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电影理论解读

(2018-09-16 14:53:37) 百科综合
电影理论解读

电影理论解读

《电影理论解读》是2012年4月1日由远流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RobertStam,译者是陈儒修, 郭幼龙。该书主要内容是回顾在二十世纪里,电影理论的历史发展。

基本介绍

  • 书名:电影理论解读
  • 作者:Robert Stam
  • 译者:陈儒修                       /            郭幼龙
  • ISBN:9789573269618
  • 页数:528
  • 定价:NTD450元
  • 出版社:远流出版
  • 出版时间:2012-4-1
  • 装帧:平装
  • 原作名:Film Theory An Introduction

内容介绍

《电影理论解读》回顾在二十世纪「电影的世纪」里,电影理论自己的历史发展。本书带领读者自默片古老年代理论大师的着作开始悠游,例如林赛与孟斯特堡是如何看待当时的新发明──电影,一路走到当代最新的电影理论发展,包括文化研究、德勒兹、酷儿理论、后殖民论述、以及数位理论等。本书极具国际观点,而非仅偏狭介绍欧陆或美国的理论,这是因为电影一开始就是国际化媒体,电影理论也是如此。所以本书涵盖的理论着作来自法国、德国、义大利、英国、美国、墨西哥、巴西、与阿根廷等国,作者不仅将理论承先启后的关係作一清楚论述,并依不同地区与文化,描绘各自独特的发展。在解读各派电影理论时,作者时时注意到该理论背后的历史与哲学基础。全书字字珠玑,为有心钻研电影理论的学者提供清楚而完整的理论认知地图。

作者介绍

Robert Stam
纽约大学电影研究学系教授,着作甚丰,包括《热带多元文化工业:巴西电影及文化中的种族比较史》(Tropical Multiculturalism: A Comparative History of Race in Brazlian Cinema and Culture, 1997)、《绝想欧洲中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与媒体》﹝Unthinking Durocentrism: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Media,与艾拉.苏黑特(Ella Shohat)合着,获凯萨琳.辛格.科沃克斯(Katherine Singer Kovocs)最佳电影书奖﹞,及《颠覆的快感:巴赫汀、文化批评与电影》(Subversive Pleasures: Bakhtin, Cultural Criticism, and Film, 1992),并与托比.米勒(Toby Miller) 合编《电影评论读本》(A Companion to Film Theory, 1999)及《电影与理论》(Film and Theory: An Anthology, 1999)等。

作品目录

译序
原序
绪论
电影理论的前身
电影与电影理论:萌芽阶段
早期的无声电影理论
电影的本质
苏联的蒙太奇理论家
俄国的形式主义与巴赫汀学派
历史前卫派
有声电影出现之后的争论
法兰克福学派
写实主义的现象学
作者崇拜
作者论的美国化
第三世界电影与理论
结构主义的出现
电影语言的问题
电影特性之再议
质问作者身分及类型
1968年与左翼的转向
古典写实主义文本
布莱希特的出现
反身性策略
寻找另类美学
从语言符号学到精神分析
女性主义的介入
后结构主义的变异
文本分析
诠释及其不满
从文本到互文
声音的扩大
文化研究的兴起
观众的诞生
认知及分析理论
符号学再探
来得正是时候:德勒兹的影响
酷儿理论的出柜
多元文化主义、族群及再现
第三电影再议
电影与后殖民研究
后现代主义的诗学与政治
大众文化的社会意义
后电影:数位理论与新媒体
电影理论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索引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