长,这里产的地瓜澱粉率高,粉质优良,受到客户欢迎,产品远销吉林、黑龙江等地。
南姜庄社区人杰地灵,历代出现过名人贤士,清朝乾隆年间刘汝魁太学士,凭他的智慧和胆识创建一家酒店“大成号”,在莱芜很有名气。清鹹丰年间刘日笃习文学武,得到当时县令的宠爱,被称为全县有名的“武生”。清光绪十年刘相孔考中秀才,他曾在周围三乡五里写过无数的碑文,在“大成号”酒店做过十多年的账房先生。
南姜庄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尤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村里出现了许多战斗英雄人物,如:尚克东,他身怀绝技,武功高强,能征善战,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无数奇功。1944年7月曾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已故)。刘盛春,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入党,1942年转入地方工作,任鹏山区区长。解放后一直在省文化局工作,1952年任山东省文化局局长(已离休)。刘家茂,1942年当兵,同年入党,历任连长、营长、团政委,解放后调浙江省金华市,任武装部政委、部长(已离休)。那时候,全体南姜庄村民同仇敌忾,全力以赴支援子弟兵在前线作战,男壮劳力抬担架、运弹药,妇女做军鞋、军袜、磨麵烙饼,就连小孩子们也站岗放哨,查路条。他们都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率领全体村民战天斗地,向大自然宣战,决心摘掉“一穷二白”的贫穷帽子。1972年,支部一班人带领民众,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大举兴修水利。在村北打机井、盖水楼一处,为节约土地,把管道埋在地下,用了8个月的时间,把水压上了凤凰山上,100多亩粮田有史以来第一次得到灌溉。同年8月南姜庄村在泉子管区13个村中,第一个用上了电。
1975年冬,南姜庄社区开展了一场深翻整平耕地,根治东岭的大会战,全村老幼齐上阵,白天大干,晚上夜战,吃住在田间,用了一年的时间把凸凹不平的东岭变成了层层梯田。1981年农村实行的“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人们精心管理,科学种田,粮食年年丰收,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
1990年以来,村里累计投入10万多元,打了7眼机井,过去的“靠天田”变成旱涝保收的“屯粮田”。随着村民日子过得富裕起来,村里购置了各种农业机械,村里农田运输、耕地、播种、灌溉、脱粒、收割等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农业效益稳中有升,不少农民靠科技和汗水,从黄土地里抱出了“金娃娃”。
2001年村委投资10多万元打了一眼深井,深埋地下管道1500米,在村东岭高岗处建起了水塔,全村人都吃上了自来水。
2002年南姜庄社区归属莱芜经济开发区,在汇源大街和顺河大街拓宽拆迁工作以来,南姜庄社区以开发区建设和发展为重中之重,识大体顾大局,确保了拆迁的顺利开展。
2003年村党支部书记李学实上任,2004年南姜庄就实施了第一次旧村改造。2010年5月正式启动旧村改造。旧村占地面积112亩,旧村拆迁后建设了汇馨花园,其中安置区45亩,建设高层楼3栋、多层安置6栋,总计4.2万平方米。腾出土地76.5亩用于商业开发,可建设高层楼房10栋,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沿街商铺5000多平方。
解放后,南姜庄社区隶属莱芜县。1950年至1957年为矿山区。1958年至1960年为孝义人民公社。1961年至1977年为矿山人民公社。1978年至1984年为城关镇。1985年至1986年为城区办事处。1987年至2000年为城市街道办事处2001年3月为凤城街道办事处。2002年3月至今隶属莱芜经济开发区。2002年7月5日莱芜市经济开发区南姜庄社区居委会挂牌。同年10月22日开发区成立鹏泉街道办事处,隶属鹏泉街道办事处至今。
南姜庄社区北很早的时候就有一条大路,东连沂源,西至泰安,是东西交通要道。
南姜庄的凤凰山是块宝地,这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山上有40多种中草药。又特别适合地瓜的生长,这里产的地瓜澱粉率高,粉质优良,受到客户欢迎,产品远销吉林、黑龙江等地。
南姜庄社区人杰地灵,历代出现过名人贤士,清朝乾隆年间刘汝魁太学士,凭他的智慧和胆识创建一家酒店“大成号”,在莱芜很有名气。清鹹丰年间刘日笃习文学武,得到当时县令的宠爱,被称为全县有名的“武生”。清光绪十年刘相孔考中秀才,他曾在周围三乡五里写过无数的碑文,在“大成号”酒店做过十多年的账房先生。
南姜庄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尤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村里出现了许多战斗英雄人物,如:尚克东,他身怀绝技,武功高强,能征善战,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无数奇功。1944年7月曾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已故)。刘盛春,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入党,1942年转入地方工作,任鹏山区区长。解放后一直在省文化局工作,1952年任山东省文化局局长(已离休)。刘家茂,1942年当兵,同年入党,历任连长、营长、团政委,解放后调浙江省金华市,任武装部政委、部长(已离休)。那时候,全体南姜庄村民同仇敌忾,全力以赴支援子弟兵在前线作战,男壮劳力抬担架、运弹药,妇女做军鞋、军袜、磨麵烙饼,就连小孩子们也站岗放哨,查路条。他们都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率领全体村民战天斗地,向大自然宣战,决心摘掉“一穷二白”的贫穷帽子。1972年,支部一班人带领民众,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大举兴修水利。在村北打机井、盖水楼一处,为节约土地,把管道埋在地下,用了8个月的时间,把水压上了凤凰山上,100多亩粮田有史以来第一次得到灌溉。同年8月南姜庄村在泉子管区13个村中,第一个用上了电。
1975年冬,南姜庄社区开展了一场深翻整平耕地,根治东岭的大会战,全村老幼齐上阵,白天大干,晚上夜战,吃住在田间,用了一年的时间把凸凹不平的东岭变成了层层梯田。1981年农村实行的“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人们精心管理,科学种田,粮食年年丰收,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
1990年以来,村里累计投入10万多元,打了7眼机井,过去的“靠天田”变成旱涝保收的“屯粮田”。随着村民日子过得富裕起来,村里购置了各种农业机械,村里农田运输、耕地、播种、灌溉、脱粒、收割等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农业效益稳中有升,不少农民靠科技和汗水,从黄土地里抱出了“金娃娃”。
2001年村委投资10多万元打了一眼深井,深埋地下管道1500米,在村东岭高岗处建起了水塔,全村人都吃上了自来水。
2002年南姜庄社区归属莱芜经济开发区,在汇源大街和顺河大街拓宽拆迁工作以来,南姜庄社区以开发区建设和发展为重中之重,识大体顾大局,确保了拆迁的顺利开展。
2003年村党支部书记李学实上任,2004年南姜庄就实施了第一次旧村改造。2010年5月正式启动旧村改造。旧村占地面积112亩,旧村拆迁后建设了汇馨花园,其中安置区45亩,建设高层楼3栋、多层安置6栋,总计4.2万平方米。腾出土地76.5亩用于商业开发,可建设高层楼房10栋,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沿街商铺5000多平方。
人文自然
一、村西荷塘
南姜庄社区西口有一椭圆形荷塘,约2000多平方米,深1米多,周围用青方石砌筑,塘内有涌泉,四季碧绿,清澈见底。据说清朝时期有一位姑娘在塘边的树下绣花,不小心把针掉进水中,那针在水底还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夏季荷花满塘更显得娇艳秀丽,浓浓的香气十里芬芳,塘内五颜六色的鱼种在互相追逐。蛙歌蝉呜,鸟语花香。特别是秋天,藕成熟了,但不用去卖,每年8月中旬都由各地商客提前定约。这个荷塘的藕很特别,可能与水土有关,藕瓜又肥又大,当你把它掰开来藕丝能拉一尺多长。营养特别丰富,常食这种藕者能消除许多疾病,使人皮肤细腻,延年益寿。据现在分析,这个河塘当时还有保持水土平衡的作用。传说是姜庄刘门的“聚宝盆”。
二、姜庄庙流传的顺口溜
姜庄庙是九圣堂,四方八客来烧香。
两株参天古松树,覆盖殿堂最吉祥。
过住客商施一礼,财运亨通达三江。
赶考举子顿首拜,进京定中状元郎。
三、姜庄庙
路北面有一座庙,人称“姜庄庙”。始建于唐朝初年,庙内有两棵古松,清朝光绪年间重修一次,规模宏大,大殿分中堂和后堂,东西两廊房。庙门上写“观音庙”,后堂横匾题为“九圣堂”。有巨碑四座,四块巨大的龙头碑全都由一个庞大的石雕乌龟支撑着。碑的身高3米开外,这四块巨碑均衡地排列在大殿的中堂,后堂分列着九尊佛像。
大殿雄伟壮观,大脊的上面镶嵌着飞龙走兽,大殿长15米,宽8米,高达5米之多,整个框架都用精选木材构成。屋架是四梁八柱,成三角形状。
据说,庙内最令人大开眼界的要数两棵奇特的古松。这两棵古松分列中堂门外两侧,树高都在8-9米以上,其中一棵树径5米开外,流传的说法是“八人七襻一婵娟”。
每年古历二月十九日是姜庄庙会,会期3天,年年都从外地请来演唱最好的戏班,周围四面八方的人都来烧香还愿,直到日本侵华时期毁庙、伐树。
四、七层门
村西部有一庭院叫“七层门”。老大门朝西,整个院子南北长38米,东西长18米,内有磨坊、碾棚,院内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要数“善平门”。上面刻有垂珠联龙,下面一对石狮子,雕刻得十分精细,有雄、雌之分,这是姜庄刘门祖上所建,在城东很有名声。1958年“大炼钢铁”时大门被拆掉,石狮1958年卖给高庄镇政府。“善平门”后边的石砧尚存。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令人讚叹。
五、凤凰山
南姜庄村有一块风水宝地,丘陵最高峰名曰凤凰山。山顶有一棵古槐树,形状像凤凰展翅,因此得名。“凤凰山”其实整体山脉就像一条龙,头部有两块圆滑的青石,相隔20多米,俗称“龙眼”。传说谁动龙眼上边的土,眼睛立刻就会红肿,至今无人敢动。这条龙千秋万代守护着南姜庄村的人们,它太累了,总期盼着有一天南姜庄村变得美丽富强,它就放心地“离休”。这一天终于到来,经济开发区正为南姜庄规划着名蓝图,“装点凤凰山,今朝更好看”。
传说南方会看风水的人把自己亲生父母的骨灰偷偷地埋在凤凰山下,祈求下一代吉祥如意成才成龙。如今莱芜回民公墓已在凤凰山脚下安家。
南姜庄社区西口有一椭圆形荷塘,约2000多平方米,深1米多,周围用青方石砌筑,塘内有涌泉,四季碧绿,清澈见底。据说清朝时期有一位姑娘在塘边的树下绣花,不小心把针掉进水中,那针在水底还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夏季荷花满塘更显得娇艳秀丽,浓浓的香气十里芬芳,塘内五颜六色的鱼种在互相追逐。蛙歌蝉呜,鸟语花香。特别是秋天,藕成熟了,但不用去卖,每年8月中旬都由各地商客提前定约。这个荷塘的藕很特别,可能与水土有关,藕瓜又肥又大,当你把它掰开来藕丝能拉一尺多长。营养特别丰富,常食这种藕者能消除许多疾病,使人皮肤细腻,延年益寿。据现在分析,这个河塘当时还有保持水土平衡的作用。传说是姜庄刘门的“聚宝盆”。
二、姜庄庙流传的顺口溜
姜庄庙是九圣堂,四方八客来烧香。
两株参天古松树,覆盖殿堂最吉祥。
过住客商施一礼,财运亨通达三江。
赶考举子顿首拜,进京定中状元郎。
三、姜庄庙
路北面有一座庙,人称“姜庄庙”。始建于唐朝初年,庙内有两棵古松,清朝光绪年间重修一次,规模宏大,大殿分中堂和后堂,东西两廊房。庙门上写“观音庙”,后堂横匾题为“九圣堂”。有巨碑四座,四块巨大的龙头碑全都由一个庞大的石雕乌龟支撑着。碑的身高3米开外,这四块巨碑均衡地排列在大殿的中堂,后堂分列着九尊佛像。
大殿雄伟壮观,大脊的上面镶嵌着飞龙走兽,大殿长15米,宽8米,高达5米之多,整个框架都用精选木材构成。屋架是四梁八柱,成三角形状。
据说,庙内最令人大开眼界的要数两棵奇特的古松。这两棵古松分列中堂门外两侧,树高都在8-9米以上,其中一棵树径5米开外,流传的说法是“八人七襻一婵娟”。
每年古历二月十九日是姜庄庙会,会期3天,年年都从外地请来演唱最好的戏班,周围四面八方的人都来烧香还愿,直到日本侵华时期毁庙、伐树。
四、七层门
村西部有一庭院叫“七层门”。老大门朝西,整个院子南北长38米,东西长18米,内有磨坊、碾棚,院内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要数“善平门”。上面刻有垂珠联龙,下面一对石狮子,雕刻得十分精细,有雄、雌之分,这是姜庄刘门祖上所建,在城东很有名声。1958年“大炼钢铁”时大门被拆掉,石狮1958年卖给高庄镇政府。“善平门”后边的石砧尚存。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令人讚叹。
五、凤凰山
南姜庄村有一块风水宝地,丘陵最高峰名曰凤凰山。山顶有一棵古槐树,形状像凤凰展翅,因此得名。“凤凰山”其实整体山脉就像一条龙,头部有两块圆滑的青石,相隔20多米,俗称“龙眼”。传说谁动龙眼上边的土,眼睛立刻就会红肿,至今无人敢动。这条龙千秋万代守护着南姜庄村的人们,它太累了,总期盼着有一天南姜庄村变得美丽富强,它就放心地“离休”。这一天终于到来,经济开发区正为南姜庄规划着名蓝图,“装点凤凰山,今朝更好看”。
传说南方会看风水的人把自己亲生父母的骨灰偷偷地埋在凤凰山下,祈求下一代吉祥如意成才成龙。如今莱芜回民公墓已在凤凰山脚下安家。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录
尚怀平 淮海战役牺牲
李增奎 被叛徒刘伯戈杀害
二、历任村支书
1945年12月-1951年8月 刘振合
1951年09月-1955年 李睦都
1955年-1958年 张庆奎
1958年-1964年 尚怀祉
1965年-1969年 刘家学
1970年-1972年 刘家成
1972年-1986年 张庆奎
1986年-2002年 李勤实
2003年03月至今 李学实
三、历任村主任
1945年-1949年 刘玉先
1949年-1955年 李睦都
1956年-1958年12月 尚怀社
1959年01月-1964年12月 刘家胜
1965年01月-1968年12月 尚怀社
1969年01月-1982年07月 刘家学
1982年08月-1984年05月 李祥笃
1984年06月-1986年02月 李勤实
1986年03月-2001年12月 刘家广
2002年01月-2003年12月 李勤实
2004年3月至今 李学实
四、副县级及其以上干部
尚克东 曾任徐州市副市长,已故
刘盛春 曾任山东省又化局局长等职,已离休
刘家茂 曾任浙江省金华市武装部政委、部长等职,已离休
尚庆聚 曾任南京军区某部团长,已离休
尚怀平 淮海战役牺牲
李增奎 被叛徒刘伯戈杀害
二、历任村支书
1945年12月-1951年8月 刘振合
1951年09月-1955年 李睦都
1955年-1958年 张庆奎
1958年-1964年 尚怀祉
1965年-1969年 刘家学
1970年-1972年 刘家成
1972年-1986年 张庆奎
1986年-2002年 李勤实
2003年03月至今 李学实
三、历任村主任
1945年-1949年 刘玉先
1949年-1955年 李睦都
1956年-1958年12月 尚怀社
1959年01月-1964年12月 刘家胜
1965年01月-1968年12月 尚怀社
1969年01月-1982年07月 刘家学
1982年08月-1984年05月 李祥笃
1984年06月-1986年02月 李勤实
1986年03月-2001年12月 刘家广
2002年01月-2003年12月 李勤实
2004年3月至今 李学实
四、副县级及其以上干部
尚克东 曾任徐州市副市长,已故
刘盛春 曾任山东省又化局局长等职,已离休
刘家茂 曾任浙江省金华市武装部政委、部长等职,已离休
尚庆聚 曾任南京军区某部团长,已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