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是朱长超写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事迹。本文收录在人教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录音由晓澄朗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玩出了名堂
- 体裁:课文
- 作者:朱长超
- 相关人物:列文虎克
- 人物事迹: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发明显微镜
- 出处: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
- 篇数:第15课
- 朗读人:晓澄
- ISRC:CN-M01-03-0071-12
课文原文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幺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来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相关人物
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代尔夫特。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製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製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主要成就: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
列文虎克

关于作者
朱长超,生于1944年,上海南汇人,研究员,九三学社会员。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2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专业。后又修完华东政法法学院法学本科、华东师大汉语文学系本科,并通过了心理谘询师3 级2级的考试,此外还学过中医等,粗通文理,略识中西,有开阔的知识面。现为上海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社会兼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上海分所所长,上海南市思维进修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