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祥,1941年2月20日出生于台湾台东县阿美族原住民家庭,音乐创作横跨古典、实验与流行。自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毕业后相继担任过中国青年管弦乐团、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台湾电视公司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以及省立交响乐团指挥等要职。
1956年获得台湾省小提琴比赛第一名。1963年,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并与前辈作曲家、音乐学家许常惠成立“制乐小集”。1973年,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奖学金,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访问,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现代音乐中心进修。1976年,开始举办“传统与展望”音乐会。除了创作严谨的古典音乐外,李泰祥还致力于音乐推广,在艺术与大众音乐之间开闢新空间,创作出以首席弟子齐豫的成名曲《橄榄树》为代表的诸多“大众艺术”歌曲。1979年,凭《欢颜》荣获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插曲奖;1983年《你是我所有的回忆》专辑荣获金鼎奖优良唱片奖。1988年罹患帕金森氏症,他奋力抵抗病魔仍持续本土民歌与管弦乐曲的创作。1997年,获得金曲奖特别奖。2008年获得最高文化殊荣第12届台湾文艺奖。2013年4月,获得第32届台湾“行政院”文化奖。2014年1月2日晚,因甲状腺癌病逝,享年73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李泰祥
- 外文名:Li Tai-Hsiang
- 国籍:中国
- 民族:阿美族
- 出生地:台湾台东县马兰乡
- 出生日期:1941年2月20日
- 逝世日期:2014年1月2日
- 职业:小提琴家、指挥家、作曲家
- 毕业院校: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
- 主要成就:第32届台湾“行政院”文化奖
第12届台湾文艺奖
第08届台湾金曲奖特别奖
1983年台湾金鼎奖优良唱片奖
1956年台湾省小提琴比赛第一名 - 代表作品:《橄榄树》《你是我所有的回忆》《一条日光大道》《告别》《现象》《太虚吟》《三式》
演艺经历
1956年,考入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美术工艺科,而后转入音乐科,主修小提琴,15岁获得台湾省小提琴比赛第一名。1959年,加入中国青年弦乐团(中国青年管弦乐团的前身),担任首席小提琴手。

1961年,自国立艺专毕业,并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由藤田梓钢琴伴奏。任台北市市立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手。毕业后回家乡台东举办个人小提琴独奏会。与许常惠等人成立“制乐小集”。
1964年秋,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毕业后随即受聘担任台北市立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
1971年春,在台北首次尝试实验性多媒体的演出,为划时代之作品发表会,深具历史意义。
1972年秋应德国歌德学院之邀,与德籍柯尼希教授等组成四重奏团,巡迴公演于台湾及东南亚各大城市,深得好评。
1973年春获美国洛克斐勒全额奖学金,并应美国国务院之邀,前往美国各大音乐学府暨美国各大交响乐团访问观摩进修。1974年冬回国后,受聘担任台湾省立交响乐团及国立台湾大学管弦乐团指挥,业余更致力于创作。1975年发表其管弦乐作品《现象》,并指挥台湾省交响乐团合作首演。
李泰祥通晓各种乐器

1976年发表《雨、禅、西门町》录音带音乐(Tape Music)。另有《大神祭》清唱剧,后由云门舞集改编成《吴凤》及《射日》舞剧演出。
1978年,参加日本第三届亚洲新音乐媒体演出。专辑《乡》的录製发行,首创以通俗音乐的语法将台湾传统民歌与中国民歌结合。第二届传统与展望演出为琵琶独奏及录音带作品《还缘》。
1979年为齐豫製作发行《橄榄树》专辑。以《欢颜》获得金马奖最佳电影插曲奖。发表为两人之人声及打击乐作品《幻境三章》在德国弗洛特世界音乐节首演。第三届“传统与展望”演出为13-25人声及打击乐作品《太虚吟》。
1980年以电影《候鸟之爱》获得巴拿马影展最佳音乐奖。製作歌剧《张骞传》。1981年以《名剑风流》荣获金马奖最佳原作音乐奖。在德国佛洛都(Vlotho)世界音乐会发表《幻境三章》。
1982年为齐豫录製发行《祝福》专辑,歌词全部採用诗人作家的诗歌。1983年为齐豫製作发行《你是我所有的回忆》专辑,荣获金鼎奖最佳唱片奖。《今年的湖畔会很冷》获得金马奖最佳原作音乐及最佳电影插曲提名。
1981年李泰祥获金马奖最佳原作音乐奖

1984年春为云门舞集写成《生民篇》-四部钢琴及打击乐、《薪传》-管弦乐等舞剧作品。同年由军方委託创作小型歌剧《张骞传》,演出十数场,极受欢迎,并为军方立下典範。为齐豫製作《有一个人》专辑。
1985年,发表专辑《美丽与哀愁》、《错误》。1986年11月30日应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委託创作《三式-气、断、流》钢琴五重奏,在《中国当代作曲家联展》中首演。1987年春发表大型歌舞剧《棋王》。一九九三年,用国语、台语、及原住民语,为女声、打击乐、钢琴及弦乐四重奏所写成的室内乐曲《山、弦、巢》于国家音乐厅发表首演。
1988年罹患帕金森氏症,仍坚持创作。
1989年,发表胡琴与电子合成器的专辑《山连水,水连天》,同年,在专辑《溯(叛逆与回溯)》里,李泰祥用管乐器将流行歌曲重新发声。1990年,完成《无卵头家》的电影配乐。1991年,创作钢琴与管弦乐作品《山、火、流云》,为许景淳製作闽南语专辑《真想要飞》。1992年,到上海录製许景淳的专辑《你来自何方(台北到上海)》。1994年,到北京录製文学与音乐的主题专辑《偶然与追寻》、《情定威尼斯》电影配乐。发行《李泰祥与他的女弟子》双唱片。
李泰祥

1997年,获得台湾金曲奖特别奖。
2000年接受脑部植入脉冲手术后完成《自彼次遇到你》声乐及钢琴弦乐三重奏室内乐,民歌与艺术歌系列作品。2002年採用李来望先生所作之《吉拉嘎山》史诗来创作原住民阿美族史诗清唱剧。
2004年至2005年接受委託为本土编作客家民谣《客家山歌-山老田》声乐及管弦乐作品,及为布袋戏、现代舞、声乐、锣鼓管吹及弦乐之作品《惊见霓虹关》,并重为《天黑黑》,《丢丢铜》等台湾民谣新编大型管弦乐作品,完成以阿美族史诗来创作之为声乐,击乐及大型管弦乐作品《狩猎》,除热心公益外,对推动台湾本土及原住民音乐及文化不遗余力。
2013年4月,获得第32届台湾“行政院”文化奖。2013年10月,因感冒引发急性肺炎住院。2014年1月2日晚间因甲状腺癌导致多重器官衰竭在新店慈济安宁病房辞世,享寿73岁。
个人生活
家族情况

李泰祥是台湾原住民阿美族人,出生在台东县马兰部落,父亲是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原住民,在日据时代是位优秀的保险业务员,家境相当好,母亲是南投县埔里乡人,李泰祥5岁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战乱,举家迁到台北。拉的一手优美小提琴的父亲,极力要将孩子教导成比汉人更像汉人,因此对李泰祥的期望很高。李泰祥国中时,父亲生意失败家道中落。
他的弟弟李泰铭是音响工程师,也从事音乐製作,前弟媳是台湾歌手齐豫,妹妹李雪樱,前妻许寿美,长子李奕青,女儿李若菱。
情感婚姻
15岁的李泰祥参加小提琴比赛,获得第一名爱上为他钢琴伴奏的女生。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李泰祥演奏时常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可是她最后并没有成为李泰祥的妻子。
20来岁时,李泰祥和同班同学许寿美展开了一段苦恋。许寿美当时是中学的音乐老师,父亲是着名外科医生,家境优越;李泰祥家境贫苦、没有固定职业,因此不被许家人接受。朋友们不甘李泰祥的才华被淹没,花心思帮他举办音乐会,记者朋友替他写报导。音乐会很成功,李泰祥趁此专程到许寿美新竹老家求婚,仍无法说服许家。1966年,在丘延亮等一帮朋友的协助下,李泰祥和许寿美瞒着许家父母直接在台北由许常惠证婚。然而讯息走漏,婚礼当晚许家父母找上二人,把许寿美接回新竹。
李泰祥与前妻许寿美

儘管后来二人在朋友和老师的争取下走入婚姻,但李泰祥的风流韵事未曾断绝。婚后的李泰祥在情感上仍不羁,对许寿美也不够贴心,许寿美怀孕时,甚至自己骑脚踏车到医院生小孩。李泰祥在情感上不太懂得把持自己,加上才华洋溢,许多女生会黏上他,伤了妻子、子女,也伤了朋友。
音乐作品
- 音乐专辑共6张
- 最美的遗憾国语 歌曲14首发布于 2008-04-12聚集了李泰祥众多弟子献声的作品集。对于听了众多的流行歌曲的人们来说,里面有熟悉的人有陌生的人也有意外的人。李泰祥的流行乐创作是与很多人完全不同的,所谓商业因素是不存在的,所有专辑创作与演唱都是在一种艺术的氛围下完成的。《最美的遗憾》告诉大家: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是完全一体的,虽然社会的笼罩是无情有力的。但是,只要我们向前看,回回头,发现真实的自己,就已足够了。所以,这里只有情感,哪怕是最美的遗憾。
- 云在头上飞歌曲12首发布于 2004-10-29这是一场音乐、戏剧、舞蹈的三界爱恋!睽违三年,李泰祥以爱、山谷、小红花三段式的音乐自白,将人生舞台上的爱、流浪、思念、回乡,全都谱进新作里,词意充满对生命与自然的情深,表态了人生无常却鲜活的丰富历程,是再一次音乐生涯的完整体现,对生命完整的一次回顾,更是颠覆以往作品形式的重新出发,也让我们再度窥见他内心世界的别处桃花源境。 专辑中“都兰的大眼睛”被选为今年台东“都兰文化季”的主题曲,“月光海涌”找来柏林影展最佳导演银熊奖
- 偶然与追寻国语 歌曲12首发布于 2003-01-01
- 自彼次遇到你歌曲11首发布于 2002-01-01演唱者林文俊的歌声令人想起年轻的李泰祥,却更显温柔,徐芊君则适切掌握了此次李泰祥要求的多种风味:清纯、风韵、成熟、淡雅;他们反应这次最难的诠释层面,即是要在内敛的演唱风味,中透露心里最强大的热情,而这个层面,也就是李泰祥生命的厚度吧! 这张于2002年1月推出的新专辑,传达出清新、深刻,隽永的力量,这是李泰祥对「希望」的礼讚,更让人见到一位音乐家执着艺术生命的温馨传承,也因为有你最温暖的鼓励,李泰祥终于将一生的的浪漫淬鍊成一首首动人的情歌。
- 李泰祥与他的女弟子歌曲14首发布于 1999-01-01
- 错误国语 歌曲8首发布于 1985-01-01在《错误》专辑中他努力的尝试着让自己用一种完美的形式来表达…… 专辑中还有《野店》、《牧羊女》、《边界酒店》、《天窗》、《雨丝》无不是李泰祥的心血之作。本来专辑中还有已经谱好曲的《小站之站》和《梦土上》,由于唱片容纳不下,只好牺牲了。 《错误》专辑的作曲、编曲由李泰祥一个人完成。在乐器的运用上,他分别使用了小、中、大低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吉他、钢琴、琵琶及笛、巴乌和箫。他没有按照西洋民谣的形式去表达,因为西洋民谣根本违背了郑愁予诗作浓厚的中国韵味。但是他把西洋的明亮、深沉取了过来,与中国的内敛、遥思胶合在了一起。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3 | 第32届 | 台湾“行政院”文化奖 | ---- | 获奖 |
2008 | 第12届 | 台湾文艺奖 | ---- | 获奖 |
1997 | 第08届 | 台湾金曲奖特别奖 | ---- | 获奖 |
1983 | ---- | 台湾金鼎奖优良唱片奖 | 你是我所有的回忆 | 获奖 |
1980 | ---- | 巴拿马影展最佳音乐奖 | 候鸟之爱 | 获奖 |
1956 | ---- | 台湾省小提琴比赛第一名 | ----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83 | 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 | 今年的湖畔会很冷 | 提名 |
1983 | 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 今年的湖畔会很冷 | 提名 |
1982 | 第1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 | 洛神传 | 提名 |
1981 | 第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 | 名剑风流 | 获奖 |
1981 | 第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 | 小葫芦 | 提名 |
1981 | 第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 明天只有我 | 提名 |
1979 | 第1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 欢颜 | 获奖 |
1979 | 第1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 | 欢颜 | 提名 |
人物评价
跨界大师
李泰祥一生创作近千首歌曲、近百首管弦乐曲。他的创作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歌仔戏,贝多芬,山地音乐,西洋歌曲,本土音乐。在21世纪,他更为原住民民谣、客家民谣、布袋戏、锣鼓管吹乐重新编织音乐的体裁。(凤凰网评)以规模而言,从室内乐至管弦乐、舞剧、歌剧、音乐剧;以技法而言,从浪漫派调性至印象派调式、表现派复调与无调性,电子媒体音乐,具象录音带音乐等;以风格而言,从严肃的艺术音乐至通俗的套用音乐、流行音乐等。(求是理论网评)李泰祥是台湾原住民,比较浪漫唯美,永远相信阳光,他的作品不灰暗,很讨厌无病呻吟,希望唱出光明,像歌剧一样华丽。不随波逐流、坚持理想是他特有的精神。他有拥抱大中国的情怀,作品里常看到对大山大水的咏叹。他拓宽了流行的定义,流行不一定会退,也可以永垂不朽。当经典披上了流行的外衣,让人在追求流行的当下,也能一窥经典的奥妙。(首席弟子齐豫评)他历经贫穷、战争、离乱,一路走来滋润台湾,使文明更丰润,文化更深沉,几乎就是台湾整个记忆。(龙应台评)
李泰祥

乐坛伯乐
如果一个好的声音需要的是发现,李泰祥便是齐豫等很多歌手的伯乐。(凤凰网评)《橄榄树》自此改变了流行音乐的走向,提升了台湾流行音乐文化的层次,流行音乐也可以有哲学的意义、生命的内涵、文化的高度。(音乐人李广平评)齐豫演唱、李泰祥作曲的专辑《你是我所有的回忆》,始终是乐迷圈子里的“神话级”绝版珍品。李泰祥与他的女弟子使得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有了一批值得大书特书的女歌手,他们一道写下台湾民歌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凤凰网评)李泰祥不但写出跨越族群与世代的歌曲,大力培育音乐人才,还自掏腰包成立基金会,帮助育幼院院童。他对台湾的贡献从音乐横越到公益,是当之无愧的音乐大师。(马英九评)
李泰祥与齐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