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屋》是由丹尼斯·伊利亚迪执导,萨拉·帕克斯顿、莫妮卡·波特、托尼·戈德温主演的犯罪恐怖电影,于2009年3月13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莫伊的父母得知误入家中的人正是伤害女儿的兇手后,为了替女儿报仇,两人展开了一场疯狂而残忍的“私人审判”。
基本介绍
- 导演:丹尼斯·伊利亚迪
- 编剧:韦斯·克雷文、Adam Alleca、Carl Ellsworth
- 主演:萨拉·帕克斯顿,莫妮卡·波特,托尼·戈德温
- 对白语言:英语
- 中文名:魔屋
- 外文名:The Last House on the Left
- 出品时间:2009年
- 类型:剧情、犯罪、恐怖
- 片长:110分钟
- 上映时间:2009年3月13日
- 色彩:彩色
剧情简介
年轻的女孩莫伊·科林伍德决定和她的好朋友佩奇一起去偏僻的湖边小屋度假,可是当她们抵达那里的时候,却意外地被一个明显有点心理变态且有暴力倾向的逃犯克鲁格所绑架,和克鲁格在一起的还有他那同样疯狂的女友赛迪、残酷成性的兄弟弗朗西斯以及无能的儿子贾斯汀。害怕的要命的莫伊几度遭受这些人的毒打、虐待和侵犯,而她也意识到,等在自己面前的很可能就是死亡,她现在惟一的信念就是回到父母约翰和艾玛的身边,她知道只有在他们身边,她才能真正地安全。在莫伊不幸被子弹射中之后,包括克鲁格在内的所有人都以为她已经死了,于是就把她的尸体遗弃在了湖水里。
不幸的是,克鲁格这几个袭击过莫伊的人,竟然在毫不知情的偶然下走进了约翰和艾玛的家,并把这里当成了一个不错的避难之地。当莫伊九死一生地回到了她父母的身边时,看到那个自己一直精心照顾的女儿竟然被折磨成了这般模样,一向对任何人都很亲切的约翰和艾玛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愤怒,他们将会对那四个无意中走进他们家门的绑匪施以最为残酷的报复,把他们加诸在女儿身上的痛苦,加倍地讨回来。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莫伊·科林伍德 | 萨拉·帕克斯顿 | ---- |
艾玛·科林伍德 | 莫妮卡·波特 | ---- |
约翰·科林伍德 | 托尼·戈德温 | ---- |
克鲁格 | 加瑞特·迪拉胡特 | ---- |
赛迪 | 瑞琪·琳德赫姆 | ---- |
弗朗西斯 | 亚伦·保尔 | ---- |
贾斯汀 | 斯宾塞·崔特·克拉克 | ---- |
佩吉 | 玛莎·麦萨克 | ---- |
Morton | 麦可·博文 | ---- |
Maid | Usha Khan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艺术指导 | 服装设计 | 布景师 |
---|---|---|---|---|---|---|---|---|
乔纳森·克里文 韦斯·克雷文 肖恩·S·坎宁汉 玛丽安·马德莱纳 | 丹尼斯·伊利亚迪 | 韦斯·克雷文 Adam Alleca Carl Ellsworth | Sharone Meir | 约翰·墨菲 | Peter McNulty | Johnny Breedt | Katherine Jane Bryant | Melinda Launspach |
角色演员介绍
- 莫伊·科林伍德演员:萨拉·帕克斯顿普通少女,她和父母来到位置偏僻的湖畔别墅度假,当晚莫伊就开车和她的好友佩姬会合,不料却被越狱的变态杀手柯鲁克以及他的共犯们绑架。莫伊在受到侵犯及伤害后,被这群坏人抛弃在了荒野。
- 艾玛·科林伍德演员:莫妮卡·波特莫伊的母亲,她非常爱自己的女儿莫伊,虽然看起来是个很柔弱的女人,但当她得知女儿遭遇不幸之后,伤心痛苦过后,立刻就变得坚强起来,为了保护女儿,艾玛勇敢的拿起武器与暴徒对抗。
- 约翰·科林伍德演员:托尼·戈德温莫伊的父亲,看到自己一直精心照顾的女儿竟然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一向对任何人都很亲切的约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愤怒,他决定对无意中走进别墅的绑匪施以最为残酷的报复,把他们加诸在女儿身上的痛苦,加倍地讨回来。
- 克鲁格演员:加瑞特·迪拉胡特逃犯,心理变态而且有着严重的暴力倾向,正被警方通缉的克鲁格带着女友、弟弟以及儿子四处躲藏。在逃亡的路上克鲁格偶遇了女孩莫伊,他与同伴们将莫伊抓了起来,并不断地毒打、虐待和侵犯她。
音乐原声
序列 | 曲目 | 原声带封面 |
---|---|---|
01 | Opening Titles | ![]() |
02 | The Crossing | |
03 | The Pool | |
04 | The House | |
05 | The Boathouse | |
06 | Getting Stoned | |
07 | In The Woods | |
08 | Are You Ready To Be A Man | |
09 | Killing Paige | |
10 | After The Assault | |
11 | Dead In The Water | |
12 | Candles | |
13 | Saving Mari | |
14 | Going To The Guest House | |
15 | Looking For Krug | |
16 | John V Krug | |
17 | The End | |
18 | Opening Titles (Alt) |
幕后花絮
- 由于由于有大量的血腥镜头,该片在MPAA定级时遭遇很大的争论,MPAA认为影片被分级为R亦不能过关,必须分级为NC-17。製片公司及时为该片做出了一定的删减,影片最后才得以被分级为R。
- 该片一度计画更换为其他名字,因为电影公司认为老版片名已经不足以吸引观众,但最后该片还是坚持用了老版的片名。
- 该片在大致的剧情上与老版本保持一致,製作方曾想过对剧情进行重写,但后来导演和编剧都认为原作是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并没有改动它的必要。
製作发行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美国 | 2009年3月13日 | 克罗地亚 | 2009年6月4日 |
加拿大 | 荷兰 | 2009年6月11日 | |
芬兰 | 2009年4月4日 | 英国 | 2009年6月12日 |
法国 | 2009年4月22日 | 俄罗斯 | 2009年6月16日 |
比利时 | 马来西亚 | 2009年6月18日 | |
德国 | 2009年5月14日 | 匈牙利 | |
奥地利 | 2009年5月15日 | 土耳其 | 2009年6月19日 |
冰岛 | 2009年5月20日 | 葡萄牙 | 2009年7月2日 |
俄罗斯 | 2009年5月21日 | 西班牙 | 2009年7月3日 |
捷克 | 巴拿马 | ||
中国台湾 | 2009年5月22日 | 委内瑞拉 | 2009年7月10日 |
南非 | 罗马尼亚 | 2009年7月17日 | |
墨西哥 | 丹麦 | ||
爱沙尼亚 | 立陶宛 | 2009年7月24日 | |
芬兰 | 波兰 | 2009年8月14日 | |
希腊 | 2009年5月28日 | 义大利 | |
哈萨克斯坦 | 2009年5月29日 | 新加坡 | 2009年8月20日 |
製作信息
製作公司 | 1. Rogue Pictures [美国]2. Film Afrika Worldwide CC [南非] 3. Midnight Entertainment |
---|---|
发行公司 | 1. Rogue Pictures [美国] (2009) 2. Golden Village Pictures (2009) (新加坡) 3. Lusomundo Audiovisuais S.A. [葡萄牙] (2009) 4. Roadshow Film Distributors (2009) (澳大利亚) 5.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2009) (荷兰) 6. Village Films [希腊] (2009) 7. Finnkino Oy [芬兰] (2009) 8. Universal Home Entertainment [美国] (2009) |
影片评价
《魔屋》的电影海报和电影《鬼哭神嚎》如出一辙,但同样是关于“房子”的故事,该片的恐怖指数却比《鬼哭神嚎》高出几个段位。片中能够明显看出导演丹尼斯·伊利亚迪在对老版《鬼屋》的导演韦斯·克莱文致敬,镜头运用的方式和整个故事脉络都基本相似,但该片唯一不同的是,在血浆的使用上更为大刀阔斧,虐杀的场面令人感到非常恐惧(搜狐娱乐评)。

《魔屋》的动作血腥场面实在是太带劲了(《旧金山编年史》评),重拍版比1972年的原版更加令人揪心,该片对暴力的展示和对台词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境界,让人对这个故事的逻辑更加认同(《纽约邮报》评)。
《魔屋》中的人性和道德底线全盘崩溃,一个兇恶女人的嘴脸能刻画到这种失控地步,简直令人伤心(《好莱坞报导者》评)。因为结局过于白痴,所以该片能看的也只有一滩血(《华盛顿邮报》评)。