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执法如山是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一个典故。
发生于前秦,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借酒逞凶,被刚上任中书令的王猛斩首,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前秦王苻坚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王猛执法如山
- 创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处:资治通鉴
- 作者:司马光
原文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鹹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慄,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注释
1、秦王坚:指前秦世祖苻坚。
2、河东:郡名。
3、邓羌:人名。
4、御史中丞:官职名。“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为官职名。
5、豪横:恃强横暴。
6、收:拘捕。
7、报:答覆。
8、同志:志趣相同。
9、纠案:举发其罪,拷问其实。
10、刑免:判罪免官。
12 、还:返回。
13、为:作为。
14、为:是。
15、使:使者。
11 、同志:志趣相同。
出处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 《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译文
前秦王苻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鹹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强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财物子女,是百姓的祸害。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进上奏章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苻坚见到奏章后迅速派使者来要将强德赦免,但为时已晚。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斩除邪恶,纪正冤案,无所顾忌,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和依法黜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苻坚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安邑(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光州光山县(今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池之子。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範,历来受人景仰。生平着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着《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